-
-
0Ai技术勿滥用 网络施暴不可为 当你在用Ai代码写论文 用算法优化实验时 可曾想过 这项技术若被恶意利用 会成为刺向他人隐私的 “数字利刃”?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当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 当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 典型案例 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破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两万余
-
0
-
0在数字化浪潮中,校园早已成为网络活动的核心地带。无论是学习、交流还是娱乐,网络都深刻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网络的便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问题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数字世界。 值此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3月31日至4月3日)之际,让我们一起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为我们的数字生活筑牢防线。 校园网络安全知识要点 01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学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在网络上注册账号时,
-
0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专项行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依法打击整治恶意编造涉金融领域网络谣言违法行为。 近期,互联网上传播一则有关降息的虚假不实信息引发关注。经查,黄某某(女,39岁)、聂某某(男,42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假借财经媒体和信息服务机构名义发布降息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涉嫌扰乱金融秩序。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对相关人员依法查处。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公安机关、金融管理部门将加
-
0
-
0
-
0
-
0
-
0
-
0
-
0(一)孔某超编造传播“重庆轨道招司机年薪8-10万”谣言案。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孔某超、王某飞为吸粉引流,在某社交平台发布“重庆轨道招司机年薪8-10万”的不实信息,造成众多求职者咨询,影响相关单位正常办公。 (二)赵某珂编造传播“骑手因身体原因跑步送餐”谣言案。公安网安部门查明,赵某珂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神行太保’可能有身体缺陷,只能依靠双腿配送外卖”的不实信息,造成该谣言信息传播扩散
-
0
-
0(一)王某照编造传播“开学第一天小学倒闭”谣言案。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王某照带其侄子上学时发现学校大门暂时未开,遂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开学第一天小学倒闭”的视频,造成谣言传播扩散,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二)吴某课等人编造传播“手机nfc被隔空盗刷”谣言案。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吴某课、高某、应某达等3人为吸粉引流,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一段视频,内容为某人因手机开通碰一碰支付功能,导致路上被他人利用POS机隔空盗刷从而
-
0“全烂了,芒果全烂了!求求帮帮我们吧。”“今年一点都没卖出去,村里父老乡亲都盼着这点收入呢。” 前端打造悲惨人设、孵化网红,中端编撰内容、虚假摆拍、挂载链接,后端流量变现,一条炮制剧本、虚构事实、摆拍卖惨的营销带货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一些人为了谋取利益,编造悲惨故事,拍摄虚假视频,制造“视觉贫困”假象,通过传播虚假信息、谣言和负面内容吸引关注,误导公众,这些“毒流量”的背后大多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
0
-
0
-
0
-
0
-
0工作发现,2月12日,一则“广州法院对一起某品牌汽车L3级自动驾驶追尾事故作出首例判决”的网络谣言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舆论关注,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迅速开展核查。 经查,2月12日9时47分,网民“CHE车说道”在某平台发布一篇《L3级自动驾驶首例判决!车企担责70%,智驾法规全面重构》的谣言信息称:2024年12月,车主王某驾驶某品牌汽车开启L3级自动驾驶在高速公路行驶,期间车辆未识别前方故障货车导致追尾,造成1死2伤。因系
-
0
-
0
-
0近日,一男子为博取关注散布谣言,发布三亚国际免税城新建建筑图片的视频,并在视频中附上“2028年正式成为中国合法博彩业酒店”文字。 获悉线索后,民警依法将违法嫌疑人宋某杰(男,44岁)传唤接受调查。经查,宋某杰为博取眼球,使用手机拍摄三亚国际免税城新建建筑并附带虚假文字发布于网络。 经询问,宋某杰如实陈述其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目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宋某杰处以行政拘留5日。 警方提示:网络不是法
-
0
-
0
-
0
-
0
-
0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办2起借日喀则定日县地震捐款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件,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多某冒名实施诈骗案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地震后,西藏某网民在短视频呼吁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并将所捐款项物资提供给地震灾区。网民多某看到后,为骗取钱财,将本人昵称修改为该网民同名昵称,并将本人收款码及地震灾区现场视频进行剪辑合成后,诱导网民捐款捐物,谋取私
-
0
-
0
-
0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据悉,2024年以来,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共发现网络谣言线索1453条,侦办网络谣言案件903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1324名。其中,侦破刑事案件9起,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1人;查处行政案件294起,行政处罚301人。 工作中,内蒙古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由网安部门牵头、多警种协同对网络造谣传谣
-
0
-
0
-
0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西藏公安网安部门持续开展涉“日喀则地震”网络谣言打击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依法查处相关网民21人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公布如下: 案例一 网民李某、彭某、次某为博取关注,先后在网络社交群组分别发布“日喀则定日地震致208人遇难”“日喀则定日地震致200多人遇难!”“遇难人数升至265人”等不实信息,造成虚假内容被传播扩散,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二 网民布某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其他地区的
-
0
-
05起网络谣言案带你认识网络谣言的惩处 案例一 2024年,网民史某某在网络平台编造不实信息称:“某某市第二中学十字路口发生车祸,当场死亡一个”,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史某某作出行政处罚。 案例二 2024年,网民王某在网络平台内传播“李某某5岁儿子在某小学附近被人拐走,为了表示感谢并鼓励大家转发”的不实信息,引发当地居民关注、讨论和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
-
0亲爱的小朋友们、家长们以及广大的网民朋友们: 大家好!随着寒假的到来,相信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享受这段轻松愉快的时光了。不过,在享受假期的同时,网络安全可不能忽视哦!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送上一些寒假期间的网络安全温馨提醒,让我们一起守护网络世界的和谐与安全吧! 01 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分享 寒假里,我们可能会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和趣事。但是,记得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真实姓名、家庭住
-
0明明没有网购却莫名收到快递包裹?不花一分钱扫个码就能领取年货大礼包?假的!千万别信!这类快递千万不要签收!! 2024年12月25日 杭州桐庐县公安局分水派出所 在日常排查走访中了解到 近期有群众在快递包装内 收到涉诈传单 为避免群众受骗 分水派出所立即对该情况 进行分析研判、倒查溯源 经过深入调查 警方发现该批团伙由多人组成 他们根据“上家”要求 非法获取快递客户信息 并将湿纸巾与涉诈传单一起 打包成快递 之后再寄给“上家”
-
0
-
0!!!新型骗局紧急预警!!! 近日 出现一种新型骗局 诈骗分子利用非法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 将伪造的“国家公文” 邮寄给受害人 请广大市民朋友们警惕 收到陌生快递或收到此类“公文” 👇千万不要相信👇 真实案例 一男子收到来历不明快递……▶▶▶ 紧急预警 市民李先生(化名)向公安报警称,其收到一个陌生快递,快递内有一本笔记本和一份盖有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印章的“公文”。 李先生尝试扫码进群后,被客
-
0
-
0
-
0零基础快速入门 上几节网课 你就能日涨千粉 月入万元? 警惕 新型网络诈骗 已披上新衣悄然来袭! 浙江衢州开化的陈先生想学习抖音直播带货 但苦于没有经验 于是在网上找到一家“包教包会” 轻松实现月入万元 不满意“全额退款”的公司进行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陈先生发现培训课程难学、订单量 与前期承诺显著不符 于是申请退款 没想到 公司却以不能因学员个人原因为由 拒绝全额退款 经警方深入调查 发现这个团伙以“高薪就业培训”为
-
0
-
0
-
0亲爱的朋友们,在如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其中个人信息保护尤为重要。 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案例,请转给身边的老人,提醒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安全和财产。 让我们一起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数字世界里安心地享受生活。 谨慎对待陌生来电案例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案例详情: 李奶奶经常接到陌生电话,有一次,她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她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