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
-
0
-
0!
-
0修禅何处用工夫? 马劣猿颠速剪除。 牢捉牢拴生五彩, 暂停暂住堕三途。 若教自在神丹漏, 才放从容玉性枯
-
0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
-
0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好将根本收藏,坚守休教放荡。
-
1前几天梦见大铁和二舅今日大铁来,初二二舅打电话。
-
0《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
0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
0不管是东方人、西方人,最初对自己的伴侣抱有很大希望,希望将一生的幸福建立在对方身上,但因为每个人的业力不同,再加上爱的本体根本不存在,所以往
-
1心净孤明独照, 心存万境皆清。 差错些儿成惰懈, 千年万载不成功。 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只在眼下。
-
4欲火如焚胆包天,猛省回头脱火坑, 若非降下冰泉露,何能脱却爱情关, 若见美男如猛虎,丽女狐狸毒一般, 邪缘容易迷心窍,不迷之人不等闲。
-
6《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
1现在你我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心,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
-
1尽一切恶得须陀洹(洹念huán)。 然后布施远离诸苦。 受苦众生令得解脱。 怖畏众生令得远离。
-
0“三际”,指前际、后际、现际。譬如:听到了一个声音,一下便过去了,我们内心的思想念头也是一样,一起即灭,消于无形。然后,后面的声音、思想、念
-
1要怎么修行,才能达到冤亲平等、物我平等的大慈悲胸怀呢?
-
1德行要修八百,阴功须积三千。均平物我与亲冤,始合西天本愿。魔兕刀兵不怯,空劳水火无愆。老君降伏却朝天,笑把青牛牵转。
-
1佛语诸比丘 观淫欲鄙秽 粪器死猪肠 枯骨断肉想 胜夜叉狱卒 饥狼毒蝎等 宁入热铁网 不堕爱河中 言视毒箭伤 往来履锋刃 身手触斩砍 受物捧刀轮 入家堕火
-
0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
0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0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
0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
0花瓶盛着大粪,没人会喜欢去玩弄的。这个美人的薄皮,不异于花瓶;皮里装的,比粪更臭。怎么能光爱那层薄皮,忘了里面那种种肮脏的东西,就乱起妄想了
-
0断淫欲其实很容易,那就是修习禅定! 当你得到哪怕一点禅乐,你就会渐渐远离淫欲,因为淫欲与禅乐是没有办法比较的,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佛陀说的“味
-
0
-
0
-
1注释: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
-
0纵观《西游记》,虽然“貌似”佛教的人物、 情节、故事等,其实所有都充斥着全真道化了的“修心”内核。《西游记》通过孙悟空的形象宣扬的是“三教合
-
0张伯端是道教祖师,但却参悟佛禅,并领悟颇深,所以他合一三教,提倡全真。全真道教在三教合一的旗帜下,尤其是在心性学的契合点上,特别重视佛教经典
-
0第二十四因唐僧问悟空何时可到西天雷音,悟空答道:“你自小时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第八十五回,
-
0《西游记》这部小说讲述的孙悟空成佛,由三部分组成:一,孙悟空大闹天宫;二,被压于五行山下;三,西行取经成正果。这实际上正是隐喻了放心、定心、
-
0修成佛道就要持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 “悟能”。
-
0悟空,是每个人在没有发现自己的佛性的时候,要去悟道(“空”),知道一切本然为空,无可执着,即得自在。悟能(八戒)代表的是人的三毒——贪、嗔、
-
0心地但无不善, 西方去此不远;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得。
-
2剪除六门趣,即赴大雷音。
-
1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
4女为恶根本,能失一切物,若人乐妇女,乐则不可得。
-
0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
0世间男得苦,皆由于女妇,女人坏世间,令善悉皆尽。
-
2净土宗:念佛法门。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
-
0淫欲是一切罪恶、耻辱、灾祸、疾病、痛苦、烦恼、失败、衰弱……的总根源。一切唯心所现,业力感现:母猪在公猪眼中是大美人,公猪在母猪眼中是白马王
-
0《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
0佛教精华《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
-
0经典:金刚经、心经、华严经、涅盘经、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基本要理在于:戒,定,慧。戒,借助对世俗物的外在放弃,最终内在放弃对它的欲望。
-
0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
-
0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
-
0《楞严经》云: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
0《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