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佛言:“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偈中。” 舍利弗言:“不可思议!如来
-
1佛言:“善男子,汝今真知魔业行不?” “已知,世尊。” “善男子,汝今当为无量菩萨大众而说。”
-
0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
-
5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
-
13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二法品第二之三
-
10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 若诸菩萨守
-
27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
-
6般若无知论
-
49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15《大智度论》 问曰:五阴,无常、空、无我,云何生天人中?谁死谁生者?答曰:是事,赞菩萨品中已广说,今当略答:汝言五众无常、空、无我者,是般若波罗蜜中五阴,无有常无常、有空无空、有我无我。若如外道求索实我,是不可得;但有假名,种种因缘和合而有有,此名字。譬如幻人相杀,人见其死;幻术令起,人见其生;生死名字,有而无实。世界法中实有生死,实相法中无有生死。 复次,生死人有生死,不生死人无生死。何以故?
-
12什曰:法无自性 缘感而起 。当其未起 莫知所寄。莫知所寄 故无所住。无所住故 则非有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
-
1文殊师利应时告曰:“诸族姓子,此事无奇。所以者何?一切诸佛皆为一佛,一切诸刹皆为一刹,一切众生悉为一神,一切诸法悉为一法,是一定故故名曰一,亦非定一亦非若干。” 文殊师利举其要义不以多言,即从座起,偏出右肩,右膝著地,叉手白佛:“愿欲所问!若见听者,乃敢自陈。” 佛言:“恣所欲问,如来当决所怀疑结令心欢然。” 文殊则问:“何谓菩萨义所归乎?” 佛告文殊:“晓了诸法靡不通畅故曰菩萨。” 又问:“何谓菩萨晓了诸法?” 佛言:“菩萨晓了眼耳
-
23译自巴利文长部经第二十二经 第一章 导言 有一次,世尊在一个名叫劫摩沙的俱卢聚落和俱卢族人同住。
-
16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假合,缘起缘灭,它的本性皆是无常、苦、无我和不净,我们凡夫不明此理,相反地
-
0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此中何谓法平等性?” 佛告善现:“若于是处都无有性亦无无性,亦不可说为平等性,如是乃名法平等性。善现当知,法平等性既不可说亦不可知,除平等性无法可得,离一切法无平等性。善现,当知法平等性,异生圣者俱不能行,非彼境故。”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法平等性岂亦非佛所行境耶?” 佛告善现:“法平等性,一切圣者皆不能行亦不能证,谓诸预流、若诸一来、若诸不还
-
5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
4尔时,有菩萨比丘,名曰喜根。时为法师,质直端正。不坏威仪,不舍世法。 尔时众生,普皆利根,乐闻深论。其 喜根法师于众人前。不称赞‘少欲知足细行独处’。 但教众人,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性,即贪欲之性’。贪欲性即是诸法性。嗔恚性即是诸法性。愚痴性即是诸法性。其喜根法师,以是方便,教化众生。众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是非。所行之道,心无嗔痴。以无嗔碍因缘故,疾得法忍。于佛法中决定不坏。 世尊,尔时,复有
-
6僧肇 著 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 何则?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缘离则灭。如其真有,有则无灭。 以此而推,故知虽今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空,故谓之性空。 以性空故,故曰法性。 法性如是,故曰实相。 实相自无,非推之使无,故名本无。 言不有、不无者,不如有见、常见之有,邪见、断见之无耳。 若以有为有,则以无为无。 夫不存有无以观法者,可谓识法实相矣。 虽观有而无所取相,然则法
-
2僧肇
-
2佛子。十以自在慧化一切众生。所谓中道第一义谛。般若处中而观达一切法而无二。其观慧转转入圣地。故名相似第一义谛观。而非真中道第一义谛观。其正观者。初地已上有三观心入一切地。三观者。从假名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名平等观。是二观方便道。因是二空观。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进入初地法流水中。名摩诃萨圣种性。无相法中行于中道而无二故。
-
0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一切法离、一切法一切法空,云何知众生若垢若净?世尊!离相法无垢无净,空相法无垢无净,离相、空相法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相、空相无法可得。世尊!离相中、空相中无有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世尊!我云何当知佛所说义?”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众生长夜行我、我所心不?” “如是,世尊!众生长夜行我、我所心。” “于汝意云何,是我、我所心离相不?空相不?” 须菩提言
-
0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
-
34这里我们再补充一下,般若波罗蜜多跟前五度的关系。 前五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刚才我
-
48"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芳华》
-
2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
9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
1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世谛、不违第一义谛,即通达之。知法无生、无灭、无坏,无此无彼,悉离语言文字戏论。 “大王!第一义者离言寂静,圣智境界无变坏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菩萨通达第一义谛。”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自性空离,云何有佛出世及转falun?云何菩萨于无生法而见有生?”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法不灭,故不生。何以故?性不变异故。但以世谛因缘见有生灭,皆是虚
-
9护法等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0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复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作是念已,从禅起,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念言:如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 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
-
7
-
31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10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7摄决择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二 复次如佛世尊说三苦性。此中云何为行苦性。谓后有业烦恼所生诸行于彼彼自体中。能随顺生一切烦恼及与众苦所有安立。一切遍行粗重所摄。亦名粗重。是行苦性。依此行苦。佛世尊说略五取蕴皆名为苦。
-
4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八)第二分散陀那经第四
-
0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上 陳隋國師智者大師撰 【名色初門第一】 一名 二色 今辨法界初門。先從名色而始者。至論諸法本原清淨。絕名離相。尚非是一。何曾有二。不二而辨其二者。以行者初受一期妄報歌羅邏時。但有名色二法。當知名色即是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攝一切法。即是一切法。若諸大聖分別說一切法門。皆約名色而分別之。無有一法出於名色。故智度論偈云。 一切諸法中 但有名與色 若欲如實觀 但當觀名色 雖癡心
-
19
-
21这天空的光芒 能否照亮你的心房? 梦中所见的乐器死一般寂静 就算你的梦想遥不可及 也请想起这温柔的歌声 那是谁人为你而唱出的幸福的和音 它响彻天空,把悲伤远远地抛离 映在你眼里的正是真实的世界 就算用眼泪也不能把你留在这里 在遍洒的阳光中 为你奏出明天 其实谁也听不见的 那样的声音 但它又切实地在谁的心里沙沙作响 幸福一定会在下一个路口 趁你不注意吻上你的脸 到何时眼泪干涸的时分 就会听到你的和音 那么从击鼓声开始 奏响
-
3僧肇
-
47《中观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即是说因缘生法 而依《入楞伽经》云︰‘一切诸法若离作者及因,是故不生,以无作者故,是故我说诸法不生……观一切法自相同相无体相故,是故我说诸法不灭。’ 如此说来 因缘生也是空无自性的。综合“自生”“他生”“共生”“无因” 可以说是觅生不可得 无有实在之生 也就没有实在的灭 故说“无生” 无生 不可得 无自性 即是空性 即是法性
-
2答:菩提心依於能负荷利他之担——最勇猛增上意乐,又须先於佛之身语意事业功德,生起胜解心
-
0十二因缘论一卷 净意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牟尼尊 妙法比丘僧 略作因缘论 为义
-
1复有教授二颂,如分别瑜伽论说:菩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义想既灭除;审观唯自想。如是住内心,知
-
0相 应 部 经 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婆只国设首婆罗山之恐
-
2龙树菩萨造 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归命三世寂默主 宣说缘生正法语 若了诸法离缘生 所作法
-
9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