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民科吧
关注: 18,993 贴子: 425,927

我们谈天论地、热爱科学、反对伪科学。

  • 目录:
  • 其他科学相关
  • 1
    之前看到这张图,联想了一些科幻点子,我自己不是太懂这方面,有没有大佬帮我看一下 AI总结后的:理论上,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系统,推力确实会增加。以下是对您描述的理论基础的简化解释:(虽然智谱清言是这么说的,但后来它算数据的时候出了些问题,可能是它说的有漏洞吧,而且模拟运算: 飞船1000kg,2号帆10kg,光子发射器功率100000瓦,工作1小时,算下来推力0.0033牛顿 说好的推力增大呢...感觉还不如普通光帆...) 1. **单透材料**:这种材料允
  • 178
    近年来末学沉迷于科研,平时工作也十分繁忙,很少能再有时间回反民科吧逛逛。当然,偶尔还会在b站和知乎上刷刷零度君的文章,追踪了些近期民科吧的“研究进展”。 今日重回民科吧与反民科吧,让末学十分感慨。初入民科吧8年后的今天,大甜粽和三小等人还在吧里上蹿下跳,日常司马,崔立还在做着不靠谱的发明,当然那个什么中华级数好像没看到了,雷绍武还在那里运动运动再运动。。。 时过境迁,吧中昔日老友或因年岁渐长或因工作繁
  • 3
    除了教科书上的推导方法,曾经在网络平台上看到过不下十几种万有引力公式的推导方式——这是小儒们在给大儒辩经吗?这些推导方法,看起来都是有理有据,殊途同归,最后都能得到一个万有引力公式F=GMm/r2。 但无论是教科书上的方法,还是其它,无一例外都是在关键节点上进行模糊处理,如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代入以及K的消除上,牛顿第三定律的引用和乘积Mm的得出,这些都不细讲,甚至就是一笔带过。 万有引力定律的严格推导,当年的牛顿
  • 1
    已知,单纯用永磁体叠加的方式不能得到一个更强的磁场。虽说增大线圈中的电流、线圈的匝数 和加铁芯的方法可行,但受最大电流、体积,以及制冷条件所限,目前最好的办法也只有用一个超导线圈去包裹一个电阻线圈的混合磁体了,最高好像也只有45T,再进一步提高已经很难,穷则思变 首先声明一下,我所设想的这个实验只是原理上的验证,暂不考虑实用性的问题。假如原理可行,实际的应用就交给那些聪明的工程师。 尽管磁力线这一概念是为
    td19721021 1-23
  • 2
    萧瑟寒风中,苹果树上终于掉落了最后一片叶子,明天我就要上工了——去给果树剪枝。 一时想起苏轼的那首 《定风波》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这十几年,面对许多的嘲讽、诋毁和谩骂,心中难免愤懑。请大人们暂且放下你们的鞭子,让咱自己说—— 最近这二年,针对现有引力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其
  • 3
    先来尝试一个相对合理的推导过程: 已知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行都遵循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 设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力是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的,那么这个“引力”就是F=mv2/r(m为行星的质量,v是行星的环绕速度,r为轨道半径)。 引入牛3,依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以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也是F=mv2/r,这2个“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二者的连线上。注意:这样的结论只适用于太阳系已知的各大行星,尚不具备
    td19721021 1-18
  • 3
    得到一个稳态强磁场的途径一般就是增大线圈中的电流,但超导线圈都会有一个临界电流和临界磁场,不能无限增加。普通线圈不受这个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增大,但无限加料的后果就是体积上不可控,所产生磁场的强度增加有限。 稳态强磁场的混合磁体的中心是一个电阻线圈,外围再加一个超导线圈,超导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大于电阻线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2个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挤压,以提高单位空间中磁力线的密度,从而得到一个强度更
    td19721021 1-12
  • 1
    首先,辩证的去看:如果2个磁体的叠加不会造成原有2个磁场的叠加,也就是不会得到一个强度增加的磁场,那么这2个磁体的反向作用也同样不会造成这2个磁场的相互削弱,更不可能因为2个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可以使这2个磁场相互抵消,从而让某一区域的B为零。 这里先讲第一类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的情形—— 当超导体悬浮于外磁场中时,在超导体中产生的感生电流只能在导体表面流动,导体内部是没有电流的。由于最初进入导体内部的外
    td19721021 1-12
  • 1
    2个磁体的磁场不会因为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可以相互抵消(B=0),如有,请举例说明。 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叠加吗?拿来一些长方形永磁体(设B=1T),假如把它们拼接成一个球形空腔,拼接的方式可以是: 1,N极全部朝外或朝内,即同极叠加;2,一个N极朝外加一个N极朝内,即异极叠加。 可能的结果是:1,这些长方形磁体最后会整合为一个磁体,强度不会增加;2,此时这个球形空腔内的磁场会因为叠加在一起而增强。1和2,应该选哪个呢?
    td19721021 1-10
  • 2
    绷不住了,我是普通人,不专业研究这些东西,但是这也太荒谬了,民科的整体水平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24kdespair 1-10
  • 4
    首先,不能把超导体的磁悬浮理解成悬浮于外磁场中的磁体,因为此时的超导体对外并不显示磁极性(N、S极),也不会被外磁场给磁化。此时的它只是被外磁场所包裹,即在被排斥的同时又被吸引。 此时的超导体表现为: 1,如果是第一类超导体,就表现为完全抗磁性,即完全不让外磁场的磁力线进入导体内部,同时电阻为零。 2,如果是第二类超导体,就表现为允许少部分外磁场的磁力线穿过导体内部,大部分不允许,此时该超导体的抗磁体积并
  • 1
    https://blog.csdn.net/zp235711/article/details/89254309 挂一个**民科,浪费我钱充CSDN会员
  • 4
    曾经见过多种万有引力公式的推导方法,不能判断哪种方法更准确。就以高中课本中的推导为准,这一推导过程大致如下: 通过观察行星环绕太阳运行,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得到行星环绕运行的向心力公式,然后代入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r3/T2=k,得到F=4X2km/r2,即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力与行星的质量m成正比,与其轨道半轴长r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向心力F就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最后依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得出万有引力公式F=GMm/r2
  • 1
    超强外磁场(20T)上方的水滴和青蛙为什么会产生悬浮?它们都不是永磁体,磁化效应也很差,平时顺磁性远大于其抗磁性,却能够在超强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抗磁性。它们的表现很像已知的铜基高温超导体:悬浮的同时,外磁场的磁力线可以部分地穿过超导体。 如果说水和青蛙的悬浮源于它们抗磁性所产生的感应电流,那么这个电流为啥不会衰减呢?一般情形下,当磁铁靠近物体时也会观察到物体弱的抗磁性,但当二者停下来时,抗磁性很
  • 0
    牛顿第二定律是实验定律。从物理学原理上来讲,所有的实验定律都应该能够从理论上被推导出来,因为理论和实验是统一的。牛顿第二定律应该也不例外,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推导,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 但如果把a=F/m变换为F=ma大概率是不行的,因为F=ma具有“定义”的性质,而“定义”是该学科的基础概念,是不能被推导出来的。在F=ma中,m和a都是被定义出来的:一个被定义为所含物质的多少;另一个被定义为速度的变化。F则被表示为二者的
  • 0
    有人说,库伦定律中圆周率π的引入是基于对以点电荷q为圆心,半径为r的球面上的电场强度E=F/q求面积分得到的。不知道这样的说法对不对,没找到更准确的说法。 在真空中,库仑定律写作为F=1/4πε0.q1q2/r2,变换一下就是F=1/ε0.q1/4πr2.q2。如果设q1为点电荷,q2为试验电荷,那么这里的q1/4πr2就可以理解为以q1为圆心,半径为r的球面上点电荷q1所带电量的球面密度。在这里,让人费解的是,该球面上为什么会出现电荷呢?这或许为如何更进一步去认识“
  • 0
    恕孤陋寡闻,理解的很可能不对。谁让咱连一个草台班子都搭不起来呢,要是觉着有点意思就凑合着看吧,多谢!下面进入正题—— 首先,依据广义相对论得出一个引力波模型,然后把这个模型数据注入引力波激光天文台(LIGO),让设备只对引力波模型所预言的信号发生反应,针对性极强。增加激光干涉仪的臂长是为了提高设备的灵敏度,毕竟在海量的噪音信号里捕捉引力波信号犹如大海捞针一般,打个比喻: 假如设LIGO的暗号为“天王盖地虎”,
    td19721021 12-30
  • 0
    李永乐老师高中物理教学名师,讲起课来从不拖泥带水,也不故弄玄虚,简洁明了,我喜欢。只是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和起了稀泥——前面略过,只讲在得到了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4π2Km/r2(m为行星质量)之后的部分,然后依据牛3又得到了一个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4π2KM/r2(M为太阳质量),最后还是依据牛3(神奇的牛3),得出万有引力定律F=GMm/r2。 问题:依据牛3,这2个F相等才对,但相等就意味着M=m——好像有点乱了? 都说
    td19721021 12-29
  • 6
    在跟伪史论碰了碰之后,我决定收回我在17年说的话
  • 5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之一,也是牛顿最重要的贡献。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定律2 运动的变化正比于外力,变化的方向沿外力的直线方向 这与现在的表述——“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到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差别不大。牛顿在随后的附注中说:“迄今为止我叙述的原理已为数学家接受,也得到了大量实验的验证”,这样说不知意为何指,实验究竟是谁做的也没有交
  • 0
    电池的充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连接电源充电,另一种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2个线圈来实现充电的无线充电。现在尝试换一种方式,看能不能只用一个线圈就可以给电池充电: 电池是由导电性良好的电解液和电极构成的,当把电池直接置于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可以由交流电来实现,也可以用电机驱动永磁体来实现)中时,可能的结果如下: 1,电池中的电解液和电极只会发热,不能实现充电的目的 2,可以充电,但转换效率很低,充
    td19721021 12-21
  • 3
    如果有一天!草根突破了物理学根基,成功了,文章和技术进不了祖国,和他们的什么体制,如果你去捐赠!他们还要证书!你去申请证!他们又不敢对书本以外铁证认定,就这样石沉大海,这些审查他照常上班吃着,劳苦人民给他的洫汗,不干正事!始达世界级的重大科技创新技术捐不进祖国,无能为力的石沉大海!造福不了祖国和人民大众,眼睁睁看着他们不用这个技术而,损耗子孙后代的天然能源!心里滴着洫也无能为力!假设有一天公布我成
  • 0
    伽利略认为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是导致潮汐的根本原因。这一理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地球的一个自转周期为什么会出现2次大潮?对此,伽利略并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说法。下面讲一下我的看法: 地球的稳定运行说明,在其公转和自转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有加速就必然就会有减速,有减速也必然就会有一个加速的过程,周而复始...,如果说加速的过程产生大潮,那么减速的过程也同样会产生大潮 半日潮可以理解为,在12小时内地球
    td19721021 12-20
  • 89
    1、生鸡蛋加热能变成熟鸡蛋,那熟鸡蛋冷冻不就变成生鸡蛋了吗? 2、变不回来是因为温度不够低。 3、返生温度的绝对值与加热温度相等,用100度的开水加热就要用零下100度的冰水返生,用500度的开水加热就要用零下500度的冰水返生。 4、欢迎有理有据的讨论,没做过实验的去做实验,最烦不做实验就开始喷的人!
  • 0
    暨大这坨***也是被民科盯上了,含金量上升了
  • 0
    祖国有没有正能量,为祖国科技而冒险的挂靠单位部门,一个超越常温超导风波事件还要大的技术突破,论文以经写全,寻求有为祖国科技冒险的正能量单位部门挂靠发表论文,如果有兴趣的联系,我可以先把我的论文发给贵单位看了,有这样的物理特,物理条件成立,才发表!如果我论文内容与我说的不一至,本人接全网骂!可以经济赔钱都可以!谢谢大家支持!
  • 0
    祖国有没有正能量,为祖国科技而冒险的挂靠单位部门,一个超越常温超导风波事件还要大的技术突破,论文以经写全,寻求有为祖国科技冒险的正能量单位部门挂靠发表论文,如果有兴趣的联系,我可以先把我的论文发给贵单位看了,有这样的物理特,物理条件成立,才发表!如果我论文内容与我说的不一至,本人接全网骂!可以经济赔钱都可以!谢谢大家支持!
  • 3
    一眼望去,在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波尔、薛定谔、狄拉克等人的耀眼光环下,伽利略黯然失色,还真没有能拿的出手的高大上的东西,能偶尔被人想起实属不易,幸甚! 但他所开创的物理学方法——观察现象、逻辑推理、通过实验从定性到定量,把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入物理学研究(尽管用的都是初等数学),他是第一人,这些方法沿用至今 具体贡献主要有:系统的提出和论证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对重力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阐述;
    td19721021 12-18
  • 1
    一般认为,静电感应对导体来讲,就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运动到导体的一端而在导体的两端分别带上正负电荷的现象。当把导体的两端连接导线,电荷对外输出生成电流,问:该电流会持续存在吗? 个人认为该电流不会持续存在,在电路连通后将很快消失。理由不充分,但还是有点意思的—— 先讲一下导体两端异种电荷的产生:由于导体会排斥电场,不让电场的电力线进入导体的内部,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就会排斥这个外
    td19721021 12-16
  • 0
    这两个情况下费马大定理成立嘛,最后一个情况不会证明,有老哥帮忙证明下嘛? 所有A^N+B^N≠C^N中都包含A^2 、B^2 、C^2,A^2、B^2、C^2只存在三种结果,A^2+B^2=C^2,A^2+B^2>C^2,A^2+B^2<C^2,通过三种结果求出相对应的A^X+B^Y=C^Z成立条件,证明成立条件不存在。 不会高数,只会初等数学,自己只想出前两种情况的证明,不知道对不对,有老哥帮忙看下嘛,剩下的A^2+B^2>C^2有老哥可以证明嘛,或者这个想法有其他问题嘛,剩下那个图片到这里不知道怎么证
    111sffs 12-14
  • 2
    给电解液通直流电是一个电化学过程。有反应物析出的就是电解,没有反应物析出的就是一个储能过程。其中,充放电较慢,能量密度较高的就是电池;充放电很快,能量密度较低,功率密度很高的就是电解电容和超级电容,此时,电池和电容已经无法严格区分。 一般给电解液通直流电,二元化合物会有反应物析出,不能实现储能的目的,如水,氧化铝等;多元化合物通常没有物质析出,可以储能,如蓄电池中的硫酸铅,锂电池中的碳酸锂等,但能
    td19721021 12-13
  • 12
    二类永动机应尽快出头 这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大项目,研究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二类永动机已经实现,或在自然界中就存在。 搞清永动机,永动机分一类的于二类的。 一类的理论上会利用一些物理现象,如: 利用原理的,磁力、毛细现象、反渗透压、热电偶、电场力、气化潜热、 浮力、杠杆、 等方面,都是一种势能。利用这种方法,是循环不起来,都属于一类永动机。能量守恒定理是正确的,这类永动机,表面上看上有道理,实际
  • 2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够被违反吗? 假设有一天,你在家感到异常无聊,决定拿几个鸡蛋杂耍。但你明显功夫不到家,鸡蛋很快就被你打碎,并且弄的你全身都脏了,你不得不洗个澡换身新的衣服。 但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你不可以把鸡蛋恢复回去,那样不是更快吗?你只要把整个过程反演一遍,让蛋清和蛋黄回到蛋壳中不就好了么?从现实经验中我们知道这显然不可能,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破蛋重圆”? 你不能使碎掉的鸡蛋重圆。(© Pierangel
  • 1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立晨简介-https://card.weibo.com/article/v3/editor#/history/3687979
  • 6
    转贴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质疑 热力学第二定律 -质疑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存至今的原因之一,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采用了谨慎的结论。热力学第二定律说: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又称“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其他影响
  • 2
    二类永动机成立 即热二定律的错误 A、用动力机械,代替人类劳动,人们想到了永动机。 人类生活,需要劳动,用劳动生产粮食、衣服、房屋、交通等物质,来满足生活。但是手工劳动,劳累,效率低。这就要寻找,其它的代替,代替人的劳动,开始为马牛等,工业革命兴起后,就多用机械。但是这些代替人劳动的牲口与机械,需要喂料,即马牛需要为饲料,蒸汽机需要卖煤炭。由此人们就想到,能否有不用喂料,而运动的机械。这就想到了永动机
  • 1
    刷帖太多了有刷屏嫌疑哈
    td19721021 12-9
  • 0
    在物理学史上,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终极认识,一切都应该是向前发展中的 而电磁学的发展却让密里根等人在上世纪初就给锁死了,所有的对电磁现象的诠释全部都是围绕电子所带电荷就是基本电荷这一论断展开的,如电流、导电、电阻、电生磁、磁生电、电容以及超导等等,无一例外。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电荷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电子和质子作为载体(无视在微观世界,电子和质子都是很大的粒子,它们所带电荷只是一种
    td19721021 12-6
  • 1
    先说一下自己当年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该书的感受:开篇就是定义、公理、定理、定律、推论,然后是问题、引理、命题等等,整一个自然哲学(物理学)版的《几何原本》再现。看得人除了莫名其妙,还是莫名其妙。如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 命题70 定理30 ——“如果指向球面每一点的相等的向心力随着这些点的距离的平方减小,则该球面内的小球将不会受到这些向心力的吸引”——不多举例,单看这一条,就问你懵不懵? 全书除了序,基本不提
  • 0
    https://minke.fandom.com/zh/wiki/%E6%B0%91%E7%A7%91%E8%BE%9E%E6%
  • 0
    取导电能力较差的某种金属材料制成的2根导线,用截断再焊接的方式做十字连接,然后分别给二者接通其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目的是尽可能地让其中的自由电子全部定向运动起来,问: 此时连接处的自由电子该如何运动?一个自由电子是否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td19721021 12-4
  • 0
    在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中,两个极板间这个逐渐增大和减小的电场会产生磁场,这个变化的电场变化的并不快,问:这个磁场可以被实验检测到吗? 可以在两个极板旁边放几个小磁针或者把一个线圈置于两个极板中间试试... 电磁学的实验表明: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流,好像从未有实验证实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一说 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假说只是为了理论的自洽才认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等效于传导电流
    td19721021 12-3
  • 0
    本人有一个世界级的重大科技技术论文,以经写完,没有找到挂靠单位发表,寻求有担推翻牛顿棺材板的,正能量单位部门!【图片】
  • 0
    高压只能作为实现超导的辅助手段,而降温即便是在零压力下也能实现超导 就是用硬度最高的金刚石作为施压的载体,无论施加多么大的压力也不行,除非金刚石在室温下本身就超导。因为在室温下,构成金刚石的碳原子也是在正常振动着的,用一个振动着的原子去挤压另一种振动着的原子(分子),那么无论施加多大的压力,这个受压物质的原子(分子)都是处于振动状态中的,最多是与金刚石的碳原子同步振动——问题是:金刚石室温下超导吗
    td19721021 11-30
  • 1
    在一个由铜导线连接小灯泡所构成的电路中,为什么电流的热效应会集中于由金属钨制作的灯丝上呢? 如果说电流的热效应就是因为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被阻碍而引发的一种效应,那么由金属钨做成的灯丝中的自由电子相对于铜导线要少很多,造成的阻碍就少,同时由Q=I2RT可知,灯丝所产生热量的多少主要是有电流强度I的大小决定的(铜导线的电阻更小,电流更大),电阻R并不是关键所在——这样,发热更多的应该是铜导线而不是钨丝——这
    td19721021 11-30
  • 46
    慢慢写,内容有推测有查到的一点东西,瓜朝镇楼
    leli66521550 11-3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科学的风

目录: 其他科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