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
-
1司马昭家庭:司马昭是习凿齿评价最高,称为“天下孰可当之哉”的人物,是位“君子畏威而怀德”的杰出人物,是能招抚八百万兄弟民族的战略家。可是这样轰轰烈烈的人物,家庭组成却很简单,史料仅有的记载只有嫡妻文明太后王元姬,有九个儿子、一个女儿,没有妾氏记载,在古代封建一夫多妻环境中非常特殊,非常超前。文明太后年幼时,祖父王朗不重儿孙,竟然感叹称未来兴盛家族的是孙女王元姬,可惜她不是男孩。年纪仅仅九岁时王元姬
-
14晋朝十八帝的历史评价(简介) 司马懿:唐太宗评价“兵动若神”;孙权评价“用兵如神”;曹丕评价的萧何,曹睿评价周公,曹植评价魁杰。 司马师:习凿齿评价的“民忘其败,下思其报”、“百败可也”,房玄龄评价的“睿略创基”,虞松“博学明识,无所不贯”。 司马昭:习凿齿“天下畏威而怀德”,“天下孰可当之哉”,房玄龄“灵武冠世,雄才成务”,“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羊祜“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
-
155低落的贴…………
-
39
-
13司马昭和革命:司马昭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革命的进步作用,中国古代对革命的定义就是改朝换代,《周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羊祜称赞司马昭是顺天应时,就是把顺天应人和四时成总结来形容晋朝建立的革命作用。现代对革命的概念更广泛,不再仅仅限于改朝换代,而是作为社会发展和反抗压迫的人民解放定义,只是到现代又倒退回政权改易的狭隘概念,例如颜色革命等。司马昭的历史作用不仅是简单的政权改易的革
-
33司马昭顺天应时:司马昭相关正面的成语有羊祜的“顺天应时”,是仅次于习凿齿评价天下谁能敌,更多是体现司马昭的历史作用。范文澜先生评价曹魏在曹去世后失去统一力量,蜀汉在诸葛亮死后也弱了,东吴在孙权死后也衰落,只有司马氏集团是“统一趋势的代表者”,司马懿愚忠,奏请伐蜀但曹睿不准,仅平定东北,实现“北部中国完全统一了”,仍是推动了统一,而且喊出“肃清万里,总齐八荒”的统一口号。司马师辅政巩固增强了司马氏集
-
0历史研究方法参考 一,事实凌驾立场,价值观, 二,历史研究必须国际比较, 三,原始档案文献优于个人口述回忆录, 四,排除情感倾向,禁止文学手法,剔除形容词,中性描述,不改固有名词, 五,剔除现代中国人所写通史, 六,不首先考虑他人研究成果, 七,历史事实不需要感情渲染,不采信我方战果,采信敌方战损战死 1.第一级原始资料,当时做成的,~可以引用, 2.部队史,战史专著,军事史,通史,等资料~可参考可不信用,当作索
-
0
-
4
-
1司马昭平定西南第一梯队主帅是司马懿系统的邓艾,辅佐是司马昭幕僚师纂。还有司马师系统的钟会、辅佐是司马昭幕僚杜预。司马昭指挥李胤和贾充担任第二、第三梯队。
-
1司马炎草原救灾:司马炎在草原水灾后救助草原民族,允许塞泥、黑难等数万户草原民族内附中原,迁居到西河、上党等地是进步仁义的政策,与三国匈奴从边塞乘战乱内侵是不同的性质。内附是晋朝中央政府安排救助,内侵是自己侵占中原霸占内地,两种性质自然造成不同的结果。内附的成为兄弟民族,会忠于晋朝中央,内侵的往往成为分裂者。匈奴在三国就乘中原内乱分裂割据,魏蜀战争时匈奴分裂叛乱被司马懿和胡遵平定。司马师执政时,陈泰
-
0
-
32难道只是因为动漫形象??
-
4司马昭和民族迁徙:司马昭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是中国古代少有的能对草原民族保持军事优势的统帅。司马昭守住中原挡住草原民族南侵是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汉末战乱时,异族内侵中原已经很严重,匈奴从边塞侵入中原,最远渡过黄河劫掠陈留等地,很多华夏人口就是这时被掠去,而且匈奴就定居在并州,甚至离洛阳仅三天距离的地方,三国的曹魏政府也没能把匈奴移走,羌族也从青藏高原攻到灵州,甚至内侵到长安附近郡县,曹魏
-
6
-
4司马氏和三国时民族关系:司马懿兄弟都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司马懿在诸葛亮联合轲比能北伐时招降轲比能,让他北返到幽州贸易。司马孚也能劝说曹丕招抚四夷和西域,怀远九服。在三国民族关系仍很紧张,大量匈奴已经内迁到离洛阳很近的地区,控制大部分并州,曹魏多用钱财笼络,陈泰请征发匈奴甚至引起叛乱,司马师为他顶罪平息,仅司马懿派胡遵打击了关中地区的匈奴,缓解了匈奴压力。鲜卑在轲比能死后对中原压力仍在加强,拓跋部鲜卑
-
14看了今波的《文化中国》,里面有一期节目:魏废帝曹髦: 终究还是忍不住了啊!其实,不仅是今波,古往今来的几乎所有史学家和易学家都在说曹髦鲁莽,不知隐忍,不懂得韬光养晦。但我觉得这论调很可笑:这种对曹髦的负面评价必须得有一个前提:曹髦再隐忍下去,不管多长时间,肯定有翻盘的机会。但我们稍微仔细想想,这种机会可能存在吗?根本就不可能! 司马昭不是而朱荣,也不是鳌拜;不是何进,也不是董卓。司马昭外施仁义,内里缜
-
3悔当初所做的一切吗
-
54公元265年,司马昭逝,卤煮经过调查,发现此前司马昭并未有过大病,史书对此含糊其辞,晋书上只说“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时年五十五。”连死因都没有记载,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从小南征北战,身体虽然不算强壮,但应该很健康的,病死排除,自杀更不可能,那只有一种死法——别人谋害致死。如果是谋害的话,魏元帝不可能,吴帝连动机都没有,一位凶手浮出水面,他就是司马昭之子,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如果是他的话,含糊其辞
-
5大将军的粉丝是不是很惊讶 虽然曹髦和司马昭历史上的关系不好,但是毕竟君臣一场,曹髦祝大将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啊
-
2
-
19
-
1
-
2曹操是力挽狂澜,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策略。。司马昭是在魏未衰之时篡权。司马昭是典型的乱臣贼子,跟曹操有天壤之别。
-
1
-
1
-
0亲爱的司马昭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5cd2009”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1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5cd2009,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1申请人:蔷薇皇帝◆尼禄 申请感言:司马昭吧冷清了这么久,需要注入活力了
-
2
-
1这里说的历史专名,是说历史事件专有名词。我在历史吧等两个吧曾经请教过这个问题,希望能找到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涵盖性强的名称,作为该事件百度百科的标准名,但这并没成功。我使用的是相对俗烂的“司马昭弑君”,不知道吧友们有没有更好的见解。
-
13子上弑君,看看始末…… 什么理由,让他做得如此之过?
-
11以下文章来自司马昭吧吧友4sjs4的百度博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 尊重他人知识版权哦~~ 同样附上博客地址:http://hi.baidu.com/4sjs4/blog/inde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