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疲劳模型吧
关注: 131 贴子: 4,870

大陆及邻区 中短期/中长期 地震趋势分析

  • 目录:
  • 自然学科
全部
  • 215
    现在是2021年6月了!从2010年开始介入地震研究,距今已10年有余,成果不可谓不大,现整理如下: 2014年提出地壳疲劳破裂模型 2015年提出地震的测不准原理 2016年发现了发现马克西姆_云定律,并建立地震概率计算方法 2018年将马克西姆_云定律与古登堡李克特定律结合,推导出地震的时空大统一理论 2021年根据地震的时空大统一理论,结合马克西姆_云定律(第一定律,N=u(t-t_0)^v+w,大地震时v=1,即大地震累计次数随时间呈线性关系),推导出马克西姆_云
  • 7
    2016年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大地震累积量随时间的线性关系(称为马克西姆_云定律),这个发现使得对各地大地震发生概率的量化计算成为可能。原理是: 对于一个孤立的稳态体系其总能量恒定,对于一个非孤立的稳态体系,如果观测时间足够长,其总能量也是不变的。所谓地壳能量恒定就是指地壳吸收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相当。将这个认识放到地震领域就意味着,对于一个大的区域,其地震发生的年平均数是个常数;对于小的区域,其年发生地震平
  • 15
    我们都知道,地震就是地壳震动,而导致地壳震动的原因很可能是地壳的破裂或者板块之间的快速移位,而我们人类目前能够记录的信息就是地震的级数和地震的次数,而这些数据与地震机制之间的关系至今不明,所以我们就难以从测定的数据得到对未来有意义的信息。所以在处理数据之前一定要先建立一个模型,要有清晰的物理图像。。。 我认为我们(包括一些专家)目前对地震的一些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比如最近我才意识到,所谓“小震后地壳
  • 10
    首先,关于地磁来源,我倾向于支持地磁来源于地球内部流动的带电的熔岩。地核由于高温高压的原因带正电,被挤出地核的电子弥散在地幔物质中,地幔物质绕地轴旋转形成环形电流,由此产生地磁。这是我对地磁的理解。此外需要澄清的是,地磁测量在靠近地表的区域里进行,因此其受到地球以外因素影响的程度会大幅度降低。除非特别情况(如太阳磁暴等),地磁测量主要反映的是地球内部熔岩的运动情况。 其次,地磁的强度与熔岩流动环绕
  • 2
    地下应力是始终存在的,其作用是否对地表产生破坏,主要在于其是否导致地壳破裂而产生地震。在力学上有应力集中和应力分散的说法,意思是应力主要作用在应力集中点上,同样的应力只作用在一个点上时可能会产生破坏性效果,但当同时作用在多个点上时,可以减小每个点上感受到的应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为了避免应力的破坏作用,可以通过人为添加应力作用点来分散应力,从而达到减灾的效果。这个方法在建筑和造船方面广泛使用。 从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观天地者

目录: 自然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