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最早记载牛黄形成的文献,恐怕要算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了。说道这位南北朝时期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全能小王子”,他博学多才,精通阴阳五行、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学药物,琴棋书画,但却隐居山林,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
-
0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市)。他的一生,经历了南朝宋11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 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1“夏朝”,没有任何考古证据。考古百年,大规模征地开发数十年,把地挖了个遍,也找不到“夏朝”存在的任何蛛丝马迹。所谓“二里头”,其实和商朝是同一时期,而且,二里头文化也只不过是个非常原始的部落文化遗址,算不上“文明”。当时西南地区和夏朝的关联,我手上就有一些线索,溥仪皇上逊位后曾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113《养性延命录》,南朝陶弘景撰。 养性延命录序 夫禀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于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候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萦于怀抱,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前彦张湛道林之徒10上品·卷第一 玉屑 味甘,平,无毒。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生蓝田,采无时。(恶鹿角。) 上品·卷第一 玉泉 无毒。主利血脉,治妇人带下十二病,除气癃,明耳目。久服轻身长年。生蓝田,采时。(畏款冬花。) 《本经》原文:玉泉,味甘,平,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 上品·卷第一 丹砂 无毒。主通血脉,止烦0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 大茅0道家最伟大的茶人大概要算陶弘景。陶为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同时也是大医学家。字通明,0陶弘景是陆修静的再传弟子,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0梁书 原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0生平 作者:佚名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生于0陶弘景,字通明,是南朝人,他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是丹阳祙陵(今江苏江宁县)人。他小的时03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