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570集体经济指由地方自治单位直接管理的经济。有无人纳税的荒地,归国家所有。凡山林、沼泽、水利、矿场,悉归公家所有,由公家管理开发。这些“数年或数十年乃能收成者,如森林、果、药等地,宜由公家管理”。在边疆,国家收买一切荒地,移民垦殖。“国家所得土地,应均为农庄,长期贷诸移民”。 发展农村经济,单靠农业的增产丰收,还不足以使农民致富。孙中山主张在农业发展中实现农、工、商业共同发展。农村中农业经济发展壮大后0二、孙中山的农民思想 孙中山对于旧中国农民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都感同身受,从小就立志要解救农民于困苦之中。在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恤农亲农及依靠农民的思想: (一)恤农亲农 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尤其在资本主义列强、封建地主阶级等对农民进行残酷压榨之下,农民的生活境况更加悲惨,“凡业耕种者无不迭受摧残,到处田土荒芜,铤而走险,民不得安其业。2一、孙中山的农业思想 (一)振兴农业 孙中山把解决农业问题作为其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办,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他把农业兴衰看作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振兴农业呢?孙中山提出的第一条就是科技兴农。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科技的学习,如农业土壤学,农家之植物学、动物学,以及利用光、电0孙中山在1912年4月1日出席了南京中国同盟会会员饯别会时的演讲稿的前半部分,以《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为题,通过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社会主义报纸《人民报》转载后,被侨居波兰克拉科夫的列宁读到,令后者大感兴趣。 当年7月15日,俄国布尔什维克报《涅瓦明星报》第17号发表了列宁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文章评论说:“孙中山的纲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但是在这位中国民粹主义者那里,这种战斗00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出席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时发表演说称:“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半个月后,他又告诉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今满政府已去,共和政体已成,民族、民权之二大纲已达目的。今后吾人之所急宜进行者,即民生主义。” 但是,民生主义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直到12年后才有了明确的答案。1924年1月23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10001000001历史研究方法参考 一,事实凌驾立场,价值观, 二,历史研究必须国际比较, 三,原始档案文献优于个人口述回忆录, 四,排除情感倾向,禁止文学手法,剔除形容词,中性描述,不改固有名词, 五,剔除现代中国人所写通史, 六,不首先考虑他人研究成果, 七,历史事实不需要感情渲染,不采信我方战果,采信敌方战损战死 1.第一级原始资料,当时做成的,~可以引用, 2.部队史,战史专著,军事史,通史,等资料~可参考可不信用,当作索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