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吧
关注: 4,400 贴子: 34,686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目录:
  • 历史人物
  • 4
    摘录自《中国近代史(港版未删减)》【美】徐中约 金融改革 最显著的成就是用银元代替银两、推行纸币“法币”为合法货币。尽管在1914年就推行银元为基本的货币单位,但银两仍然在商业活动中使用。这两种交换媒介的并行引起了混乱和纠葛。 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这个改革刚刚推行就出现了新问题:世界市场上银价的急剧上扬导致白银迅速从中国外流。持续的外流引起了通货
  • 0
    集体经济指由地方自治单位直接管理的经济。有无人纳税的荒地,归国家所有。凡山林、沼泽、水利、矿场,悉归公家所有,由公家管理开发。这些“数年或数十年乃能收成者,如森林、果、药等地,宜由公家管理”。在边疆,国家收买一切荒地,移民垦殖。“国家所得土地,应均为农庄,长期贷诸移民”。 发展农村经济,单靠农业的增产丰收,还不足以使农民致富。孙中山主张在农业发展中实现农、工、商业共同发展。农村中农业经济发展壮大后
    牠公平 1-3
  • 0
    二、孙中山的农民思想 孙中山对于旧中国农民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都感同身受,从小就立志要解救农民于困苦之中。在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恤农亲农及依靠农民的思想: (一)恤农亲农 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尤其在资本主义列强、封建地主阶级等对农民进行残酷压榨之下,农民的生活境况更加悲惨,“凡业耕种者无不迭受摧残,到处田土荒芜,铤而走险,民不得安其业。
    牠公平 1-3
  • 2
    一、孙中山的农业思想 (一)振兴农业 孙中山把解决农业问题作为其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办,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他把农业兴衰看作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振兴农业呢?孙中山提出的第一条就是科技兴农。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科技的学习,如农业土壤学,农家之植物学、动物学,以及利用光、电
  • 0
    孙中山在1912年4月1日出席了南京中国同盟会会员饯别会时的演讲稿的前半部分,以《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为题,通过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社会主义报纸《人民报》转载后,被侨居波兰克拉科夫的列宁读到,令后者大感兴趣。 当年7月15日,俄国布尔什维克报《涅瓦明星报》第17号发表了列宁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文章评论说:“孙中山的纲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但是在这位中国民粹主义者那里,这种战斗
    牠公平 1-3
  • 0
    我之所以至今尚生存于世者,乃欲雪耻报国仇也。人定胜天之理,只要人能依照真理,自強不息,必能有成也。无论国家前途安危成败如何,只要依照主义与公理,不屈不挠、独立自主去做,最后未有不成者也。 只要吾人保有今日基地,贯彻总理遗教,则天时地利人和皆在于吾人之一方,如此敌人虽猖狂,其败亡可立而待,而我之忍辱负重绝不枉费。 吾人能以同心一德、团结一致为志,生死相从,成败誓共,则今日处境虽险,然有此基地,复国大业
    牠公平 1-3
  • 0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出席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时发表演说称:“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半个月后,他又告诉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今满政府已去,共和政体已成,民族、民权之二大纲已达目的。今后吾人之所急宜进行者,即民生主义。” 但是,民生主义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直到12年后才有了明确的答案。1924年1月23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
    牠公平 1-2
  • 1
    李泽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资本问题的思想主张的全部特点,可以用孙中山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夫吾人之所以持民生主义者,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耳。” 此话出自1912年4月16日,孙中山向同盟会上海南京路机关发表的演讲,只不过李泽厚只引用了话的前半截。还有作为补充说明的后半截:“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 所以,孙中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民生主义不反对资本,反对的只是
    牠公平 1-2
  • 0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牠公平 1-1
  • 0
    1日, 孙中山于总统府(前清两江总督署)大堂,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发布《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宣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日, 提出国务员名单,获临时参议院通过,内阁成立。 3日, 颁布《南京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通电各省改用公历。 4日, 电令广东省代理都督陈炯明出师北伐,指出“议和无论如何,北伐断不可懈”。 5日, 发表《对外宣言书》,阐述立国精神及新政府对外政策之原则。发布《劝告北军将士宣言书》,再申政体解决后逊
    牠公平 12-30
  • 0
    1946年12月25日,国民大会通过了ROC宪法; 1947年12月25日,ROC宪法得以施行,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发表讲话: “民国三十六年,也是耶稣降生1947年的圣诞节,将是我们中国和全体人民——统一、独立、平等、自由新生机运肇始的一天。 我们新宪法的特点,就是它保证要把基督教理的基本要素,即个人的尊严和自由,普遍的给予我们全国的同胞。 这个新宪法确认了全国国民的各种自由权利,它在国家统一与自由之下,于一个自由人民的精神中孕育诞
    牠公平 12-25
  • 1
    有个东西叫回想四野会,这个可以百度。当时的日籍士兵大致在1万-3万。
    黄花馨香 12-25
  • 0
    政府军在叛军战俘中发现了一名日籍士兵,根据其供认,他是叛军某李姓将领的部下,先前在叛军中担任通信技术员,而且叛军中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日籍士兵,甚至还有担任高级军官的。
    牠公平 12-23
  • 0
    含中山陵、灵谷、明孝陵
    牠公平 12-15
  • 0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孙文《挽刘道一》(1906年)
    牠公平 12-15
  • 0
    孙中山雕像、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黄兴雕像 蔡锷墓、“长沙会战”抗日烈士公墓&纪念碑、黄兴墓
    牠公平 11-29
  • 1
    历史研究方法参考 一,事实凌驾立场,价值观, 二,历史研究必须国际比较, 三,原始档案文献优于个人口述回忆录, 四,排除情感倾向,禁止文学手法,剔除形容词,中性描述,不改固有名词, 五,剔除现代中国人所写通史, 六,不首先考虑他人研究成果, 七,历史事实不需要感情渲染,不采信我方战果,采信敌方战损战死 1.第一级原始资料,当时做成的,~可以引用, 2.部队史,战史专著,军事史,通史,等资料~可参考可不信用,当作索
  • 1
    收回了绝大多数租借地和所有租界
    诚一才子 11-18
  • 1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1
    上世纪中国台湾地区各大高校在使用的思政教材
    诚一才子 10-29
  • 1
    “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蒋中正,1925年)
  • 0
    中山装的右袖上有三颗扣子,分别象征着由西方引入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中山装的左袖也有三颗扣子,分别象征着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中山装的正中则是五颗扣子,分别象征着汉、满、蒙古、回、藏之实现五族共和。 中山装一共有五个口袋,其中四个在正面、象征着五权宪法中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权。国父认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四权应当是公开运作的,要“暴露在阳光底下,暴露在民众面前”,所以出现在
    牠公平 10-27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