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孔子曰: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 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
-
2
-
1孟子却还在这里教他学仁。“不杀人者就能统一天下。”他在回答魏惠王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时候大言道,“您尽管施仁政于民,减少刑罚,减少征税,尽量把庄
-
26等我。
-
3关于“格物致知”的零星随想 在我而言,“格物致知”只不过是一个名词术语,知道点儿大意,但从未很好地推究,觉得没这个必
-
0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
-
1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
0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有道之世,小德、小贤乐为大德、大
-
0夫自礼教衰微。上无道揆。下无法守。中庸之道。所以晦而不明矣。孔子民鲜能久之叹。其意至深。因当时圣王不作。礼衰乐敝。在下者无所适
-
0。”《礼记大学》:“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粱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1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这是在读本里面第九行。我们看经文,孟子说仁则荣,仁是什么呢,实行仁政。实行仁政把
-
0【原文】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注释】 (1)疾:恨、憎恨。 (2)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 (3)已甚:已,太。已甚
-
0膝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 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 已矣。成规②谓齐景公
-
0【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①,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0《孟子》 三代之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翻译(急急急急急)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9-10-15 18:59 孟子曰“三代之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
-
0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
0最佳答案一、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
-
0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现在的学生曰
-
0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
0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 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 “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
-
0天然的时运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
-
0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
-
0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
-
0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
0孟子说:“仁政要这么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君爱护自己的家人老小,对亲戚仁义,对哥们孝悌,对臣僚仁心荡漾,态度孝
-
0魏惠王见孟子不许讲利,就发牢骚说:“好!那就讲义吧。我治国,也算讲义的啊!我黄河以南发生饥荒(L形黄河横部分以南,河南省),就把灾民移于黄河以
-
1不知道前面几位回答者作这样的回答是否对粤剧帝女花作过真正的了解! 《帝女花》是粤剧编剧家唐涤生的名作,任白戏宝最为经
-
3比丘僧,古佛灯 一串日夜喃喃的楠木珠 啊此生只诗可追忆 地狱的恐惧,天堂的幻想 起码一事是真 一事是真
-
046 4 静香 我 爱 你 ! 218.16.133.* 8-6 221.216.210.* 43 0 论卓依婷的死因 125.91.208.* 11-26
-
0q
-
0t
-
0r
-
0p
-
0e
-
0y
-
0g
-
0t
-
0r
-
0a
-
0d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