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11,658贴子:9,654,780
  • 10回复贴,共1

转一小段文给“东方神秘主义的东西应当淡化”的人们学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教什么,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的内容,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机,因为教育它所承载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因此,这个“爻”就是这个“教”文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爻”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由智到慧进行解析。《说文解字》中指出:“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象征着《易经》中六爻的错综复杂变化,而且代表六爻中的头交,这就是“爻”。而且,“爻”是由上下两个“乂”组成,“乂”,是古文的五,二五又为天地之数。《易·系辞下》中也直接指出:“道有变动,故曰爻”。这就是说,教孩子这些内容,那才是真正的东方龙文化的教育。
      由此可见,东方龙文化的教育,在社会离道失德还不严重,人们的仁性淳朴的时期,教育的主体内容和关键内容是道!证道,传道,将这个道的变化规律,告诉给后一代,传承给后一代。道的变化规律,是伏羲所开创的易道文化;用“易”、用《易经》,就能充分演示的文化,既简单,又明晰,是《易经》的开慧益智应用,是天地之数变化规律的把握,这才是东方龙文化教育的根本和不二法门。
      中华民族的教育,一旦失去了伏羲开创的易道文化教育,整个民族就会跌进愚昧不明的时期,历史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在明代发生的“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时期,全国的儒生们和读书人所丢弃的,恰恰就是这本《易经》。这就把教育的“教”,把甲骨文“教”字形中孩子头上的这个“爻”彻底给消灭掉了,将儒生以读易为必修课加以抛弃以后,整个中华民族教育就完全剥离了慧性教育和真正东方龙文化的教育,使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逐步下滑到地球村第三世界贫穷落后的水平。这贫穷,不是单指物质贫穷,而是精神创造力的贫乏。这是非常典型的根文化教育断裂,智能教育失误,文昧障蔽文明的健康发展。



1楼2011-02-14 16:03回复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金文的钟鼎字,秦朝六书篆体,以及汉代《说文》篆体中,这个“教”全都保存着东方龙文化的慧性教育特征,将易道文化教育列为教育的灵魂和方针。
          汉代是智能文明在中国定型的时期,在中国的这个定性时期,非常悲哀,因为汉字定型是由皇帝做主的,不是真正由专家们做主的,而是由御用的这批儒生们坐镇。文向字的改变定型工程,大部分都是在汉朝完成的。虽然文向字的变化,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琅琊山刻石”中第一次将“文”更名称之为“字”;但是智能唯用的“字”,大量编修生成却是发生在汉朝的汉武帝时代和其后的时期,所以后世冠名称之为“汉字”,意为汉朝形成的字。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教”,仍然是延用汉字中的“教”。汉字的“教”,已经公开抛弃了以伏羲黄老道学文化中的易道文化教育为主体,将其篡改置换成以“孝”育人的儒学智能教育思想。这个易道之“教”,向孝治之“教”的变革,浓缩着道学东方龙文化教育向儒学智能教育的全方位转换的全部信息。道学东方龙文化教育的天人合一,穷天文、地理、人文之易变的开慧益智教育定位,在汉代就这样被阉割编修为狭小而局限性明显的“孝”治规范性的品格教育。从此,就全面开始了儒学的羊文化教育模式以及犬文化的培养,并且为明代“《大全》出而经说亡”的八股式教育,制定打造出怪胎孵化器。
    


    2楼2011-02-14 16:03
    回复
      2025-05-24 19:37:36
      广告
      祝由原本就是最高医学形态,次之针灸,再下就是依附于阴阳五行的药医,最后是打着中医实则只有经验而理论推演的裤头方医(此已非医矣)。
      物极生变,到如今现代医学不是医,是疑术之技而已,凭依疑术常常反害其身,时已非医道而是魔道。
      如果中医也走“东方神秘主义的东西应当淡化”,落入西式“科学”思维,注定是此医非中医也。


      3楼2011-02-14 16:17
      回复
        恩,楼主分析的甚是精辟


        4楼2011-02-14 16:28
        回复
          最后是打着中医实则只有经验而理论推演的裤头方医(此已非医矣)。
          -------------------------------------------------------------------
          更正“最后是打着中医实则只有经验而无理论推演的裤头方医(此已非医矣)。”


          5楼2011-02-14 16:33
          回复
            吃饭去波。


            7楼2011-02-14 17:50
            回复
              熊春锦:
              "研究了中国的根文化以后,特别是研究两千五百年以前和两千五百年以后这五千年的文化,从医学、文学、文化、养生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细致探索以后,就会发现,我们自己的民族在文化和教育上,的确走了一个错误的路线,也就是过分将自己祖先的东西抛弃了,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全盘接受西化,就更加深重地把老祖宗的东西丢弃了,所以我们整个民族创造力急剧下滑了。这个文化和教育的接续,比较重要。
              在医学问题上,我们大家都在进行中医学院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中医没有?我们走出去像不像一个中医?我常常说,我在湖北省中医学院的时候,跟湖北省中医学院和湖北省卫生厅,联合办了一个湖北省中华康复养生学院,我在里面担任常务副院长,也教了很多各地的学生,包括中医院的学生以及南韩过去的留学生。当时从所了解的整个国内中医学界学生情况来看,按照我们的看法,就是学生从中医学院毕业出来以后,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连民间的草头医都也不像。"
              


              10楼2011-02-15 10:14
              回复
                熊春锦:
                "为什么这么说呢?教育培养模式与传统根文化背道而驰了,培养方式不对头了,它是按照西方的教育模式来的。比如说,我是搞西医的,但是我的底子是中医,我的中医是怎么学的呢?是在十二岁之前就学会了,学习的就是《黄帝内经》、老子的五千言和一些失传的方头。在那个时候,闲着没事就当着歌曲来唱。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小孩子唱着乐的东西太多了,很丰富。那个时候在农村没什么乐,我就是拿这些东西乐,打下了基础。
                后来中医的教学,则完全是一种智能性的开发,将后天的大脑智能作为第一项首选教育育人的方式,进行充实、填塞,全部填鸭进去。这样一来,就跟中医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中国中医有一个奇怪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中医它不是纯粹的智能医学,而是一种慧性医学和智能医学相结合的一种中国特色的医学。
                慧性,是怎么回事呢?人类的慧性,实际上就是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问题是,我们是否能把这个天赋开发出来,像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世界各地的高端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天赋充分发挥出来,在西方就称为灵感与直觉,爱迪生曾经就说过一句名言:发明创造力,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且,1%的灵感要比99%的汗水更重要,才能够发明创造。他就具备这个1%的灵感,所以在他一生当中,发明创造两千项,有一千多项都赢得了专利权,是一个发明专家。"
                


                11楼2011-02-15 1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