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作为历史人物,高仙芝亦是多重性格,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不守承诺,存在临阵毁诺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有“国际”影响的。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唐会要》载:“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奏,其(石国)王蕃礼有亏,请讨之。其王约降,仙芝使部送。去开远门数十里,负约。以王为俘。献于阙下。斩之。自后西域皆怨。仙芝所擒王之子。西走大食。引其兵至怛罗斯城。仙芝军大为所败。”〔11〕此事《旧唐书》亦有记载:“仙芝绐石国王约为和好,乃将兵袭破之,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马等,国人号哭,因掠石国王东献之于阙下。其子逃难奔走,告于诸胡国。群胡忿之,与大食连谋,将欲攻四镇。仙芝惧,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仙芝大败。”[2]3298高仙芝不守承诺的具体原因不详,不过,杀害已经归服的石国老弱,并驱兵虏掠,如此出尔反尔对于唐朝在西域的声望还是颇有负面影响的,西域皆怨[3]6246。西域“群胡”对唐朝难以信任,遂与大食联手进攻四镇,高仙芝仓促应战,大败而归。高仙芝之不守承诺,史家评论说是起于“性贪”,但是前文已述,高仙芝家财丰厚,但并不悭吝守财,而是“人有所求,言无不应。”所以,其所“贪”者,功绩也。这种贪功的现象,古来有之,西汉时,汉武帝派遣涉何出使卫氏朝鲜,归至边界时,“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12]2986涉何在和平的状态下,杀害送行的朝鲜裨王,也是一种“贪”功,虽暂时得到皇帝赞赏,但终于因之而身死,同时引发了西汉同卫氏朝鲜之间的战争。所以,高仙芝由“贪”而引发的不守承诺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高仙芝在唐朝社会亦不能做到出泥不染,面对权贵的淫威,高仙芝亦不能免俗,对权宦高力士极尽谄媚,史载:“当是时,……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虽以才宠进,然皆厚结力士,故能踵至将相,自余承风附会不可计,皆得所欲。”[3]5858然而,复杂的官场仍然令高仙芝顾此失彼,最后被数次从其出征,任监军的宦官边令诚所谗,遭至杀身之祸。通过高仙芝的相关记载,我们还可以看到,唐朝在灭亡高句丽之后,内迁的高句丽人很快融入中原的文化与种族之中。然而,对于民族的偏见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的。比如,高仙芝从戎之后,因性格关系而长时间未被重用,后来夫蒙灵詧慧眼提拔,然而,在取得征小勃律战争的胜利后,因被同僚进谗言挑拔,导致夫蒙灵詧不仅不使人迎劳,反而责骂仙芝曰:“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据高丽奴此罪,合当斩。”[2]3205“高丽奴”之骂,犹北魏北海王详之母高太妃大骂其所淫之高句丽后裔高氏为“高丽婢”,〔13〕余音在耳,异曲同工。至高仙芝时代,高氏家族移民唐朝已经近一个世纪。尽管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然而,民族的歧视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
高仙芝后代的情况,文献没有具体记载,只是在天宝八年,高仙芝加特进,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的时候,提到“仍与一子五品官”。[2]3206至高仙芝之子这一代,高仙芝家族移民唐朝已经历四代,而其子则属第三代或第四代移民,因位居陇右,更远地疏离了高句丽故地,其融入汉族的程度应该更快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