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帽吧 关注:1,099贴子:8,771
  • 7回复贴,共1

赵明华《纳兰词典评》勘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纳兰词典评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12月出版


1楼2011-02-15 20:14回复
       已发现的错误有151处,如下。
    1.前言第1页:前言标题“倚柳赶笺”,“赶”应为“题”。(出自纳兰词《踏莎行》)
    2.前言第2页13行:“嫌弃官场的山泽鱼鸟之龌龊”, “山泽鱼鸟之思” 出自《纳兰君神道碑铭》,是出世、归隐思想,把其说成“龌龊”是因为笺注者没有明白此话的意思。
    3.前言第2页14行:“禄蠢”,“蠢”应为“蠢”。
    4.前言第2页下4行:“禄水亭”, “禄”应为“渌”。
    5.前言第4页2行:“陈廷悼”,“悼”应为“焯”。
    6.前言第4页10行:“护驾”,“护”应为“扈”。
    7.前言第4页下6行:“月尤”,应为“月光”。
    8.前言第5页12行:“络尘”,应为“缁尘”。
    9.前言第5页14行:“峨眉”,应为“蛾眉”。
    10.前言第6页15行:“纤火”,应为“野火”。
    11.前言第6页16行:“山海几翻覆”,缺字,应为“山海几经翻覆”。
    12.前言第6页17行:“越马横刀”,“越”应为“跃”。
    13.前言第6页17行:“莫把韶华了”,缺字,应为“莫把韶华轻换了”。
    14.前言第7页1行:“红寥”,“寥”应为“蓼”。
    15.前言第7页2行:“百灵趣”,“趣”应为“趋”。
    16.前言第7页10行:“漂泊”,应为“飘泊”。
    17.前言第7页下2行:“残她”,“她”应为“灺”。
    18.前言第8页下6行:“倚柳赶笺”,“赶”应为“题”。
    19.前言第8页下5行:“况周颐评为‘国初第一词人’”,“人”应为“手”。
    20.前言第8页末尾写道“精选一百三十五首”,查了三遍目录都是一百三十四首。
    21.正文9页6行:“徘恻”,应为“悱恻”。
    22.第23页10行、第24页11行,一个写成“淡月淡云”,一个写成“澹月澹云”,写法不一致。
    23.第22页12行:“一弦一度思华年”,“度”应为“柱”。(李商隐诗句)
    24.第26页12行:“附马”,应为“驸马”。
    25.第27页1行:“不仅”,应为“不禁”。
    26.第30页10行:“玉杆臼”,“杆”应为“杵”。
    27.第30页10行:“王柞日”,“柞”应为“杵”,“日”应为“臼”。
    28.第30页16行:“海诸”,“诸”应为“渚”。
    29.第30页16行:“海搓”,“搓”应为“槎”。
    30.第30页17行:“搓上”,“搓”应为“槎”。
    31.第30页17行:“乘搓”,“搓”应为“槎”。
    32.第30页18行:“诸次”,“诸”应为“渚”。
    33.第33页9行:“春浅”,“浅”应为“残”。
    34.第34页1行:“反复故人心,中有相思字”(韦应物诗句),弄错,应为“反复相思字,中有故人心。”
    35.第37页下3行:“愁红”有两个,重复删除第二个。
    36.第39页2行:“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秋”应为“春”。
    37.第39页11行:“道”,应为“到”。
    38.第42页3行:“倚窗”,应为“绮窗”。
    39.第45页10行:“的的”,多一个“的”。
    40.第47页下6行:“下楼”应为“小楼”。
    41. 第47页下3行:“却傍金笼教鹦鹉”(柳永词句),“教”应为“共”。
    42.第50页2行:“城阕”应为“城阙”。
    43.第50页5行:同上,有两处。
    44.第50页下8行:同上,有一处。
    45.第53页15行:“漂泊”,应为“飘泊”。
    46.第53页下5行:“孙遭绚”,人名写错,“遭”应为“道”。
    47.第54页下3行:“漂泊”,应为“飘泊”。
    48.第54页下2行:“漂泊”,应为“飘泊”。
    49.第54页2行:将“西风”注解为“秋风”,但是在后面的“鉴赏”中却说“所写的是冬景”,前后矛盾。(“西风”可以注解为“秋风”,但要注意语境。字典中的解释是“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其实,冬天也刮西风。)
    50.第55页:《点绛唇》(别样幽芬)一词,未标注副题“咏风兰”,但在注解中却唐突地出现了“风兰”词条,如果是初读纳兰词,会给人莫名其妙之感。
    51. 第55页下2行:《点绛唇》(别样幽芬)一词,前面没有提到“张见阳”这个人,但注释“湘江”词条唐突出现“当时张见阳任湖南江华县令”字样,看着糊涂。(实质上张本有“题见阳画兰”副题,但是注者并未加注明。)
    


    2楼2011-02-15 20:1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01.第112页下1行:“茄”,应为“笳”。
      102.第113页6行:“茄”,应为“笳”。
      103.第113页下1行:“召”,应为“诏”。
      104第118页12行:“要渺”,应为“要妙”。
      105.第119页下4行:“大雁吠吠而鸣”,“吠吠”用词不当。
      106.第120页10行:“帘外烟如月满庭”,“如”应为“和”。
      107.第123页10行:“吴士昌”,应为“吴世昌”。
      108.第124页下8行:“冰崖”的“冰”,用繁体字,未简化。
      109.第124页下6行:“峨眉”的“峨”为错字,应为“蛾”。
      110.第124页下6行:“梢沉”的“梢” 为错字,应为“销”。
      111.第125页7行:“碌崖”的“碌” 为错字,应为“冰”。
      112.第125页12行:“郭院”,人名弄错,“院”应为“隗”。
      113.第125页16行:“斗构”的“构”为错字,应为“勺”。
      114.第125页下9行:“雕鹗堡”,此词来历不明。
      115.第130页5行:“茄”应为“笳”。
      116.第130页下8行:“茄”应为“笳”。(两个)
      117.第135页12行:“着”应为“著”。
      118.第138页8行:“山抹微君”,应为“山抹微云君”。
      119.第148页下8行:“《送元二使安息》”,“息”应为“西”。
      120.第154页13行:“且乐生前酒一杯”,“酒一杯”应为“一杯酒”。
      121.第156页9行:“护从”,应为“扈从”。
      122.第156页12行:“白苹洲”的“苹”不对,应为“草头加频”。古代的“草头加频”和“苹”是两个字。
      123.第156页下8行:同上。
      124.第156页下8行:“苹花”的“苹”有误,同上。
      125.第156页下7行:“白苹洲”的“苹”不对,应为“草头加频”。
      126.第161页13行:“琢损”的“琢”不对,应为“啄”。
      127.第163页4行:“漂泊”,应为“飘泊”。
      128.第164页10行:“搽拭” 应为“擦拭”。
      129.第166页8行:“大将”应为“打将”。
      130.第167页4行:“重阳旧时明月路”,“阳”应为“到”。
      131.第172页2行:“纪事”,应为“即事”。
      132.第173页下8行:只有副题“秋思”,没有正题“浪淘沙”。
      133.第182页下1行:“吴汉搓”,人名错,应为“吴汉槎”。
      134.第183页11行:“汉搓”,人名错,应为“汉槎”。
      135.第183页下4行:“君须记”后面的引号没有引回来。
      136.第184页19行:“禄水亭”的“禄”应为“渌”。
      137.第186页12行:“捂桐”的“捂”应为“梧”。
      138.第192页15行:“昊孝廉”的“昊”应为“吴”。
      139.第192页下7行:“昊汉搓”的“昊”应为“吴”。
      140.第196页3行:“朱竹埠”,人名错,“埠”应为“垞”。
      141.第174页下6行:“冯延已”,人名错,“已”应为“巳”。
      142.第198页6行:“悟桐”的“悟”应为“梧”。
      143.第198页下5行:“赌棋消得泼茶香”应为“赌书消得泼茶香”。
      144.第199页1行:“昔昔都成缺”。“缺”应为“玦”。
      145.第199页下4行:“君何事轻别离”缺字,应为“问君何事轻别离”。
      146.第201页11行:“渌水亭杂志”,“杂志”应为“杂识”。
      147.206页“1685.5”,应为“1685.7”
      148.第206页下7行:“吴三挂”,人名错,应为“吴三桂”。
      149.第210页1行:“绿水亭”应为“渌水亭”。
      150.第211页14行:“问君何事轻离别”,“离别”应为“别离”。
      151.第211页下10行:“塞上咏莺花”,“莺花”应为“雪花”。
      


      4楼2011-02-15 20:16
      回复
        O(∩_∩)O~花花真勤快,辛苦花花了。
        我才发现一水间这么搞笑、、、你的点评好有趣。。。


        6楼2011-02-16 21:30
        回复
          这本书茜茜买了一直也没看,昨天去书店,还看到了两本……


          IP属地:北京7楼2011-02-17 10:54
          回复
            第100页下1行,将《南乡子》“凭仗丹青重省识”的“凭仗”,解为“倚着拐杖”。——纳兰都拄着拐杖了,呵呵。
            ===============================================
            新书有猫腻,买书需谨慎。


            IP属地:吉林8楼2011-02-22 12:47
            回复


              9楼2012-02-26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