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仝志敏 杨大亮
摘 要: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关键词:福克纳;意识流;精神危机;时空;内心独白;联想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不仅是其颠峰之作,也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在现代世界文学史上,《喧哗与骚动》无疑是最富有实验性与创造性的作品之一,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不仅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意识流小说,而且还是一部在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对英国意识流小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意识流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福克纳不但在推动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过程中独步一时,在美洲大陆独领风骚,而且也为意识流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本文将《我弥留之际》与《喧哗与骚动》联系在一起,不仅因为它们在发表的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还因为它们均是别具一格的意识流作品.
从表面上看,这两部小说的内容截然不同,前者深刻地揭示了南方一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败过程,后者则描述了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为埋葬一个死者所进行的一次艰苦的旅程.然而,这两部作品无论在创作主题还是在表现技巧方面都具有不少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两部小说代表了福克纳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福克纳追求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他成功地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运用于小说创作: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风格.在表现技巧上,福克纳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此外,在作品的谋篇布局与时间处理方面,他也别具一格,显示出非凡与独特的艺术才华.福克纳对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颇有研究,并自觉将它运用于小说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时间成为一种无形的流动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往往互相穿插,彼此交融;经常在某个人物的意识中同时得到体现.福克纳认为,空间的作用不在其范围的大小,而在于它的象征意义.他多次宣称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值得一写,可以从中创造出一个富有广泛象征意义的微型世界.
1 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
《喧哗与骚动》充分显示了福克纳对小说时间的巧妙处理和对作品结构的精心安排.这部小说共分4个部分,详尽地叙述了4天中发生的事情.其中第一、三、四部分所涉及的时间分别是1928年4月7日、6日和8日3天;而第二部分则叙述了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自杀前的意识活动.这样,小说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福克纳不按钟表时间来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是跨越时空界限,使事件不断更迭交替,将各种生活片断串为一体,通过前后穿插的叙述方式,将无数零碎、分散和孤立的回忆、印象与意识活动交织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尽管小说所描述的内容只是物理时间上的4天,但它却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大家族几十年的兴衰过程.
《喧哗与骚动》在叙事上的典型意义是他在作品中所采用的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全书的4个部分由康普生家的4个人物从4种不同的角度来叙述,分别揭示了这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败过程.在小说的前3部分中,福克纳让康普生家3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儿子用各自的内心独白来叙述他们的经历和家庭的变迁.他通过每个人物的意识屏幕向读者提供了一些零碎的材料和模糊的事件,并成功地将3股意识流汇聚一体,在纷乱与混沌的叙述中道出了小说的基本情节.小说的第四部分则由作者采用第三人称来揭示黑人女佣迪尔西在康普生家的经历及其所见所闻.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采用了较为清晰的叙述笔法以弥补内心独白的不足,填补意识流所造成的空白,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与透明度.小说的4个部分展示了4个对位的世界,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映衬,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基本框架与结构.然而,小说的中心人物并不是康普生家的3个儿子或女佣迪尔西,而是他家的女儿凯蒂.全书始终以她为主线,书中每一部分都叙述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凯蒂成了联系这4个对位的世界的重要媒介与纽带.
仝志敏 杨大亮
摘 要: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关键词:福克纳;意识流;精神危机;时空;内心独白;联想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不仅是其颠峰之作,也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在现代世界文学史上,《喧哗与骚动》无疑是最富有实验性与创造性的作品之一,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不仅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意识流小说,而且还是一部在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对英国意识流小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意识流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福克纳不但在推动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过程中独步一时,在美洲大陆独领风骚,而且也为意识流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本文将《我弥留之际》与《喧哗与骚动》联系在一起,不仅因为它们在发表的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还因为它们均是别具一格的意识流作品.
从表面上看,这两部小说的内容截然不同,前者深刻地揭示了南方一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败过程,后者则描述了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为埋葬一个死者所进行的一次艰苦的旅程.然而,这两部作品无论在创作主题还是在表现技巧方面都具有不少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两部小说代表了福克纳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福克纳追求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他成功地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运用于小说创作: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风格.在表现技巧上,福克纳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此外,在作品的谋篇布局与时间处理方面,他也别具一格,显示出非凡与独特的艺术才华.福克纳对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颇有研究,并自觉将它运用于小说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时间成为一种无形的流动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往往互相穿插,彼此交融;经常在某个人物的意识中同时得到体现.福克纳认为,空间的作用不在其范围的大小,而在于它的象征意义.他多次宣称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值得一写,可以从中创造出一个富有广泛象征意义的微型世界.
1 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
《喧哗与骚动》充分显示了福克纳对小说时间的巧妙处理和对作品结构的精心安排.这部小说共分4个部分,详尽地叙述了4天中发生的事情.其中第一、三、四部分所涉及的时间分别是1928年4月7日、6日和8日3天;而第二部分则叙述了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自杀前的意识活动.这样,小说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福克纳不按钟表时间来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是跨越时空界限,使事件不断更迭交替,将各种生活片断串为一体,通过前后穿插的叙述方式,将无数零碎、分散和孤立的回忆、印象与意识活动交织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尽管小说所描述的内容只是物理时间上的4天,但它却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大家族几十年的兴衰过程.
《喧哗与骚动》在叙事上的典型意义是他在作品中所采用的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全书的4个部分由康普生家的4个人物从4种不同的角度来叙述,分别揭示了这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败过程.在小说的前3部分中,福克纳让康普生家3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儿子用各自的内心独白来叙述他们的经历和家庭的变迁.他通过每个人物的意识屏幕向读者提供了一些零碎的材料和模糊的事件,并成功地将3股意识流汇聚一体,在纷乱与混沌的叙述中道出了小说的基本情节.小说的第四部分则由作者采用第三人称来揭示黑人女佣迪尔西在康普生家的经历及其所见所闻.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采用了较为清晰的叙述笔法以弥补内心独白的不足,填补意识流所造成的空白,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与透明度.小说的4个部分展示了4个对位的世界,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映衬,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基本框架与结构.然而,小说的中心人物并不是康普生家的3个儿子或女佣迪尔西,而是他家的女儿凯蒂.全书始终以她为主线,书中每一部分都叙述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凯蒂成了联系这4个对位的世界的重要媒介与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