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文摘吧 关注:418贴子:2,707
  • 0回复贴,共1

国民党中常委的最后归宿:廖仲恺--在中央党部门前遇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廖仲恺是国民党内真正理解孙中山政治理想,并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与孙中山保持高度一致的同道中人。他为国民党、为国家四处奔走,置生死于度外
  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在美国当苦工,受尽了人间的苦难。  1893年,廖竹宾在旧金山病故。廖仲恺结束侨居生活,陪同患病的母亲,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到原籍广东省归善县鸭仔乡。1896年,廖仲恺离开家乡赴香港。依靠叔父廖志岗的资助,廖仲恺进入英国殖民当局办的皇仁书院学习英语。

  1902年秋,廖仲恺经香港到达日本东京,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预科学习。毕业后,廖仲恺考入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专攻政治经济学。廖仲恺后来在财经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时期的学习。

  1903年9月的一个晚上,在神田神保町中国留学生会馆,廖仲恺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以后,廖仲恺又几次去拜访孙中山。孙中山的教诲武装了廖仲恺的头脑,更进一步启发了他的革命要求。从此,廖仲恺心悦诚服地敬佩和信仰孙中山,决心参加革命行列,从事革命工作,为挽救中国的危亡贡献力量。

  1905年8月20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廖仲恺在同盟会成立时,适赴香港不在东京。9月1日,回到东京,当晚即宣誓参加了同盟会。廖仲恺入会之后,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总部的领导工作,担任执行部中的外务部干事。

  1909年夏,廖仲恺从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返回祖国,到达香港。他想借取得清政府“功名”,以便“入清廷握其政权以成革命之工作”,便于同年偕同友人赴北京参加留学生科举考试,考中了法政科举人。之后,他被清政府派赴东北,帮助边务督办大臣陈昭常、会办大臣吴禄贞办理吉林省延吉地区回归祖国的交涉事宜。在此期间,廖仲恺结识了受孙中山指派在东北从事革命工作的林伯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9日,广东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成立了军政府。胡汉民担任都督,廖仲恺应胡汉民的邀请,从吉林返回广州,担任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想方设法使一切经济来源控制在军政府手中。12月间,廖仲恺被南方革命政府派为南北议和会议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去上海参加南北议和。

  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应陈炯明请求,南下帮助领导广东工作,廖仲恺升任为军政府财政司司长,专门主管财政。他们决心把广东建设好,以为其他省份的模范。

  当时广东的财政非常困难和紊乱,广州市以外的税收多为驻当地的民军截留,市内的房捐等已奉军政府命令一律豁免,又没有清代的部库拨款和各省协饷接济,库空如洗。在廖仲恺的努力整顿下,广东财政工作不久便井然有序,收支不仅基本平衡,还库储有余。当他于1913年8月初解职离开广州时,省库中存有现洋700余万元,另有纸币数百万元。

  二次革命爆发前,为了争取国会议员反对袁世凯,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潜赴北京策动议员反袁。后来,廖仲恺的秘密活动为袁世凯的密探侦知,遂被列入捕杀的名单。廖仲恺得知后,星夜只身离开北京,经天津返回广州,逃过一劫。后又到日本。

  1914年5月2日,廖仲恺加入中华革命党。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驻地精养轩宣布成立时,廖仲恺被选任党的财政部副部长。由于财政部长张静江体弱多病,实际上工作重担完全落到廖仲恺的肩上。

  1915年12月间,云南宣布独立,爆发了护国战争。1916年4月底,廖仲恺随同孙中山由日本乘“近江丸”轮启程回国,5月初到达上海。25日,廖仲恺被孙中山派往山东青岛,慰问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他先后到山东潍县、即墨、寿光、高密及诸城等县,连续十多天深入部队和地方,进行慰问和视察,对做出特殊成绩的东北军第二师及高密县的民政部门,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奖授了孙中山手书的匾额。



1楼2006-05-17 19: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