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地产业中心人情费用名目繁多扭曲农民消费借钱送礼卖牛凑钱还礼金清单
人情费用名目繁多数目攀升影响生活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10年进行的百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1月~10月,人均人情费支出达686.3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3.28元,增长幅度为17.71%;农民人均人情费的支出,比1月~10月人均购买食品(不包含烟、酒、糖、茶)支出多出了48.54元,比1月~10月人均购买衣着支出高出413.68元。松树镇汤河村一名在瓦厂打工的农民,10月份开工资3200元,而礼金的支出高达1400元,占当月收入的43.75%。
如此高的人情费支出,扭曲了农民家庭正常的消费结构,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更大。
据了解,如今在农村,人情礼种类繁多,礼金数目飞涨。以前农村送礼多是过年和婚丧嫁娶上的亲情礼或友情礼,近年来,送礼名目日渐增多,有“生孩子礼”“满月礼”“结婚礼”“生日礼”“建房礼”“乔迁礼”“升学礼”“参军礼”“开张礼”等等,再加上逢年过节的人情来往,人情礼已经到了层出不穷、难于应付的地步。
过去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送礼大都是10元~50元,近年来农民往来礼金额迅猛增长,直系亲属送礼由过去的几十元,提升到现在的100元~1000元不等,街坊邻居、朋友同事的礼金则由过去的10元、20元上升到50元~200元不等。
2009年全年,江源区农民赠送农村亲友现金支出人均194.55元,比2008年的人均175.08元增加了19.47元,年实际增长十多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实际增长仅5.09%。据江源区百户农民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1月~10月有85户农户有人情往来礼金支出,其中,最高的礼金支出1万元,最低的礼金支出50元。
“零割肉不疼”打肿脸充胖子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一名农民告诉记者,他每次随礼,最少也得30元,多的百八十元。一次次随礼“零割肉不疼”,但一年累积下来,随礼金就达到2600多元。
许多农民家庭并不富裕,但在这种风气下,因为害怕丢人现眼,只能咬牙跟着掺和。
记者采访了这样一个农户,为搞养殖向乡里信用社贷了5000元。不想钱刚到手,家中老父去世。怕旁人指责自己不尽孝道,他硬着头皮,“打肿脸充胖子”,雇来裱师、纸匠、乐师、鼓手,大酬宾客,还聘来了各路僧人道士,折腾近一周,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结果不仅贷款花光,还“欠”下数千元的礼钱和数百个人情工。此事刚完,他的小儿子结婚,女方索要彩礼上万元,无奈之下只得变卖耕牛等凑钱。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后官村农民魏贵军说,人情往来一般得50元或100元,亲戚好友就得200元甚至更多。魏家一年礼金最少的时候也得2000多元,最多时达5000元,家里如果没有钱,出门借也得把礼金随上。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农安县等地,送礼的名目越来越多。由于盲目攀比讲排场,不少农村家庭返贫。农安县农民陈吉清家尽管贫困,礼金却没少掏。他的儿媳妇说,现在农村同城里一样,孩子上大学也得随礼,从50元到上百元不等。
人情费用名目繁多数目攀升影响生活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10年进行的百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1月~10月,人均人情费支出达686.3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3.28元,增长幅度为17.71%;农民人均人情费的支出,比1月~10月人均购买食品(不包含烟、酒、糖、茶)支出多出了48.54元,比1月~10月人均购买衣着支出高出413.68元。松树镇汤河村一名在瓦厂打工的农民,10月份开工资3200元,而礼金的支出高达1400元,占当月收入的43.75%。
如此高的人情费支出,扭曲了农民家庭正常的消费结构,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更大。
据了解,如今在农村,人情礼种类繁多,礼金数目飞涨。以前农村送礼多是过年和婚丧嫁娶上的亲情礼或友情礼,近年来,送礼名目日渐增多,有“生孩子礼”“满月礼”“结婚礼”“生日礼”“建房礼”“乔迁礼”“升学礼”“参军礼”“开张礼”等等,再加上逢年过节的人情来往,人情礼已经到了层出不穷、难于应付的地步。
过去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送礼大都是10元~50元,近年来农民往来礼金额迅猛增长,直系亲属送礼由过去的几十元,提升到现在的100元~1000元不等,街坊邻居、朋友同事的礼金则由过去的10元、20元上升到50元~200元不等。
2009年全年,江源区农民赠送农村亲友现金支出人均194.55元,比2008年的人均175.08元增加了19.47元,年实际增长十多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实际增长仅5.09%。据江源区百户农民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1月~10月有85户农户有人情往来礼金支出,其中,最高的礼金支出1万元,最低的礼金支出50元。
“零割肉不疼”打肿脸充胖子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一名农民告诉记者,他每次随礼,最少也得30元,多的百八十元。一次次随礼“零割肉不疼”,但一年累积下来,随礼金就达到2600多元。
许多农民家庭并不富裕,但在这种风气下,因为害怕丢人现眼,只能咬牙跟着掺和。
记者采访了这样一个农户,为搞养殖向乡里信用社贷了5000元。不想钱刚到手,家中老父去世。怕旁人指责自己不尽孝道,他硬着头皮,“打肿脸充胖子”,雇来裱师、纸匠、乐师、鼓手,大酬宾客,还聘来了各路僧人道士,折腾近一周,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结果不仅贷款花光,还“欠”下数千元的礼钱和数百个人情工。此事刚完,他的小儿子结婚,女方索要彩礼上万元,无奈之下只得变卖耕牛等凑钱。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后官村农民魏贵军说,人情往来一般得50元或100元,亲戚好友就得200元甚至更多。魏家一年礼金最少的时候也得2000多元,最多时达5000元,家里如果没有钱,出门借也得把礼金随上。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农安县等地,送礼的名目越来越多。由于盲目攀比讲排场,不少农村家庭返贫。农安县农民陈吉清家尽管贫困,礼金却没少掏。他的儿媳妇说,现在农村同城里一样,孩子上大学也得随礼,从50元到上百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