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一朋友海聊,那是一悲观厌世之人,十七岁的花季,却哀叹人生是虚空的,生命是无意义的,言及十七岁是人生的巅峰时期,自此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了,他还极搞笑地画了一个抛物线,真是令我哭笑不得。
后来给他发了个邮件,今日无事,便贴于此,聊以充数 :)
呵呵,昨晚我是一路傻笑着回去的,因为我想到了我的十七岁,那时我正对叔本华着迷,在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带着种种愁绪和对叔氏虔诚的崇拜陷身于题山考海,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与你现在一样,当然我那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一点,我直到现在方才惊觉。而那时我则俨俨然超脱于常人之上,看着无忧的学友们大摇其头:不知老之将至矣!
忘了是谁说的了:“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现在死去,其次则是明晨醒来之前已然死去”。人生确实是一种悲剧,悲剧的原因不能去正义中寻找,悲剧人物并非犯了什么个人的罪过,而是犯了“原罪”,生存本身便是罪过。卡尔德隆的“人所犯的最大的罪过就是他出生在世”,此句很得叔氏的赞赏,我则对此不敢恭维。余窃以为生存是一种悲剧,却是一出庄严壮烈的悲剧,而从未生存,亦不失为一种悲剧,一出令人惋惜、遗憾的悲剧。
你画的示意图我很欣赏,悲则悲矣,但它毕竟是一种经验,一种很有审美价值的经验,与其在冥冥之中毫无感受地游荡着,不如到尘世上走一回,种种滋味都体验、感受一下,之于他是学了很多东西的,而学费大约就是你所画的那个悲剧的结局吧。
默罕默德有个有个并不幽默的幽默:“山不来就默罕默德,默罕默德就走去就山吧”,默罕默德大步地走了。
而人也是辛辛苦苦一步一步地去就生活,去爬你的那座山去了。人们尽力地爬,抓住任何可攀援的,践踏了小草,折断了枝木,甚至将前面妨碍他的人拉下山崖,踩着别人的尸骨,偷来或抢走别人的工具,也有热心人帮助力不从心的同路人的;也有以媚谄、奉承换取别人廉价同情和帮助的……,留下一山坡种种故事,有爱、有恨、有误解、有猜忌、有疑惑。
我们爬上了山顶,面对死亡,有人自傲、有人自惭、有人心虚、有人悲痛、有人忏悔。也有一无所思的,无论会有怎样的结局,人人都必须给自己画上句号。种种不能淡化的爱恨情仇,种种永不能释的猜疑误解……,都随人的故事结局烟消云散。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狱,无论如何,他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他们从前所不曾拥有的。尘世中,人与人的生活经历很不一样,而在上帝面前,他们仅仅是灵魂,没有富人,没有穷人,没有乞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高深的思想家的嫉世愤俗,没有简单的村姑的快乐无忧,他们仅仅是拥有或多或少经验的灵魂。
我们所看得很重的悲和乐,之于灵魂,仅仅是尝了些果子,或苦或甜罢了!
所以我学会了忍受一切,之于我,它们不过是些经验、生活历程而已。我不为幸事而乐,不为悲事而哀,不为误解而烦,不为未来而忧,甚至淡然对待成功与失败。学庄子,无所求!(呵呵,只是大约永远也达不到庄子的境界。)
哇!写到此,方惊觉我背叛了叔氏,却仍逃不出叔氏理论,这又等同于叔氏了——为了纯粹的表象而消灭意志。
呵呵,越写越迷糊了,叔氏要求人消灭意志,否定欲念,而他自己所行却恰恰相反,他尽情享受人生之际,就忘了他曾说过的欲念是痛苦之源了(尽管我曾那么地推崇过他,可每每想及此,就有种上当的感觉,呵呵!),所以,叔本华不是尼采,他不会发疯!
后来给他发了个邮件,今日无事,便贴于此,聊以充数 :)
呵呵,昨晚我是一路傻笑着回去的,因为我想到了我的十七岁,那时我正对叔本华着迷,在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带着种种愁绪和对叔氏虔诚的崇拜陷身于题山考海,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与你现在一样,当然我那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一点,我直到现在方才惊觉。而那时我则俨俨然超脱于常人之上,看着无忧的学友们大摇其头:不知老之将至矣!
忘了是谁说的了:“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现在死去,其次则是明晨醒来之前已然死去”。人生确实是一种悲剧,悲剧的原因不能去正义中寻找,悲剧人物并非犯了什么个人的罪过,而是犯了“原罪”,生存本身便是罪过。卡尔德隆的“人所犯的最大的罪过就是他出生在世”,此句很得叔氏的赞赏,我则对此不敢恭维。余窃以为生存是一种悲剧,却是一出庄严壮烈的悲剧,而从未生存,亦不失为一种悲剧,一出令人惋惜、遗憾的悲剧。
你画的示意图我很欣赏,悲则悲矣,但它毕竟是一种经验,一种很有审美价值的经验,与其在冥冥之中毫无感受地游荡着,不如到尘世上走一回,种种滋味都体验、感受一下,之于他是学了很多东西的,而学费大约就是你所画的那个悲剧的结局吧。
默罕默德有个有个并不幽默的幽默:“山不来就默罕默德,默罕默德就走去就山吧”,默罕默德大步地走了。
而人也是辛辛苦苦一步一步地去就生活,去爬你的那座山去了。人们尽力地爬,抓住任何可攀援的,践踏了小草,折断了枝木,甚至将前面妨碍他的人拉下山崖,踩着别人的尸骨,偷来或抢走别人的工具,也有热心人帮助力不从心的同路人的;也有以媚谄、奉承换取别人廉价同情和帮助的……,留下一山坡种种故事,有爱、有恨、有误解、有猜忌、有疑惑。
我们爬上了山顶,面对死亡,有人自傲、有人自惭、有人心虚、有人悲痛、有人忏悔。也有一无所思的,无论会有怎样的结局,人人都必须给自己画上句号。种种不能淡化的爱恨情仇,种种永不能释的猜疑误解……,都随人的故事结局烟消云散。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狱,无论如何,他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他们从前所不曾拥有的。尘世中,人与人的生活经历很不一样,而在上帝面前,他们仅仅是灵魂,没有富人,没有穷人,没有乞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高深的思想家的嫉世愤俗,没有简单的村姑的快乐无忧,他们仅仅是拥有或多或少经验的灵魂。
我们所看得很重的悲和乐,之于灵魂,仅仅是尝了些果子,或苦或甜罢了!
所以我学会了忍受一切,之于我,它们不过是些经验、生活历程而已。我不为幸事而乐,不为悲事而哀,不为误解而烦,不为未来而忧,甚至淡然对待成功与失败。学庄子,无所求!(呵呵,只是大约永远也达不到庄子的境界。)
哇!写到此,方惊觉我背叛了叔氏,却仍逃不出叔氏理论,这又等同于叔氏了——为了纯粹的表象而消灭意志。
呵呵,越写越迷糊了,叔氏要求人消灭意志,否定欲念,而他自己所行却恰恰相反,他尽情享受人生之际,就忘了他曾说过的欲念是痛苦之源了(尽管我曾那么地推崇过他,可每每想及此,就有种上当的感觉,呵呵!),所以,叔本华不是尼采,他不会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