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流泪吧 关注:356贴子:23,170

请大家都接几句,随意展开想象,让我们看看结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请吧主不要删帖,这的确是个游戏,但又不仅仅是个游戏。
    而且大家应该读过一首诗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就是众人一句句接出来的。但在这个游戏里,我希望大家可以信马由僵,也许最后能产生出超文本的效果。那么我再尝试着作出些分析吧。
我先来个开头:

那是我母亲的故事,那时候她才二十岁,和我一样大。




1楼2006-05-22 20:57回复
    哈哈~``被我碰上了~我就先来~```

    那是我母亲的故事,那时候她才二十岁,和我一样大。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都还没形成,连个胚芽状态都不算呢。那个时候她从来没想过事情都过了几十年了,她的儿女们仍揪着那段往事不放,就像她小的时候被她父亲---也就是我姥爷揪着辫子。那不是心疼,是整个头皮都在发麻。


    IP属地:宁夏2楼2006-05-22 21:27
    回复
      哎,我也看到了,就补上两句吧



      那是我母亲的故事,那时候她才二十岁,和我一样大。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都还没形成,连个胚芽状态都不算呢。那个时候她从来没想过事情都过了几十年了,她的儿女们仍揪着那段往事不放,就像她小的时候被她父亲---也就是我姥爷揪着辫子。那不是心疼,是整个头皮都在发麻。 
      一路上跟着红卫兵小队,口中喊着口号,“打倒xx”,扔着手中的臭鸡蛋,心却在为那个挂着牌子的滴血


      3楼2006-05-24 18:26
      回复
        那是我母亲的故事,那时候她才二十岁,和我一样大。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都还没形成,连个胚芽状态都不算呢。那个时候她从来没想过事情都过了几十年了,她的儿女们仍揪着那段往事不放,就像她小的时候被她父亲---也就是我姥爷揪着辫子。那不是心疼,是整个头皮都在发麻。 
        一路上跟着红卫兵小队,口中喊着口号,“打倒xx”,扔着手中的臭鸡蛋,心却在为那个挂着牌子的滴血。一列列军队在街上森严戒备,这里没人察觉谁又爱上了谁,因为苦难不许人崩溃。

        哈哈~~


        4楼2006-05-25 01:01
        回复
          历史总是如此的巧合。
          那时的母亲穿的绿色军装和现在电脑前我的装束是如此得相似。可我只是为了怀旧,而当时,却没有怀旧这个词语


          5楼2006-05-29 16:05
          回复
            如此 且瞅偶道来

            那是偶母亲的故事
            那时候她才二十岁和偶一样大
            那时她喜欢穿插于书海之中
            门口侧迸激来注视的目光4迥异也好4好感也罢
            亦不曾挥霍掉她的青春她的心志她的天真

            辄在蓦然回首间才知道
            她的初恋
            已一去不复返


            6楼2006-05-30 00:21
            回复
              • 220.160.195.*
              与其让大家的思绪成沙漠化,不如楼主给个中心点,我们来建一个举世无双的沙碉。无心建议,见谅。
               ———刺桐飞


              7楼2006-05-31 18:15
              回复
                • 219.147.69.*
                如果我给个中心,那就不贴出来了,我自己就写了。
                我的目的不是这个。 但也谢谢你。
                宋定


                8楼2006-05-31 18:46
                回复
                  刺桐飞舞应该把自己的作品发过来!这样顶你不累吗?~~~~~~~~~~:)


                  9楼2006-05-31 22:34
                  回复
                    我觉得应该是接龙吧,怎么都接一楼…


                    10楼2006-06-02 18:56
                    回复
                      这个游戏不错,不过要大家一直继续下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1楼2006-06-03 17:22
                      回复
                        呵呵!这个不好玩吧?!~~~~~~~~~~:)


                        12楼2006-06-04 11:29
                        回复
                          文学如何能用“好玩与不好玩”来形容?
                          汝再此般言语,丫得把你炒了吃,嘿嘿
                          ——(开玩笑,别上火撒)


                          13楼2006-06-08 09:00
                          回复
                            这样吧,我先对前面几位的跟帖稍微做一下分析。
                            我的这么开头的:那是我母亲的故事,那时候她才二十岁,和我一样大。
                            老鹰是这么写的: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都还没形成,连个胚芽状态都不算呢。那个时候她从来没想过事情都过了几十年了,她的儿女们仍揪着那段往事不放,就像她小的时候被她父亲---也就是我姥爷揪着辫子。那不是心疼,是整个头皮都在发麻。 
                            在我看来,老鹰是抓住了“故事”这个概念来展开的。这就强调了文本的叙事性。接着老鹰又说了一句“那不是心疼,是整个头皮都在发麻。”显然他不想把这个故事定义为喜剧,这为下面故事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限制。
                            老鹰的这个心理说明了什么呢?在我看来在他的潜意识中隐含了一种严肃的文学观。他想写一出展现人间悲欢的故事,相信这个故事中既有生命的苦难,又有人间的温情。这种对故事的把握也悄然体现了他的文学和人生观。

                            接着,吃鹰的鼠写道:一路上跟着红卫兵小队,口中喊着口号,“打倒xx”,扔着手中的臭鸡蛋,心却在为那个挂着牌子的滴血。
                            老鼠一下把故事的时间推到了文革前期。本来都已经说好了是二十年前的故事,那么就应该是在八十年代。可老鼠把时间推到了文革。
                            这说明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体现了老鼠的一种文革心态,这是很具代表性的一种大众文化心理。在不少人的内心深处,文革象征着往事,而往事又指向文革。在我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意识形态的概念渗透。文革结束以后,寻根文学风靡一时,而绝大部分的主流媒体也有意无意地将文革定义为一种“往事”。好象文革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完全割裂的。从宏观上讲,将历史抽象化,正是一种意识形态控制。从微观上讲,众多个体接受了主流话语,根据主流话语不断地将原先的无意识观念进行修正。最后,人们那原本可能反映更为真实事实的无意识被悄然阉割,与主流话语契合。曾经的生活被抽象化,于是就演变为观念中的“往事”。在我看来,这就是这种“文革-往事”心态的根源。

                            FCU3不惊云接着说:一列列军队在街上森严戒备,这里没人察觉谁又爱上了谁,因为苦难不许人崩溃。 
                            不惊云提到了戒备森严的军队。我觉得这也是出于对文革的一种想象。因为历史被抽象化,所以留给后人的就只能是想象。
                            后面紧接着的一句整得挺抒情的。提到了爱情。而且把“爱”和“苦难”这两个词并置了出来。在我看来,爱的背后象征的是生活,是人的七情六欲,是人类对生命之爱和对生活的憧憬。而苦难的背后象征的是文革,是历史,是社会文化对人的制约和生命本身的一种苦难和宿命感。所以这里的“爱”和“苦难”是一种隐约的二元对立,也无意中体现了不惊云对生命的理解。

                            好了,就三个人跟了故事,所以就先分析这么多。我还是希望大家能一个个接下去。我的初衷是从作者写作心理分析看社会文化心态的。但我觉得在大家跟帖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一些新的意义,那就是更好的事情了。


                            14楼2006-06-08 10:32
                            回复
                              继续


                              15楼2006-06-10 0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