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与二狗的影子
我这个人兴趣广泛,什么杂七杂八的书都看,但要是说到网络小说,还真是只看了三四本的样子,总感觉这类书缺乏营养,只是偶尔闲暇的时候拿来看一下,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但终有一日,无意中翻到了《二狗》,震撼之余也只能说一句:“这厮,太妖孽了!”
当然,我说的“这厮”,不单只是“二狗”,还有烽火这个妖孽。说实话,烽火这个写手,我并不熟悉,除了《二狗》这部小说之外,也并没有看过他的其他任何一部小说,当然也并不了解其更新如龟爬的光辉事迹,更不清楚其“大内总管”的荣誉因何而来,因为我翻这本书的时候,它已经完本了。或许,我这么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二杆子”并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管窥见豹,尤有所解,更奈何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说实话,这部书吸引我的地方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我在烽火和二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各种各样的故事也读了不少,其中也不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但真正让我感动的确实寥寥无几,大约也只有一本史书让我落泪了吧,让我郁闷了数日的恐怕也只有这本《二狗》了。这并不是说我是一个心狠的人,只是说我们这类人很难产生共鸣而已。在直觉上,为我感到烽火也在此列。大致说来,我们这类人感性因素还是颇重的,对很多事情也很敏感,感觉也很细腻,但奈何在感性外却包裹了厚厚一层理性屏障,并不是说我们不想被感动,而是很多东西连这层外壳都突破不了,又让我们如何感动。我边读边郁闷的同时,也能想象得到烽火写作的情景:慢慢酝酿心中的情感,丝丝缕缕渗透力行的屏障,渗透到每一个字里,潜藏进字里行间,情至酣处,高潮迭起,摧枯拉朽,震撼人心。融情入字,颇为不易,尤其对我们这类人,因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写法。我这样说没有丝毫夸张,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表清冷漠,不带感情的写很多东西,别人读着也还不错,但对我们而言,这无非是一些思维下的行尸走肉而已。读到它们的时候,不要轻易认为这就是作者的真实想法了,要知道这离他们的心还有十万八千里呢。要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最起码的要求是自己已经动情了,然而对我们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要将完整的情感带进文字中去,唯一的做法就是打破保护脆弱情感的坚强堡垒,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仅是眼在流泪,而是心在淌血。这种经历,我也只是尝试过一次,却没敢尝试第二次。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任凭感情洪流喷薄而出,不欲饮、不思食,还是小事,每写一个字,都让心脆弱到极点,精神也似乎要崩溃的恐怖才是最令人惧惮的。
如果说烽火以后还要写作类似的小说的话,即便更新的如归爬一般,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体谅一下。写作一本处处烙印下感情地说,殊为不易,身累脑累都能忍受,心累却实在是让人濒临绝望,一步步走下来,恐怕心上也要磨满老茧,处处伤痕。
如果没有感觉错的话,烽火在处理曹蒹葭一事上应该另有所想。我也说过,不带感情,仅靠思维,我们也可以写出很多不错的东西,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自己也是看不上眼的,也因此,我们一般只是略作表达,并不要求其尽善尽美,字字珠玑。但牵扯到感情的话,就要相对严苛了,这已经不是一个让读者过瘾的问题,而是上升为对自己的心负责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说中的人物很可能残存有作者的影子,也许相熟的人并没有看到作者这样的一面,但或许在他心中已经头角峥嵘;而很多事情也可能暗藏着作者一个狂野的梦想,他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但绝不可否认它的存在。细细品味下,如果你能将小说中的人和事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或许也就能看到那颗真实的热诚搏动的心,而非冷酷无情的外表。说到这里,你也就可能大致猜测到一二,究竟烽火在曹蒹葭身上寄托了些什么。或许他的那股爱慕之心,来的要比我们强烈许多,虽然最终将她冷酷“处死”了,而且也自我安慰地找了冠冕堂皇理由,但细细揣测之下,其应该另有所想,但一切也只限于猜测而已。
对于曹蒹葭德斯,我深表遗憾,而且看完结尾,也确实让我郁闷了好几天,但也仅限于郁闷而已。抛开顽固的感情防线不谈,此事也确实不值得我流泪。如果曹蒹葭出自我的笔下,我确实也没把握让她活下来。我并不是说她该死,而是说我该死!假若烽火如我所想的
我这个人兴趣广泛,什么杂七杂八的书都看,但要是说到网络小说,还真是只看了三四本的样子,总感觉这类书缺乏营养,只是偶尔闲暇的时候拿来看一下,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但终有一日,无意中翻到了《二狗》,震撼之余也只能说一句:“这厮,太妖孽了!”
当然,我说的“这厮”,不单只是“二狗”,还有烽火这个妖孽。说实话,烽火这个写手,我并不熟悉,除了《二狗》这部小说之外,也并没有看过他的其他任何一部小说,当然也并不了解其更新如龟爬的光辉事迹,更不清楚其“大内总管”的荣誉因何而来,因为我翻这本书的时候,它已经完本了。或许,我这么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二杆子”并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管窥见豹,尤有所解,更奈何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说实话,这部书吸引我的地方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我在烽火和二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各种各样的故事也读了不少,其中也不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但真正让我感动的确实寥寥无几,大约也只有一本史书让我落泪了吧,让我郁闷了数日的恐怕也只有这本《二狗》了。这并不是说我是一个心狠的人,只是说我们这类人很难产生共鸣而已。在直觉上,为我感到烽火也在此列。大致说来,我们这类人感性因素还是颇重的,对很多事情也很敏感,感觉也很细腻,但奈何在感性外却包裹了厚厚一层理性屏障,并不是说我们不想被感动,而是很多东西连这层外壳都突破不了,又让我们如何感动。我边读边郁闷的同时,也能想象得到烽火写作的情景:慢慢酝酿心中的情感,丝丝缕缕渗透力行的屏障,渗透到每一个字里,潜藏进字里行间,情至酣处,高潮迭起,摧枯拉朽,震撼人心。融情入字,颇为不易,尤其对我们这类人,因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写法。我这样说没有丝毫夸张,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表清冷漠,不带感情的写很多东西,别人读着也还不错,但对我们而言,这无非是一些思维下的行尸走肉而已。读到它们的时候,不要轻易认为这就是作者的真实想法了,要知道这离他们的心还有十万八千里呢。要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最起码的要求是自己已经动情了,然而对我们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要将完整的情感带进文字中去,唯一的做法就是打破保护脆弱情感的坚强堡垒,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仅是眼在流泪,而是心在淌血。这种经历,我也只是尝试过一次,却没敢尝试第二次。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任凭感情洪流喷薄而出,不欲饮、不思食,还是小事,每写一个字,都让心脆弱到极点,精神也似乎要崩溃的恐怖才是最令人惧惮的。
如果说烽火以后还要写作类似的小说的话,即便更新的如归爬一般,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体谅一下。写作一本处处烙印下感情地说,殊为不易,身累脑累都能忍受,心累却实在是让人濒临绝望,一步步走下来,恐怕心上也要磨满老茧,处处伤痕。
如果没有感觉错的话,烽火在处理曹蒹葭一事上应该另有所想。我也说过,不带感情,仅靠思维,我们也可以写出很多不错的东西,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自己也是看不上眼的,也因此,我们一般只是略作表达,并不要求其尽善尽美,字字珠玑。但牵扯到感情的话,就要相对严苛了,这已经不是一个让读者过瘾的问题,而是上升为对自己的心负责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说中的人物很可能残存有作者的影子,也许相熟的人并没有看到作者这样的一面,但或许在他心中已经头角峥嵘;而很多事情也可能暗藏着作者一个狂野的梦想,他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但绝不可否认它的存在。细细品味下,如果你能将小说中的人和事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或许也就能看到那颗真实的热诚搏动的心,而非冷酷无情的外表。说到这里,你也就可能大致猜测到一二,究竟烽火在曹蒹葭身上寄托了些什么。或许他的那股爱慕之心,来的要比我们强烈许多,虽然最终将她冷酷“处死”了,而且也自我安慰地找了冠冕堂皇理由,但细细揣测之下,其应该另有所想,但一切也只限于猜测而已。
对于曹蒹葭德斯,我深表遗憾,而且看完结尾,也确实让我郁闷了好几天,但也仅限于郁闷而已。抛开顽固的感情防线不谈,此事也确实不值得我流泪。如果曹蒹葭出自我的笔下,我确实也没把握让她活下来。我并不是说她该死,而是说我该死!假若烽火如我所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