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别传》载“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从字面上来看,留营司马就是留守部队的主官。意即:刘备带部分部队进益州,剩余部队由赵云率领。
刘备入益州之前,总共有多少兵马?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但还可勉强算出来:赤壁之前有两万来人(《三国志 诸葛亮传》);平定江南后则有“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加上不断在加强军备,因此在刘备入蜀之前保守估计也应该有五万人。这五万以上的部队主要集中在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四大军团手里(“四大军团”说法的依据:“权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其它还有赵云、黄忠等较小的兵团(可能属于四大军团内----例如赵云,在桂阳太守期间就可能属于上级诸葛亮军团)。由于刘备的军团是主力,因此我基本同意马忠的推测,估计在两万人左右。以上是刘备军事集团大致的状况。
其中刘备入蜀究竟带了多少人走,《先主传》说是“数万人”,这个“数”是个弹性很大的数字,可以是九,也可以是一,而《华阳国志》则确切记载了“万人”。
我认为就是一万人左右。原因有二:其一,刘备以客军身份入蜀,如果军势太盛,势必引起主人刘璋的防范,使夺蜀计划的成功可能性降低;其二,在夺取益州前途未卜,荆州隐患犹存的情况下,重兵入蜀会削弱荆州的防卫力量,弄不好会两头落空。
接着来看,具有“国际”声望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一线将领均留荆州,刘备身边只带了庞统、黄忠、卓膺等或名声不显或地位较低的参谋和将领,从这个人事安排上就可直接反映出刘备入蜀的战略思维---先轻兵入蜀,一旦与刘璋火并,那么第二拨主力便可入川接应。
另外,《三国志 吴范传》还记载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该段文字记述了吕岱从蜀中返回时遇到了刘备入蜀军团的情况,“部众离落,死亡且半”说的是刘备军逃跑战死的很多,人数已经非常少了。吕岱看见了刘备军人数少的情况,却没有搞清楚少的原因,并作了夸张的介绍。吕岱这么说的原因我们可以不去深究,但至少这条史实反映出刘备的入蜀军确实较少。
既然刘备只带了少量部队入蜀,那么剩下的当然就是“留营”啦,因此赵云“留营司马”的任命也就真实有效了。
其实刘备带多少人入蜀与“留营司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要刘备家属在,必然就有部分左将军直系部队留守,留守的人是多是少都无所谓,刘备也都可以任命“留营司马”,我之所以费这么大劲说了这么多话,就是想就着他的帖子完全驳倒他的谬论罢了。
PS:有部分剪辑
刘备入益州之前,总共有多少兵马?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但还可勉强算出来:赤壁之前有两万来人(《三国志 诸葛亮传》);平定江南后则有“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加上不断在加强军备,因此在刘备入蜀之前保守估计也应该有五万人。这五万以上的部队主要集中在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四大军团手里(“四大军团”说法的依据:“权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其它还有赵云、黄忠等较小的兵团(可能属于四大军团内----例如赵云,在桂阳太守期间就可能属于上级诸葛亮军团)。由于刘备的军团是主力,因此我基本同意马忠的推测,估计在两万人左右。以上是刘备军事集团大致的状况。
其中刘备入蜀究竟带了多少人走,《先主传》说是“数万人”,这个“数”是个弹性很大的数字,可以是九,也可以是一,而《华阳国志》则确切记载了“万人”。
我认为就是一万人左右。原因有二:其一,刘备以客军身份入蜀,如果军势太盛,势必引起主人刘璋的防范,使夺蜀计划的成功可能性降低;其二,在夺取益州前途未卜,荆州隐患犹存的情况下,重兵入蜀会削弱荆州的防卫力量,弄不好会两头落空。
接着来看,具有“国际”声望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一线将领均留荆州,刘备身边只带了庞统、黄忠、卓膺等或名声不显或地位较低的参谋和将领,从这个人事安排上就可直接反映出刘备入蜀的战略思维---先轻兵入蜀,一旦与刘璋火并,那么第二拨主力便可入川接应。
另外,《三国志 吴范传》还记载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该段文字记述了吕岱从蜀中返回时遇到了刘备入蜀军团的情况,“部众离落,死亡且半”说的是刘备军逃跑战死的很多,人数已经非常少了。吕岱看见了刘备军人数少的情况,却没有搞清楚少的原因,并作了夸张的介绍。吕岱这么说的原因我们可以不去深究,但至少这条史实反映出刘备的入蜀军确实较少。
既然刘备只带了少量部队入蜀,那么剩下的当然就是“留营”啦,因此赵云“留营司马”的任命也就真实有效了。
其实刘备带多少人入蜀与“留营司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要刘备家属在,必然就有部分左将军直系部队留守,留守的人是多是少都无所谓,刘备也都可以任命“留营司马”,我之所以费这么大劲说了这么多话,就是想就着他的帖子完全驳倒他的谬论罢了。
PS:有部分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