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帝国吧 关注:41贴子:1,294
  • 7回复贴,共1

【转】范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1032023686


IP属地:重庆1楼2011-03-23 11:06回复
    物情物理〔内经〕
           阴阳万物各有纪纲,……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是故圣人能明其刑而处
    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凡举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用之不审,
    举事有殃。
           战败后饱经耻辱的越王勾践终于返回到越国,正暗中计划向吴国报复,
    于是召见计然,问道:“寡人想要讨伐吴国,惟恐不能成功。吴越一带山林
    幽冥昏暗,不知地势利害所在;向西有大河横阻,东面则迫近汪洋大海,水
    天相接,不知涯礁。船只在江海之间航行,但见洪波滚滚,浪涛翻涌,船身
    上下颠簸,时起时伏,水师每每无功而返。浩渺大水,每天早晚都有涨潮落
    潮,尤其钱塘江口的潮水,举世绝伦,惊涛骇浪,气势威猛,声音响处,雷
    霆万钩。在暴起暴落的大浪里,航行的船只若有任何闪失,彼此均无法相救,
    不知生死于何处。寡人每感念楼船上生活的艰苦危险,不禁涕泣不已,并不
    是我不想从水路追击敌人,而实在是没有成功的把握。如果因图谋失败而偃
    兵息鼓,则恐怕会受到天下人的谴责。用以敌攻敌的手法,谁胜谁负难以逆
    料。现在,敌人的国家已经有所准备,乡里保甲结构稳固,五谷既经收获完
    毕,野外已没有堆积的农作物。然而我国的仓廪不满,进攻吴国又不知如何
    因粮于敌,水路的运输惟恐不便,若要假借陆路,则又道路迂回。我听说先
    生明于时政庶务,洞察治军的道理,又惟恐寡人兴师举兵而无所建树,因此
    特来请教报仇之道。”
           计然回答道:“越国这样的情况,本来就不可以出兵作战。军事行动,
    必须先积蓄储备钱、粮、布帛等物资,不先作好积蓄储备,则士卒就会遭受
    饥饿,遭受饥饿身体就容易损伤,行动迟缓不能作战,一旦作战则耳不听、
    眼不明。耳不能听、眼不能看,部队就无法调动使用。撤退时不能排除危险,
    前进时不能执行命令,处于饥饿之中的军队无法行动,斗志涣散,精神恍惚,
    埋伏的弓箭手软弱无力,领兵的头领临战时慌惶不安,强劲的弓拉不满,射
    出箭不能射伤敌人,两翼的军队被削弱,逃跑时如被猎犬追逐的羊一样,士
    卒纷纷的倒下,伏地而死,前面的向前倒下,后面的也跟着僵仆,惨不忍睹。
           “与人同时交战,我军方面却偏偏单独受到上天的惩罚。这未必只是上
    天的惩罚、将领也有责任。君王这些年积极备战,就怕一旦用兵不利,会丧
    权辱国、损兵折将、暴尸荒野吧?”
           越王说:“先生说得很对。请问积蓄物资的方法有哪些?我听说先生通
    晓产业管理,您管理下的产业,各种作物生产的成绩都很好,我希望知道您
    的管理方法,把它做为教育的原则。望先生时时教我,我绝不敢忘记您的教
    诲。”
           计然回答说:“人的一生没有多少时间,必须首先考虑积蓄储备,以预
    防天灾人祸。人生在世,有的年老,有的体弱,有的强壮,有的胆怯,无论
    是谁,活着时不及早做好准备,其结局通常是很悲惨的,君王应正视研究这
    个问题。治国之道首先要要减少赋税微敛,奖励农耕蚕桑,时时注意饥饿与
    荒歉。办好水利事业,这样就可以保证丰收,有所积蓄,以防备四方发生战
    事。
           “军队行动很难预知何时会发生,无法预知将面临什么情况,只要事先
    有准备,就能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听任事物的发展而逍遥自在。即使
    突然遇到外敌入侵,也可让敌人日益削弱,让我们日益强大,拥有世上使万
    物昌盛和谐的力量,而无惧于外侮,这点请君王无论如何不可轻忽。从前在
    会稽山上那样的饥饿也不容再次出现,君王对此也应仔细考虑。
           “我会劝您发展商业获取利息,君王当时并不听我的意见,我因此退而
    


    IP属地:重庆3楼2011-03-23 11:07
    回复
      2025-05-29 12:45:09
      广告
      不言。我认为处于吴、越、楚三国之间,能从中获取这三个国家的利益,就
      会知道天下事都容易办了。我听说君王您亲自耕作,夫人亲自织布,这只不
      过是竭尽心力去干些平庸之事,而不是依据时机和智慧,对天下大事作出决
      断。依据时机作出决断就能顺应时变,依据智慧作出决断就能万事齐备,了
      解这两点,并能身体力行,那么世间万事万物的是非行失、合理与否,都可
      看得十分清楚。
             “我听说炎帝拥有天下,把天下传给黄帝,于是黄帝上能事奉苍天,下
      能治理四方。黄帝派少吴(传说中东夷的领袖)治理西方,由蚩尤(传说中
      东方九黎族的领袖)辅佐他,使少昊主管五行中的金;派玄冥(传说中的神,
      主管降雨)治理北方,由白辩(传说中的神)辅佐他,使玄冥主管五行中的
      水;派太帝(传说中东夷部落的首领)治理东方,由袁何(传说中的神)辅
      佐他,使太帝主管五行中的木;派祝融(传说中高阳氏后裔,高辛氏时任火
      正,被后人尊为火神)治理南方,由仆程辅佐他,使祝融主管五行中的火;
      派后土(传说中辅佐黄帝的官员)治理中心地区,由后稷(周族始祖,姬姓,
      农业创始人,后人奉为稷神)辅佐他,使后土主管五行中的土——西、北、
      东、南、中五方并立,以此作为治理国家的大纲要领。
             “这样即使是换个地方治理,国家机器的运转,万事万物的发展,也能
      一样地进行。君王应考虑采纳我的意见,如此大则可以称王于天下,小则可
      以称霸诸侯,想要成功立业又有什么困难呢?”越王道:“请谈一下其中的
      细节要领。”
             计然回答道:“太岁星在金方位三年,就会丰收;在水方位三年,就会
      受灾;在木方位三年,就会平安;在火方位三年,就会有旱灾。农作物的收
      成与天体的运行有如此微妙的关系,懂得这些,便可理解官府若肯定时将谷
      物发放出去,便可定时征收到一定的赋税。判断万事万物的发展,不过是三
      年一大变化,用智慧去研究它,临事时果断处理它,依照事物的规律去治理
      它,取长补短,第一年可以增长两倍,第二年可增长一倍,第三年与原来相
      当,官府在水大时征集车辆,天旱时则储备船只,这是官府利用事理统治的
      要决。
             “自然界的规律是每六年一次丰收,每六年一次安康,每十二年必定有
      一次饥饿,此时人民必定生计困难,离乡他去。因此,圣人早就知道天地自
      然的循环规律,在灾祸出现前就有所准备。商汤时曾有连续七年的大旱,人
      民并未因此受饥饿之苦;夏禹时曾有连续九年的水灾,而人民也没有流离失
      所,这是因为他们的君主能通晓事物起源的道理,能任用贤能之人的缘故。
      譬如利用车辆往来奔驰,千里外的货物便能源源而来,但若是不通晓事理,
      恐怕连百里之内的出产亦无法获致。
             “君王亲自做一件事,或许能获得十倍的价值,但若在此政策上作一明
      智的抉择,其价值则无法估量了。君王预先看清楚某件事物有利,但并不一
      定要亲手兴办这些事业,而是要比较分析人民对于某些事物不足和有余,发
      布政令,使他们有利可图,甚至连四邻诸侯亦来有所要求。
             “遵守法度,任贤使能,对有功人员加以奖励,这些都是君主推行庶政
      的方法,能够这样,便能使国家富庶,兵力强大,国势昌盛不衰,群臣没有
      空泛不实的礼节,没有淫逸放纵的行为,竭诚贡献道术报效国家。反过来说,
      君主若不了解事物的本末之理,不能任用贤能的人,有人劝谏则加以屠戮,
      这种国家一定搞得国贫兵弱,刑罚苛政繁多,群臣专务讲究空泛的礼节,淫
      逸放纵之风盛行,搞阿谀奉承的人反而得到君主的恩惠,忠心耿耿的人却会
      


      IP属地:重庆4楼2011-03-23 11:07
      回复
        遭到刑罚之灾。
               “远离刑罚、接近恩惠是人之常情,国家如因贫穷兵弱而导致动乱,就
        算有十分贤明的臣子,此时也不敢直言进谏,只专务阿谀谄媚罢了。百姓有
        贤明的父母,就如同邦国有英明的君主一般,父母通晓事物的本末,了解经
        商的方法,将工作交给贤明子弟去做,以求事业的成功,这样才能使家境富
        庶而不衰落;反之,父母如不通晓事物的本末,不掌握经商的办法,又不肯
        将事业交给贤明的子弟去经营,子弟如有所进谏,便憎恶他们,这便是昧于
        处世的道术,更加主观自信,一意孤行,即使后来遭到失败也不承认是自己
        的过错。
               “父子虽是至亲,也应容许忠谏,而劝谏若不被接受,家境因而陷入贫
        寒乃至发生混乱,这时就是有十分贤明的子弟,也无法治理家务了,只能盲
        目取悦于家长而已。父子关系不能和睦,兄弟关系不能协调,就算有心想要
        致富,却必然会走向日益贫穷衰乱之路。”
               越王道:“您这番话分析得太好了,先生这么年轻,怎么如此擅长观察
        物理人情呢?”
               计然回答道:“人生而不同,智慧的人生出贤明之子,痴傻之人生出狂
        妄之徒,桂树的种子长出桂树,桐树的种子生出桐树,先出生的人未必尽知
        世事,后出生的未必就不能通达事理。因此,圣明的君主不以年龄长少来决
        定臣僚的官职,有能力的便提拔,没能力的便降职,使无能的臣子一天天的
        减少,聪明干练的臣子一天天显著增加。君王用人一定不能有所偏私,奖赏
        的目标一定得是有功之人。”
               越王道:“说得对,先生议论事情竟如此周详。请问事物有妖异样瑞之
        光吗?”
               计然回答道:“有,天地阴阳万事万物,各有其一定规律纪纲。日月星
        辰会根据刑罚德化呈现出凶险吉祥,金、木、水、火、土五行更是如此。时
        事在每个月初一十五的流转中交替变化着,没有什么力量能永恒不变。顺应
        自然规律的就能得到幸福,违背的将有祸殃,因此圣人能够发现事物发展的
        端倪,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事事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干犯时势之所
        趋。凡百事兴作,均应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辅之以阴阳变化的道理,行事
        如不审时度势,结果必有灾殃。
               “人生不像躺下来那样,正着斜着,都没有什么规矩可言。要想改变天
        地自然的规律,经常做出悖德逾理的事情,一定会落得贫困夭折,因此圣人
        能够包容一切,常在不知不觉中采取行动,以感化下愚之人,而社会上一般
        平凡人,终日熙熙攘攘,无不是希望富贵,却不知自己该怎么办。”
               越王说:“你说的很对,请问有何良策?”
               计然回答说:“依照太岁纪年法,寅、卯、辰、巳、午、未这六个位置
        为阳,申、酉、戍、亥、子、丑这六个位置为阴。当太岁在东方和南方时,
        岁中之德神在乙、丁、巳、辛、癸,这是最好的时机了。圣人应在政治上有
        所举动以上和天意,推动商业交易。当太岁居阴行将结束之时,应赶快卖掉
        牛、马、羊、豕、鸡、犬等六畜及货物财产,增加五谷收进,以准备太岁在
        阳的到来。在太岁居阳行将结束时,应赶快卖掉多余的粮食,买进田宅、牛
        马等,征集物资,积聚棺木,以准备太阴的到来。这些都能获得十倍的利益,
        次一等也可获五倍利益。因天时生长的万物有时而散,所以圣人应反面推求,
        顺应财货的丰盈,居间加以买卖操控,就能聚集天下的财富,而不致有所散
        亡了。”
               越王道:“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像今年各种作物都获得丰收,但我国却
        还有贫穷乞讨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IP属地:重庆5楼2011-03-23 11:07
        回复
          谋国九术〔阴谋〕
                 尊天事鬼以求其福;重财币以遗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贵籴粟毫以虚
          其国,利所欲以疲其民;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遣之巧工良材,使之起
          宫室,以尽其财;遣之谀臣使之易伐;疆其谏疏使之士杀;君王国富而备利
          器;利甲兵以承其弊。
          


          IP属地:重庆7楼2011-03-23 11:08
          回复
            越王问:“什么叫生死安危、事物的真假呢?”
                   计然回答道:“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成,冬天蓄藏。春天是庄
            稼生长发芽时机,若不及时播种,是第一要灭亡的;夏天是庄稼长成时机,
            却没有长出禾苗,是第二要灭亡的;秋天庄稼成熟了却没有会收起来,是第
            三要灭亡的;冬天要收藏庄稼,却没有储藏起来,是第四要灭亡的。有这四
            种要灭亡的可能,就是有唐尧、虞舜的功德,也没有什么办法了。天命给人
            以生存的时机,由经验老到之人劝勉少壮之人进行耕作,符合祥瑞之兆数,
            不违反自然规律,此为生存的第一条件;凡事留心观察,小心剔除禾苗中的
            杂草,禾苗自然茂盛,此为生存的第二条件;收获前便已作好准备,庄稼一
            熟即行收藏,国家没有逃漏的税捐,人民没有收获短缺的现象,这是生存的
            第三个条件;仓库已封闭妥当,取出陈粮换为新粮的工作也已完成,君乐臣
            欢,男女老少都能信任政亣府,这是生存的第四个条件。
                   “关于阴阳的问题,太岁星所停留的年份,年成都将因而减产,三年光
            景,物价的贵贱自然显现出来。关于孤虚的问题,即是所谓的通往上天、进
            入地府的门户。关于生死安危的问题,则是国君道德仁义的表现。”
                   越王道:“为什么先生这样年轻,对事物的了解却这么多?”
                   计然回答道:“无论年纪的老少,都有身怀绝技之人。”
                   越王说:“先生的这一套理论说得真好。”
                   于是越王便经常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及风霜雨露的情况,长期观测各种
            星宿的运行,推算时历、天文及各种自然现象。凡遇到较好或较差的年成,
            均利用各种仓库调节米粮的进出:岁阴之时,收敛储蓄粮食;岁阳即将到来
            之际,便售出粮食;并以书简精确规划记录各项出入大计。三年之后,越国
            经济实力遂提高了五倍,国势昌盛,人民富裕。
                   勾践欢叹道:“我可以称霸了。这都是计然的谋划好呀!”(以上节录
            自《吴越春秋》)
            


            IP属地:重庆11楼2011-03-23 11:11
            回复
              1 计然是蔡邱(春秋宋地、今河南兰考县东)濮上(今河南濮阳布)人。
              辛姓,字文字。他的祖先是晋国逃亡在外的公子。他的学识渊博,无所不通,
              虽然胸藏锦绣,却不修边幅,外表好像不如一般人;处于同侪之间年纪小,
              见识却不凡,学习阴阳之学,能够见微知著。他的行为光明正大,志向恢宏
              远大,但不肯在诸侯中显赫扬名,因此天下列国并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
              遂自名为“计然”。有一阵子,他邀游江海川泽,自号曰“渔父”。
                     计然曾经南游到越国,范蠡请他拜见越王,计然道:“越王相貌长得尖
              嘴撮唇,不可能与他共享好处。”
                     范蠡知道他是个贤能的人,乃屈身侍奉他。计然遂将私藏在石室里的道
              家经籍,传授给范蠡,两人杀了双白鹬(水鸟名)立下盟誓。(《太平御览》)
                     2 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备战工作,了解货物何时为人所需
              求购用,才算是懂得什么是商品。掌握了‘时’与‘用,的规律,那么各种
              货物的流通行情就清楚了。所以岁星(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自西向东运转的
              木星叫做岁星,用它来纪年)在西方,则丰收;岁星在北方,则歉收;岁星
              在东方,则饥馑;岁星在南方,则干旱。干旱时就要先预备船,水涝时就要
              先预备车,这样做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
                     “农业生产一般是每六年一次丰收,每六年一次干旱,每十二年有一次
              大饥荒。出售粮食,每石二十钱,农民就要吃亏;每石九十钱,商贾就要吃
              亏。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财货就无法在社会流通;农民吃亏,就不肯卖力
              开垦荒地。粮价每石不高于八十钱,不低于三十钱,则农民商人俱蒙其利。
              粮食平价出售,其他货物得到调整,关卡的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
              治国的原则。
                     “积贮货物的常理,务须积贮完好牢固的货物,不要保存积滞不流通死
              钱。买卖东西,容易腐败或易腐蚀的货物不要存留,不要囤积以待涨价。能
              论断货物的过剩或不足,就会预见物价涨跌的趋势。物价涨到极限就会下跌,
              跌到极限也会上涨。当东西极贵之时,就要把货物如同粪上一样地赶快抛售
              出去;当东西极便宜时候,则要把货物当成宝贵的珠宝一样地快些收购起来。
              要使财货钱币的周转如同流水一般。”(《史记·货殖列传》)
                     3 唐尧、虞舜、夏禹、商阳都有先见之明,在他们统治天下的时候,虽
              也曾遇到灾荒凶年,但百姓并不因此而贫穷。后世有一位君王称赞此事道:
              “真是天下善政!”遂用朱笔写在帛布上,放在枕头里,做为传国之宝。(《齐
              民要术》)
                     4 五谷杂粮,是天下万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是治理国家的重宝。所以
              无道的昏君及无道的小民都不懂得积贮粮食。国家必须在丰收有馀之年储备
              些粮食,以备灾荒年成粮食不足时所用。(《齐民要术》)
                     5 东方多麦,南方多稻,西方多麻,北方多菽,中原多禾。这五个地区
              的土质适宜种植的作物各有高下,地势高而且向阳的地方多种豆类,地势低
              平而且背阴的地方多种五谷。(《初学记》)
                     6 天为阳,是圆形的。地为阴,是方形的,(《昭明文选》)
                     7 度器(计量长度的器具。《晋书·律历志》:“度以为尺,相传谓之
              汉宫尺。”)如同圆环,没有首尾;围绕度器周而复始地运动,没有尽头。
              (《昭明文选》)
                     8 太阳在天上运行,每天移动一度,循环往返没有尽头。(《太平御览》)
              


              IP属地:重庆12楼2011-03-23 11:11
              回复
                越王问:“什么叫生死安危、事物的真假呢?”
                       计然回答道:“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成,冬天蓄藏。春天是庄
                稼生长发芽时机,若不及时播种,是第一要灭亡的;夏天是庄稼长成时机,
                却没有长出禾苗,是第二要灭亡的;秋天庄稼成熟了却没有会收起来,是第
                三要灭亡的;冬天要收藏庄稼,却没有储藏起来,是第四要灭亡的。有这四
                种要灭亡的可能,就是有唐尧、虞舜的功德,也没有什么办法了。天命给人
                以生存的时机,由经验老到之人劝勉少壮之人进行耕作,符合祥瑞之兆数,
                不违反自然规律,此为生存的第一条件;凡事留心观察,小心剔除禾苗中的
                杂草,禾苗自然茂盛,此为生存的第二条件;收获前便已作好准备,庄稼一
                熟即行收藏,国家没有逃漏的税捐,人民没有收获短缺的现象,这是生存的
                第三个条件;仓库已封闭妥当,取出陈粮换为新粮的工作也已完成,君乐臣
                欢,男女老少都能信任政府,这是生存的第四个条件。
                       “关于阴阳的问题,太岁星所停留的年份,年成都将因而减产,三年光
                景,物价的贵贱自然显现出来。关于孤虚的问题,即是所谓的通往上天、进
                入地府的门户。关于生死安危的问题,则是国君道德仁义的表现。”
                       越王道:“为什么先生这样年轻,对事物的了解却这么多?”
                       计然回答道:“无论年纪的老少,都有身怀绝技之人。”
                       越王说:“先生的这一套理论说得真好。”
                       于是越王便经常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及风霜雨露的情况,长期观测各种
                星宿的运行,推算时历、天文及各种自然现象。凡遇到较好或较差的年成,
                均利用各种仓库调节米粮的进出:岁阴之时,收敛储蓄粮食;岁阳即将到来
                之际,便售出粮食;并以书简精确规划记录各项出入大计。三年之后,越国
                经济实力遂提高了五倍,国势昌盛,人民富裕。
                       勾践欢叹道:“我可以称霸了。这都是计然的谋划好呀!”(以上节录
                自《吴越春秋》)
                


                IP属地:重庆13楼2011-03-23 1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