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以这句话作引子带出《红楼梦》一书的故事。原名《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的《红楼梦》,乃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是曹雪芹毕生的心血。《红楼梦》一书主要叙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恋爱故事,同时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又反映了贵族腐化的生活。全书人物多不胜数,共有四百多个,每一个人物角色在曹雪芹笔下都形象鲜明、言语生动、栩栩如生。书中主要的人物有怡红公子贾宝玉、潇湘妃子林黛玉、衡芜君薛宝钗、凤辣子王熙凤、老寡妇刘姥姥、宝玉丫环花袭人等。
在众多的人物角色中,我较喜欢的有两个,她们分别是老村妇刘姥姥及宝玉的贴身丫环袭人。曹雪芹善於利用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刘姥姥和袭人就是其中的例子。虽然刘姥姥和袭人都不是书中的轴心人物,可是她们对故事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影响力,曹雪芹把她们的心理描写得细腻动人,而且善用环境、细节和诗词去衬托她们的形象。
刘姥姥家住乡野地方,以务农为业,生活穷困。她第一次进入荣国府是因为从前曾经和金陵的王家连过宗,由於生活艰难,故想到荣府得到好处,於是和孙儿板儿厚著脸皮进入荣府。她说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就显示了她的决心,而她进入荣府的行为就显示了她的贪婪之心,为了钱连面子都不要,想在有财有势的人面前得到金钱。其实她贪婪的背后是很为家人著想的,为了庄稼人家的生活她才这麼做,可以看出他对家人的关心,不过被她要钱的心盖过了。
刘姥姥听见凤姐给他二十两银子后,眉开眼笑、欢天喜地的道谢,回了一句“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从中可以看出她说话比较粗鄙,这是和她在乡村生活有关,没有接受过教育,故不会说一些比较体面的话。她在凤姐这个出身贵族的大人物面前就形成了很大的对比,凤姐谈吐举止都大方得体,年幼时受以男孩的教育,刘姥姥就没有凤姐这种学识和修养了。
刘姥姥第二次进入荣国府时,她看见了贾母,说了一些在乡村的趣闻轶事给贾母、宝玉、黛玉等听,他们听得有神,可见刘姥姥是个人生阅历挺丰富的老人家,把贾家的人都吸引住了。贾母邀请了刘姥姥一起吃饭,她在席上大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喫个老母猪不抬头!”使众人捧腹大笑、合不拢嘴,可见她并不介意成为人家取笑的对象。她在荣府就像一个丑角般,把众人逗得不亦乐乎,她似有一颗豁达的心,不会为别人的揶揄而烦恼,这是她可敬可爱的地方。
而袭人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袭人本来是贾母之婢,後一直跟随宝玉,宝玉因见到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而替她更名“袭人”。袭人外表娟好、性格温顺、做事细心,懂得人情细故,万事以和为贵,又一心为宝玉,处处为他著想。一次,宝玉偷偷地和心腹茗烟登门拜访袭人的家,袭人先是责备茗烟,生怕宝玉这贾家之关键人物会有什麼闪失,後尽显对宝玉的关心,照料周到。在谈论袭人赎身的问题上,宝玉显得很紧张,袭人说如果宝玉能答应她三件事,她就不走。这表现了袭人世故的特点,因她说的三件事都是为宝玉著想,不想他常常闯祸,把事情闹大。
袭人事事求妥贴,人人求和好。宝玉知黛玉病了,趁机试探黛玉的心意,但还是和黛玉拌嘴,宝玉更想砸他的“通灵宝玉”,袭人见状,马上制止,劝他别为这等事发脾气。况且黛玉身上还有病,砸坏了玉教黛玉心里脸上都过不去。 袭人说了一句话, 就能平息事件,可见她是爱好和平的。她的这种性格,使她和其他人相处融洽,人缘比其他丫环都要好,故能在荣国府立足。
如果要挑袭人的缺点,那只能说她太偏帮宝玉了,处处维护他,对他忠心不二。 有时宝玉的父亲贾政要他读书,不要常常和姐妹们玩儿,袭人却替宝玉隐瞒他没有读书的事,事实上宝玉却不喜欢读书,宁愿在脂粉堆中游玩。袭人的性格很好,没有什麼好挑剔的,尽管宝玉不喜欢读书,她也常规劝他,可算是宝玉的红颜知己。
《红楼梦》中,刘姥姥和袭人都是我喜欢的人物角色,刘姥姥的可爱、袭人的细心,使得整部小说的情节丰富多姿,故事具追看性。曹雪芹先生的文笔流畅,驾驭文字的能力比一般人高,把每一个人物角色都塑造得细致入微。在下能有幸一看《红楼梦》这文学钜著,实在是在下之福。书中其他人物角色也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此不能一一尽录, 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