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剩”与“缺”的怪圈
www.xawb.com 2004-06-13
随着毕业的临近,对于高校许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参加了无数场招聘会,被N家单位企业面试过,可怎么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不少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不由得感叹自己成了多余人。而一些企业却感叹,这么多毕业生怎么就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人才太缺乏了。于是,在今年的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剩”与“缺”的怪圈。
大学生:伯乐哪里去了
6月3日,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招聘的企业与应聘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静曾先后参加了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招聘会。据王静讲,今年的就业压力特别大,投出去了三四十份简历,竟然没有一家企业回复,真不知道伯乐在哪里?2004年应届毕业生张冀是西安外国语学院的学生,2003年11月初参加陕西外语外贸人才招聘会。参会企业有80余家,招聘的专业与所学的专业较为接近,不少同学投出了简历,但最终签订就业协议的并不多。招聘会上,一些毕业生七嘴八舌地议论,今年就业真困难。
“现在的企业在报纸上大打招聘广告,你拿着当天的报纸去应聘,人家却说招满了。”
“一家销售公司要招聘一名统计员,非要一个统计专业毕业生不可。事实上,这一岗位的工作就是对一些销售指标做简单的统计,招聘一个有责任心的中专生就足够了,而他们却坚持要找一个有从业经验的统计专业本科人才。”“有些公司招聘的人是万能人,比如一家企业委托招文秘一名,说还要兼出纳,又要负责人事行政。”
企业:人才在哪里
招聘现场,西安高新区的近30多家优秀企业却同时发出一片抱怨声:“公司花了几千甚至上万元钱打广告,还参加了交流会,招聘效果却并不理想。”
西安天韵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次招聘中共设了5个岗位,该公司总经理朱卫江特地亲自来招人。他说,高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虽然没有省、市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多,但综合素质比较高,来了一个上午,对3个应聘者比较满意。但遗憾的是,可用的人才太少,今年我们平均一个月参加一场招聘会。
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许多企业选择人才标准的改变是导致目前普通大学生难以胜任企业工作的重要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对由原来注重人才学历到注重人才的实际创造能力。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要求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企业占了大多数。企业认为:往往高学历的人待遇要求也高,又不太愿意干具体的“小事”,稳定性差,与公司原有人员的关系也较难处。
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杨慧霞认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和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人才,总体原则是寻找最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学历首先对企业来说就是付出的薪水要高,要不然怎么留住人,而且现在由于教育的产业化导致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就有一个综合素质的问题。
那么,企业究竟钟情什么样的求职者呢?不少高新区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记者,有用即人才,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经过十多年的总结,高学历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及全面的工作技能。作为民营企业,当然最希望直接招聘到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人才,对于应届毕业生或经验较为欠缺的求职者来讲,至少要有诚信的品格及踏实敬业的态度,同时还要有值得挖掘的培养潜质。
反思:如此怪圈何时打破
一方面是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在艰难求职,另一方面是众多的企业屡屡招聘,却招不到合适人选。何种原因造成了如此明显的断裂带?这种怪圈何时才能打破?
西安唯德人力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珠说,大学生缺乏工作实践;基本技能如电脑、英语、网络操作水平差;对自己没有充分明确的认识及定位;待遇要求不合理;缺乏应聘经验及技巧,这些都是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大学生的原因。用人单位很清楚,聘用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即使很优秀,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创造很大业绩。因此,企业愿意录用大学生主要是为了储备、培养人才。对于硕士、博士高学历人员的聘用,前几年曾有一阵热潮,企业争先录用。经过实践检验,高学历并非高能力。在一个企业内部,只有产品研发部等个别部门需要高学历人才,其他部门岗位仍以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为先。
另外,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缺陷也导致了求职遭遇了高门槛。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董晓泰接触到的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中,几乎没有见到一份真正优秀的求职信。求职最常见的一个误区:把求职信简单等同于学校鉴定,事实上,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很多的大学生会写些“亲爱的”、“敬爱的”、“千里马——伯乐”之类的话,事实上,一份求职信很简单,只需要三句话: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
www.xawb.com 2004-06-13
随着毕业的临近,对于高校许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参加了无数场招聘会,被N家单位企业面试过,可怎么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不少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不由得感叹自己成了多余人。而一些企业却感叹,这么多毕业生怎么就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人才太缺乏了。于是,在今年的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剩”与“缺”的怪圈。
大学生:伯乐哪里去了
6月3日,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招聘的企业与应聘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静曾先后参加了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招聘会。据王静讲,今年的就业压力特别大,投出去了三四十份简历,竟然没有一家企业回复,真不知道伯乐在哪里?2004年应届毕业生张冀是西安外国语学院的学生,2003年11月初参加陕西外语外贸人才招聘会。参会企业有80余家,招聘的专业与所学的专业较为接近,不少同学投出了简历,但最终签订就业协议的并不多。招聘会上,一些毕业生七嘴八舌地议论,今年就业真困难。
“现在的企业在报纸上大打招聘广告,你拿着当天的报纸去应聘,人家却说招满了。”
“一家销售公司要招聘一名统计员,非要一个统计专业毕业生不可。事实上,这一岗位的工作就是对一些销售指标做简单的统计,招聘一个有责任心的中专生就足够了,而他们却坚持要找一个有从业经验的统计专业本科人才。”“有些公司招聘的人是万能人,比如一家企业委托招文秘一名,说还要兼出纳,又要负责人事行政。”
企业:人才在哪里
招聘现场,西安高新区的近30多家优秀企业却同时发出一片抱怨声:“公司花了几千甚至上万元钱打广告,还参加了交流会,招聘效果却并不理想。”
西安天韵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次招聘中共设了5个岗位,该公司总经理朱卫江特地亲自来招人。他说,高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虽然没有省、市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多,但综合素质比较高,来了一个上午,对3个应聘者比较满意。但遗憾的是,可用的人才太少,今年我们平均一个月参加一场招聘会。
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许多企业选择人才标准的改变是导致目前普通大学生难以胜任企业工作的重要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对由原来注重人才学历到注重人才的实际创造能力。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要求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企业占了大多数。企业认为:往往高学历的人待遇要求也高,又不太愿意干具体的“小事”,稳定性差,与公司原有人员的关系也较难处。
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杨慧霞认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和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人才,总体原则是寻找最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学历首先对企业来说就是付出的薪水要高,要不然怎么留住人,而且现在由于教育的产业化导致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就有一个综合素质的问题。
那么,企业究竟钟情什么样的求职者呢?不少高新区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记者,有用即人才,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经过十多年的总结,高学历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及全面的工作技能。作为民营企业,当然最希望直接招聘到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人才,对于应届毕业生或经验较为欠缺的求职者来讲,至少要有诚信的品格及踏实敬业的态度,同时还要有值得挖掘的培养潜质。
反思:如此怪圈何时打破
一方面是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在艰难求职,另一方面是众多的企业屡屡招聘,却招不到合适人选。何种原因造成了如此明显的断裂带?这种怪圈何时才能打破?
西安唯德人力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珠说,大学生缺乏工作实践;基本技能如电脑、英语、网络操作水平差;对自己没有充分明确的认识及定位;待遇要求不合理;缺乏应聘经验及技巧,这些都是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大学生的原因。用人单位很清楚,聘用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即使很优秀,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创造很大业绩。因此,企业愿意录用大学生主要是为了储备、培养人才。对于硕士、博士高学历人员的聘用,前几年曾有一阵热潮,企业争先录用。经过实践检验,高学历并非高能力。在一个企业内部,只有产品研发部等个别部门需要高学历人才,其他部门岗位仍以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为先。
另外,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缺陷也导致了求职遭遇了高门槛。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董晓泰接触到的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中,几乎没有见到一份真正优秀的求职信。求职最常见的一个误区:把求职信简单等同于学校鉴定,事实上,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很多的大学生会写些“亲爱的”、“敬爱的”、“千里马——伯乐”之类的话,事实上,一份求职信很简单,只需要三句话: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