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齐寒。2010年的夏天,我不小心坠入了大学。
这事来得比较突然。想当初,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我也是所谓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天只知上课,写作业,吃饭和睡觉。
但在过了这档期,升入传说中的重点高中后,我仿佛良心发现一般,将每天的时间捏碎,榨汁,进行着更高效率的运用。
高效的运用带来了稳定的成绩,我的排名稳定在班级五十名左右。这对父母来说却是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们已经习惯于在名次表的头三把交椅里寻找我的名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将名次表翻到最后一页进行倒数。对此他们很生气。
但我不以为然,我觉得我的成绩并没有退步,相比之下,主要是因为现在身边的同学全都是各大中学的尖子生,大家一起尖来尖去,就把我弄到最底下受煎熬去了。我觉得父母显然是在我进了重点高中后就忘记了我的过去:我曾经的那个母校。那是一所一年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就恨不能敲锣打鼓上街宣传的中学,由此你也可以猜想出他们培养出的学生即使是精英,也是具有很强的局域性和区域性的。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给自己成绩差找借口,我只是在客观地评价一个事实。如果你说我没有进步,那我一点也不否认,但偏偏不计其数的人都说我退步了,这让我不能容忍。当然,不能容忍也只能忍着,因为说些话的人无疑都是我的长辈们。而我的朋友们,也就是同龄人们,都着眼于我的进步,这让我很欣慰。
高中三年,我学会了踢足球,学会了打篮球,学会了下象棋,学会了下围棋,学会了打电子游戏,学会了电脑上网……你看,我的高中生活是多么的多姿多彩。虽然我掌握的这些不足以成为球星,成为棋圣,成为比尔盖次,但它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开拓了我的知识面,充实了我的人生,让我信心十足地迎接将来的挑战……我在高中毕业时的自我评价中如是写道。
老师看过我的自我评价后未置可否,但在发回手中时里面夹了个纸条,上书四个大字:去你妈的。我至今坚信这一定是某个同学的恶作剧,为人师表的教师怎么会吐出这四个字,更别说是如此工整地写在纸上。
高中生活在交上最终的自我评价后划上了句号。数天后的高考,和传说中的每一次一样酷热难当。我期待着发生“紧张过度晕倒在考场”的刺激大戏,遗憾的是所有人都很镇定,反倒是我因为想寻找会晕倒的可疑目标东张西望,遭到几名监考老师地严格关照。
考试三天结束,无论结局的好坏,所有人都是先松了一口气。
我是个例外,早在父母反复嘟囔“你这样下去大学是别指望了”时,我的气已经松了。
我觉得他们对我已经不报希望,而我自己更是从来没有过希望,对于这样一件没人期望的事,我还绷着神经干什么?如果我有,那也只是为了配合周围气氛做出的伪装罢了。
事实证明我错了。我认为自己没希望是错的,我认为父母对我已不报希望也是错的。无论他们嘴上说成什么样,成绩没出来之前,他们都有希望,哪怕明知那只是幻想。而这次幻想成为了现实,我考上了大学。
任何事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对于此事,我认为只可能有一个原因:这次高考出题人的思维贯性和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事物抉择方面我们有着无法言喻的共同逻辑,这就导致了我凭直觉选出的ABCD与他所设计出的答案在冥冥中相会,于是有了我现在的成绩。
正如我前文所言,这事来得太突然了。在结果出来前,我在报纸上搜刮了不少求职信息,甚至已经在一家餐厅推着小推车卖了一星期的粥,更在卖粥过程中遇到了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她很惊异,而我只是笑了笑,我无法看到自己的笑容,我想当时我一定笑得很憨厚。
高考结果打乱了我的生活步骤,甚至直接破坏了我对未来十年乃至二三十年的长远规划。我原本是想卖着小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建美好未来的。结果那个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分数一出来,我一下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抱负、理想、目标不复存在,接着上学是我唯一的使命。
我挎上背包,拎起皮箱,踏上火车。对我来说这不是新的征程,这只是一条道路的延续,我依然还是个学生。
这事来得比较突然。想当初,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我也是所谓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天只知上课,写作业,吃饭和睡觉。
但在过了这档期,升入传说中的重点高中后,我仿佛良心发现一般,将每天的时间捏碎,榨汁,进行着更高效率的运用。
高效的运用带来了稳定的成绩,我的排名稳定在班级五十名左右。这对父母来说却是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们已经习惯于在名次表的头三把交椅里寻找我的名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将名次表翻到最后一页进行倒数。对此他们很生气。
但我不以为然,我觉得我的成绩并没有退步,相比之下,主要是因为现在身边的同学全都是各大中学的尖子生,大家一起尖来尖去,就把我弄到最底下受煎熬去了。我觉得父母显然是在我进了重点高中后就忘记了我的过去:我曾经的那个母校。那是一所一年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就恨不能敲锣打鼓上街宣传的中学,由此你也可以猜想出他们培养出的学生即使是精英,也是具有很强的局域性和区域性的。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给自己成绩差找借口,我只是在客观地评价一个事实。如果你说我没有进步,那我一点也不否认,但偏偏不计其数的人都说我退步了,这让我不能容忍。当然,不能容忍也只能忍着,因为说些话的人无疑都是我的长辈们。而我的朋友们,也就是同龄人们,都着眼于我的进步,这让我很欣慰。
高中三年,我学会了踢足球,学会了打篮球,学会了下象棋,学会了下围棋,学会了打电子游戏,学会了电脑上网……你看,我的高中生活是多么的多姿多彩。虽然我掌握的这些不足以成为球星,成为棋圣,成为比尔盖次,但它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开拓了我的知识面,充实了我的人生,让我信心十足地迎接将来的挑战……我在高中毕业时的自我评价中如是写道。
老师看过我的自我评价后未置可否,但在发回手中时里面夹了个纸条,上书四个大字:去你妈的。我至今坚信这一定是某个同学的恶作剧,为人师表的教师怎么会吐出这四个字,更别说是如此工整地写在纸上。
高中生活在交上最终的自我评价后划上了句号。数天后的高考,和传说中的每一次一样酷热难当。我期待着发生“紧张过度晕倒在考场”的刺激大戏,遗憾的是所有人都很镇定,反倒是我因为想寻找会晕倒的可疑目标东张西望,遭到几名监考老师地严格关照。
考试三天结束,无论结局的好坏,所有人都是先松了一口气。
我是个例外,早在父母反复嘟囔“你这样下去大学是别指望了”时,我的气已经松了。
我觉得他们对我已经不报希望,而我自己更是从来没有过希望,对于这样一件没人期望的事,我还绷着神经干什么?如果我有,那也只是为了配合周围气氛做出的伪装罢了。
事实证明我错了。我认为自己没希望是错的,我认为父母对我已不报希望也是错的。无论他们嘴上说成什么样,成绩没出来之前,他们都有希望,哪怕明知那只是幻想。而这次幻想成为了现实,我考上了大学。
任何事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对于此事,我认为只可能有一个原因:这次高考出题人的思维贯性和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事物抉择方面我们有着无法言喻的共同逻辑,这就导致了我凭直觉选出的ABCD与他所设计出的答案在冥冥中相会,于是有了我现在的成绩。
正如我前文所言,这事来得太突然了。在结果出来前,我在报纸上搜刮了不少求职信息,甚至已经在一家餐厅推着小推车卖了一星期的粥,更在卖粥过程中遇到了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她很惊异,而我只是笑了笑,我无法看到自己的笑容,我想当时我一定笑得很憨厚。
高考结果打乱了我的生活步骤,甚至直接破坏了我对未来十年乃至二三十年的长远规划。我原本是想卖着小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建美好未来的。结果那个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分数一出来,我一下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抱负、理想、目标不复存在,接着上学是我唯一的使命。
我挎上背包,拎起皮箱,踏上火车。对我来说这不是新的征程,这只是一条道路的延续,我依然还是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