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将军:诸葛亮以军事将军的身份“署左将军府事”,负责日常工作。
左将军府中设有:
掌军中郎将:《董和传》曰:“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
长史:《许靖传》说: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
护军:《黄权传》曰:“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
司马:先主定蜀,庞羲为“左将军司马”(《蜀书·刘璋传》),《先主传》为“营司马”。
从事中郎:《麋竺传》说: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传》:“益州既定,以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见待亚于简雍、孙乾等。”
督军从事:《费诗传》曰:“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杨洪传》注引《益部耆旧传·杂记》说何祗“初仕郡,后为督军从事”。
议曹从事中郎:《先主传》有“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此职魏、吴不设。
军议中郎将:《先主传》有“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此职魏、吴不设。
副军中郎将:《刘封传》曰:“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此职魏、吴不设。
西曹掾:《刘巴传》曰:“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兵曹掾:《杨仪传》曰:“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马良传》曰:“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翊军将军:《赵云传》曰:“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霍峻传附子弋传》说霍弋“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
讨虏将军:《黄忠传》说黄忠“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李严传》有“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
行中典军:《李严传》有“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魏、吴不设此职。
护军讨逆将军:《杨戏传》说:“先主定益州,以壹为护军讨逆将军,纳壹妹为夫人”。
秉忠将军:《孙乾传》曰:“先主定益州,乾自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此职魏、吴不设。
昭德将军:《简雍传》曰:“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
镇军将军:《先主传》有“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
兴业将军:《李严传》说李严“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王连传》说王连“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
裨将军:费观、霍峻、黄权曾获此号。
左将军府中设有:
掌军中郎将:《董和传》曰:“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
长史:《许靖传》说: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
护军:《黄权传》曰:“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
司马:先主定蜀,庞羲为“左将军司马”(《蜀书·刘璋传》),《先主传》为“营司马”。
从事中郎:《麋竺传》说: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传》:“益州既定,以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见待亚于简雍、孙乾等。”
督军从事:《费诗传》曰:“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杨洪传》注引《益部耆旧传·杂记》说何祗“初仕郡,后为督军从事”。
议曹从事中郎:《先主传》有“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此职魏、吴不设。
军议中郎将:《先主传》有“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此职魏、吴不设。
副军中郎将:《刘封传》曰:“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此职魏、吴不设。
西曹掾:《刘巴传》曰:“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兵曹掾:《杨仪传》曰:“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马良传》曰:“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翊军将军:《赵云传》曰:“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霍峻传附子弋传》说霍弋“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
讨虏将军:《黄忠传》说黄忠“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李严传》有“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
行中典军:《李严传》有“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魏、吴不设此职。
护军讨逆将军:《杨戏传》说:“先主定益州,以壹为护军讨逆将军,纳壹妹为夫人”。
秉忠将军:《孙乾传》曰:“先主定益州,乾自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此职魏、吴不设。
昭德将军:《简雍传》曰:“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
镇军将军:《先主传》有“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
兴业将军:《李严传》说李严“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王连传》说王连“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
裨将军:费观、霍峻、黄权曾获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