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吧 关注:600贴子:12,810

【书痴吧刊】痴于书(2011年3月号,总第7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前面
     忙和了一天,忽然想到今天已是27日,出吧刊的时候又到了。呵呵,又过了一个月了。
     三月份的天气依然比较冷,这两天得感冒的人多起来了,也和天气有关吧。都三月底了,还没有一点春天的意思............这个月外面的大事就不说了,某国人核了............
  吧里也有一件不大的事,由于众吧友的努力建设,本吧终于申请到了目录,谢谢常来交流的朋友!虽然目前还没开通图片库等功能,但相信不会远了,呵呵。   
                                          书痴吧刊小编1号:烟雨满城西
                                                   2011.3.27亥时



IP属地:山东1楼2011-03-27 23:58回复
    烟雨淘书小记(烟雨满城西2011.3.31)
      已经有好几个星期六没时间去中山公园了,最近的几次都是星期天才去的,还有两次提前回来了。淘书于我,是最享受的事情,但最享受的事情,往往不能尽情地做。毕竟生活中,不可能只有享受。
      这个月收的书还算比较满意吧,有几本品相特别好的,每天晚上都会忍不住拿起来欣赏一番,呵呵。
      1.《红楼梦影》,云槎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1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红楼梦资料丛书”的“续书”部分。书的艺术性一般,更多的是其史料上的价值。
      2.《鲁迅序跋集》上卷,刘运峰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6
         有济南的地利,经常能淘到一些山东出版社的新书。这书只有上卷,但我想还是有机会得到下卷的,而且,崭新的书品让我不能放过。
      3.《小将呼延庆》,郝艳芳述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8
         郝艳芳是郝艳霞的妹妹,出身西河大鼓世家。可惜的是本书也是整理本,删去了不少内容。小时候看过《呼延庆打擂》、《呼延庆上坟》,就是本书的一段吧。
      4.《吉卜林的丛林故事》,谢青译,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3
         吉卜林的丛林之书已收了好几个版本,这个的封面很喜欢,又收了。
      5.《一日一谈》,马相伯,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5
         “故事会图书馆文库”的“学者讲坛”系列之一。
      6.《德伯家的苔丝》,哈代,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2
         “外国古典文学名著选粹”丛书之一。品相很好,但不是一印本。
      7.《杨蔼堂六十年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
         相对于道貌岸然的正史,我更关注来自民间的私人记忆。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从民国到60年代初的个人经历回忆,有不少当地民俗方面的记录,这些民俗有的现在正在慢慢消失。
      8.《夜深沉》,张恨水,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9
         很好看的小说,大学时在新华书店特价部六折买到百花文艺的版本,看得入迷。手里还有百花文艺版,但已不是原来那本。这本基本全品,很喜欢。
      9.《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狄德罗,匡明译,人民文学,1980.1
         狄德罗最好的小说之一。天方夜谭式的故事结构,幽默风趣的文笔,很喜欢的书。而且,又是一本全品的书,呵呵。
      10.《金银岛》,斯蒂文森,荣如德译,上海译文,1980.3
         经典的作品,经典的翻译。营造的紧张气氛令人欲罢不能,初读时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看了荣如德的译本,其它的,基本都是浮云..........
    


    IP属地:山东5楼2011-03-31 21:28
    回复
      长安淘书(文金,2007.12.7)
           淘书是读书人至死不渝的癖好,越爱读书这癖好越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有人身居闹市却淘书无门,那么他至少不是一个执著的读书人。
           客居长安十余载,最令我开心的事莫过于淘书。在并不宽敞的书房里,数千册藏书几乎都是我历年来淘书摊、淘特价书店和淘书市的淘漉之物。
           淘书摊最为逍遥自在。书摊老板多是稍有文化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脚蹬人力三轮车,地铺一张塑料布就能随时开张营业。为躲避城管罚款,书摊大都设在城中村边,偏僻路口,立交桥下。他们是流动的,如同行踪不定的雷阵雨,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每次发现书摊真像一次美丽的邂逅,但常常由于机缘不巧,只能深情地一瞥,等下次有暇,再细细寻访。蹲在旧书摊边,于喧嚷声中与老板讨价还价还真是别有风味。老板是行家,按品质论价,价格可能稍高,但识货的老板必能搜罗到令你心仪之物;老板是外行,按书的厚薄论价,常常能拣漏拾缺,超低价淘到宝贝。
           淘特价书店最为经济实惠。在西安书林、东六路书刊批发市场、西部赛格书城等都有这样的特价区。新书8折已不鲜见,真正让淘书人心动的是3折甚至2折的超低特价。积压和库存书籍印刷虽已有年月,但往往无残破之相、盗版之虞,加之早年定价偏低,打折后书价大跌,几乎贱如白菜。凡是读书之人邂逅此等美事,无不倾囊而购之。前不久,在西部赛格书城2折时一次淘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名著20余部,打包成两捆,只一百元,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我所购之书,大半都是从特价书店一捆捆提回家的。
           近年来,不少文友说自己在网上淘书,足不出户就能淘回所需之书。但我对此并无兴趣,因为我固执地认为,一旦淘书免除了出行劳顿之苦,丧失了邂逅之遇,省略了沙金之淘,逾越了侃价之趣,那么淘书就如同跑光了醇香的美酒,味淡如水,了无意趣了。
      


      IP属地:山东10楼2011-04-05 10:38
      回复
        笔记本上的故事(熟了庄稼,2010.3.30)
             对老的笔记本感兴趣,是源于很早的时间看过的一本书,就是写喜剧的梁左的一个随笔集子,叫《笑忘书》。
             老梁没死前也是个旧书迷,抽空就往潘家园跑,对朋友的书也是恨不得据为己有,不得法就借着看。据王朔回忆,两人都对民国的事儿倍儿兴致,城头变幻大王旗,要多刺激有多刺激,玩的就是心跳。曾憋在宾馆里几十里,两人琢磨出一话剧,本子都弄好了,得,得,起个正经名字吧,就叫《北洋军阀》。写的太玩闹,事关历史人物,后来没成。老梁从这时候看上了王朔的一套《文史资料选辑》,强索不成,改成五本五本的往家借,梁左突然死了,借过来十几册《文史资料选辑》还摞在他看书的桌子上。
             老梁逛潘家园旧书摊买到了几个旧日记本,喜庆之余回家要做翻研究,哎呀,这个WG的女孩不简单,篇篇都是豪情万丈,对我D我G红太Y永远健K都表示出关心,对轰轰烈烈的文化DGM更是热情百丈,可是没有一点对于自己和自己周围生活的记述,ZZ生活就成了她的全部。本本如此吗?本本如此。最后一篇,最后一篇女孩哭了,好像受到了什么打击。
             究竟发生了什么?
             老梁兴趣不减,这个更老,活着就得管人叫姥姥了。北平一个女生的毕业留言薄,好像是中学毕业把,这个女学生长什么样子呢?是文静,是活泼,亦或是可爱?
             看看同学们的赠言吧,要她发挥体育特长的,要她继续强健身体的,要他保持运动爱好的......哈哈,原来是运动健儿,也不会难看吧。老太太保留到现在,是去世了吧?还是......怎么会卖出来呢?
             这是他笑忘书的里的一篇叫《怀旧》的随笔,大概的内容吧,书早已没有了。
             梁左没有找到,WG中记录的爱情的日记本,我却找到了一本,是个小伙子的,满是情诗呀。不抄录了,发图来看:


          我也经常看见记录着自己感情的笔记本,大多数是这样的,字也很算工整的:
        


        IP属地:山东12楼2011-04-05 10:58
        回复
                也是在1986年,我又买到一册《川端康成小说选》,扉页上我注明是“1986年秋”,此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月一版一刷,700余页,印数32900册,定价3.85元。该书封面出自张守义之手,封面上是川端康成的速写头像,几乎占据了整个封面淡淡地隐现在如“粗织的布纹”般的封面底色上。张守义的封面设计往往是人物没有五官的,也很少如此占据画面,往往只是一个朦胧的如剪影般的轮廓,这本川端康成当是异数。此书的译者是叶渭渠。书中只有《古都》和最后的一篇《我在美丽的日本》是唐月梅翻译的。
                这两本书,那些年成了我时常阅读的书,这本小说选中除了《雪国》《古都》《千鹤》之外,《伊豆的舞女》和《名人》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其实,与叶渭渠的译文相比,我更喜欢高慧勤的译文,譬如《雪国》,仅仅以开头为例:
                高译:“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光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叶译:“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
                我觉得高译与叶译相比,文字带来的感觉和意境要更好一些。
                1986年前后,我常常积攒下出差出野外的补贴来买书的,记得1984年第一次到上海,我们的补贴每天是一元八角,从上海到了崇明岛,在那里我们采集由水文地质队帮助我们钻探的地质样品,每天的补贴是两元钱。一个月的野外出差回来,我会领到比一个月的工资多出许多的补贴,这些钱就成了我买书的来源,三元多一本的书,在当时,算是贵的了。
               1986年的春天和秋天,我在青岛买了两本川端康成的书,价格都在三元以上,那两个时节,应该是我出野外回来又领到补贴的日子。那个时候买回来的川端康成的书,是一遍遍看内容的,现在买回来的这两种精装本,与其说为了看内容,不如说是为了看外表了。
                慢慢看,时光也在悄悄流。
          


          IP属地:山东17楼2011-04-05 20:53
          回复
            小书商日记(木头和蜜蜂,2011.3.25)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晴
                 早上三点钟坐车去报国寺。自从去年年底报国寺取消了夜市,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早去了。今天去得有些晚,到的时候已经出了好多书摊,颜萌、海洋、安阳也都已经到了。让人羡慕的是他们的书袋子都是鼓鼓的。
                 逛了一圈,发现书摊上的东西都是被人挑剩下的,我没有找到想买的东西。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书摊刚出摊,看到有几册吴冠中的画册,摊主说有吴冠中的签名,我赶紧把这几册揽在怀里,慢慢翻看签名。让我失望的是,这几册的签名都很差劲。
                 一个熟摊来的时候,我错过了第一波抢书。等我过去时,摊上已经没剩几本书了,一位熟悉的书友抱着一大摞让人眼红的书,正在给摊主付钱。等那位书友抱着书走了之后,我发现地上还剩下一堆被人翻乱的资料。其中有六十年代的《罗文皂村史》手稿和相关资料,作者叫石瑛,是一位从省城下放到农村的“四清”干部。还有一些信件,是写给一个叫陈泽镛的人,写信的人有王波、杨铁婴、叶知秋等,我就买下了这些资料。
                 接着在一个书摊买到了一些照片,都是一寸见方的工作照。其中有几张是中国京剧院演员的签名照片,有于魁智、张小丁、周佑君、王润菁、李胜素、邓敏、黄炳强等,另外还有中央歌剧院和民族乐团的一些照片。
                 从报国寺回来,睡了一觉,到下午和别问约好去谭老师那里,顾安、葫芦娃也去了。新的一期《芳草地》出来了,谭老师送给了我几本。这一期上有老婆的一篇文章,上面还有一张别问拍的跳舞跳舞的照片。
                 今天看到呼家楼附近的一处楼房着火了,别问最先看到,看样子火势比较严重,来了很多消防车。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晴
                 早起在房间整理书,饿了就去菜市场买油条和豆浆,好久没有吃油条了,突然很想吃。菜市场有两家卖油条的,市场口第一家生意最好,有好几个人等着买油条。我就在生意好的那家买了三根油条。豆浆是豆腐店现磨的,价格也便宜,一块钱一长袋,够两个人喝,重要的是它有豆香。
                 吃了早饭,八点钟坐车去三联书店。今天三联书店做活动,部分图书三折。我刚好在九点钟到三联书店,书店的顾客很少,看来三联书店宣传不够。茶杯和顾安已经先到了,茶杯挑了一些三联版的精装书。他看到我去了,就分给了我几本。
                 后来书巫、别问、葫芦娃也到了,今天上的打折书比较少,让人有些失望。我在书店逛了一圈,在一个角落发现了几筐打折书。店员说这些书暂时不卖,因为还没有标好价。我在里面看到了一些精装本的美国文化丛书,心里痒痒的。一个管事的店员看我有些恋恋不舍,就要我先挑一些,等会一起算账。我赶紧冲上去,从几筐书中挑选。茶杯和别问也过来挑书了,不一会儿好书就没有了。别问下手慢了,一本也没有抢到,气鼓鼓地去新书区看书去了。
                 从三联书店出来,我和书巫、别问又去了附近的中国书店,在那里又买了几本书,然后就各自回家了。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晴
                 早上三点半坐车去芍药居,接上别问一起去潘家园。在潘家园买的东西不多,在一个书摊那里看到一些鲁迅文学院出来的资料,翻了许久只找出两份雷抒雁的稿子。
                 因为上午还要去一位老师那里收书,所以早早地就从潘家园回去了。没有在屋里休息,赶紧坐车去见这位老先生。见了面,老先生送给我一册他以前出的一本书,上面还写了我的名字。老先生拿着这本书,给我讲了一些书里的故事。我没有什么送的,就把最新的一期《芳草地》送给了他,给他翻看了一下跳舞跳舞的照片。
            


            IP属地:山东22楼2011-04-06 20:22
            回复
              我和书的初相遇(枫叶能红多久,2011.3.30)
                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相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人说的对,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或者只如初相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安。
                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就是迷惘了。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恩怨、功过、得失、钱财,都看的尽量再淡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
                   我和书的初相遇是这样开始的......            
                   我出生在东北的某个小城,由于父母是双职工,我小时候,是在沈阳的老爷姥姥家渡过的。            
                   小时候的街道是土做的,不象现在,都是板油马路,各家都有下水道。那时候,整条街,就一条下水道,那时,叫脏水窖。街道跑的都是马车,小孩玩的,就那几样,打瓦,弹玻璃球,煽烟合,抽冰猴,现在还能想起关于打瓦的一句话就是,张飞pian瓦,一个顶俩。除了这些游戏,就是看小人书了。            
                   我的第一本小人书,是老爷给买的电影版的《沙家浜》,现在我总觉得,那时的新书是有尊严的。那时的人,都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去书店买书的。那时去书店,不是去买一件商品,而是去给思想找个伙伴,给灵魂找一个可以寄托的家园。            
                   直到有一天,我从老爷手里接过崭新的那本《沙家浜》小人书,它给我带来莫名的紧张和兴奋,这种心情伴随着我很长时间。可惜,现在很少有了,只有在书友家,旧书摊旁,不经意间,偶尔看到崭新的、令我怀念的老朋友时,才会有抽冷子,激灵一下,象过电一样的久违的快感......            
                   老爷给我买的第二本小人书,是《鸡毛信》,六十开本,白色的封面,海娃抱着一只羊伏在山坡上,没有拿红缨枪。这个版本好象很少见,只看过这一本,以后就在也没见过。所以我说有些书一但错过,就很难再遇到了。            
                   由于太小,在沈阳那几年,就没出过老爷姥姥家的那条街。对那条街唯一的印象就是那里的一个公共厕所。以至于回到原来的城市,一见到类似的厕所,就顺着街道去找姥姥家了。这个情结,跟了我好长时间,才随着成长渐渐化去了。            
                   爸爸给我买的第一本书,也是小人书,书名叫做《激战无名高地》,印象最深的情节是解FJ战士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杀敌人,把刺刀都扎弯了。那时看这本小人书,给我最大的震撼,不是解FJ战士有多勇敢,而是人的身体能把刺刀给弄弯了......            
                   妈妈给买的第一本小人书是聊斋里的《红玉》,四十八开本的,封面,红玉穿的衣服是红色的,那时的红玉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我自己买的第一本小人书是电影版的《闪闪的红星》,那时潘东子是我的偶像。当电影演到结尾,潘东子参加红军和队伍走向远方时,我对他的那种恋恋的不舍,便油然而生,真想大喊一声,把我也带去吧!
              


              IP属地:山东27楼2011-04-06 21:41
              回复
                  对小孩子来说,再好的电影,那时只能看一遍,要想经常看到想看的人,只能到小人书里面去看,那时我是三天两头到书店里去找,有没有《闪闪的红星》这本小人书,对它的依恋已经到了迷恋的程度了。            
                     得到这本小人书,还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排了半个小时队才买到的。那时候,星期天到书店买书是要排队的。当时闪闪的红星只有四本,我是第二个拿到手的。拿到手的时候,心比吃了糖还甜。你要知道,那时小孩吃糖可是要等到过年、过节,或是家里来重要的客人,才能吃到的啊!            
                     当时的心情甭提多欢喜兴奋了,现在才明白,原来我的初恋是从那时开始的,我是双手抱着我的初恋情人,小跑着,回到家里的,从那以后,就好象自己有了什么特权一样,可已和闪闪的红星,和潘东子,天天幽会了,那份阅读的幸福和喜悦,足足让我享受了一个多月的快乐时光。            
                     终于有一天,我们幼儿园的老师让我们班的每个小朋友,每人带几本小人书,大家串换着看。我的炫耀之心终于战胜了我的私心,我把我的小恋人《闪闪的红星》,带到了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一回。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一天我成了皇帝,《闪闪的红星》是皇后,小伙伴们成了大臣,她们都争相一睹皇后的丰彩,就连平时耀武扬威的,我们班里的大王子,都成了我的宰相,来帮我维持秩序啦。            
                     当然,那一天也是值得我骄傲和荣幸的,因为《闪闪的红》星发光了。            
                     时间就象一条永无休止的大河,转眼间,三十多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淌过去了,沉淀在我们心底的,是那些永远也抹不去的、不时会自己突然间找上门来的好的,坏的、苦的、甜的,冤家般的深入骨髓,刻骨铭心的,喝碗孟婆汤,都忘不了的记忆啊。            
                     我真心的谢谢你们,给我平生第一次,带来欢乐和温馨的我的那些初相遇。
                


                IP属地:山东28楼2011-04-06 21:41
                回复
                       回家之后,发现新买的鼠标电脑无法识别,4块钱等于白H。不过,1元钱买的唇膏盒与USB电线,全都非常好用:前者恰好能把汉王电纸书装进去,后者可以使我的DVD刻录机轻松地被电脑识别,再不会出现找不到碟片的情况。看起来,DVD刻录机对USB电线的要求非常严格,电线稍有问题,电脑就无法识别刻录机。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由于最近太累,龙猫又总是叫,吵得我晚上睡不好,今早起床时居然八点多了。来到桥市时,将近10点,有人已经准备收摊了。5元购得《SelectEditions》(selected and edited by Reader's Digest),这是美国读者文摘公司出版的小说缩写版,以前我买过几种,封皮一律精装,内有精美的彩色题图与插图。这一本封皮为红色,底下印着烫金的水中飞马,此外空白;内收四部小说《Lake News》(by Barbara Delinsley)、《The Devil's teardrop》(by Jeffery Deaver)、《A walk to remember》(by Nicholas Sparks)、《Thunderhead》(by Douglas Preston & Lincoln Child)的缩写本,装订与印刷俱佳。
                       然后2元购得《在你周围的事物》(伊林著作选 第五册),王学源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3月第1版,1981年第2版6印)、《英语锦言妙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初版,雷航等编译)。多年以前,我曾在沈阳大西门购得中青社1954年初版的《在你周围的事物》,印得当然更精美,但它没有封面。唉,不知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沈阳买旧书。沈阳的旧书又多又好,到处是哈尔滨没有的大槐树和银杏树,还有几个漂亮的公园。但我受不了沈阳的生活:看不见蓝天,更看不见月亮和星星,连空气都是呛人的,其环境之恶劣简直与北京不相上下。我记得,当地人曾经满意地告诉我,现在的环境已经很不错了,以前更糟呢。唉,中国人是多么容易满意呀。
                       回来时看见一只老鼠或者松鼠(因为它似乎有个大尾巴),一闪就钻进了立交桥下的小洞。我过去看,它从洞里伸出小脑袋,惊恐地看着我。这时,身后有人走过来,我立刻继续前进,假装什么都没看见。不然的话,我怕别人发现这个小家伙,把它活活害死,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多数的哈尔滨人都是喜欢杀害动植物的凶手。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今天的最高气温肯定超过了零度,早上出门时就感觉热。在喜鹊的叫声里,愉快地来到车站。我去年发现的喜鹊夫妻,看起来打算在我家楼下的电信塔上长住了,不知如今是否喜得贵子?来到桥市,看见一辆卡车,车后装着许多书和画轴,那些书贩子眼珠子都红了,把卡车围得水泄不通,以几十元一幅的价钱购买那些所谓的名人书画,难道其中会有齐白石、傅抱石、傅小石甚至八大山人的作品?不管怎么说,对于那些书贩子来说,钱总是好赚的。等到他们稍稍抢累了,我才从针尖那么大的缝隙里挤进去,拿了几本只有我才会去拿的书,每本2元:
                        ★《朝H》(儿童文学丛刊),第3期,第8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
                        ★《狐狸列那的故事》,[法]玛·阿希-季浩改写,严大椿、胡毓寅译,比·卢沙绘图,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初版2印
                        ★《儿童文学》,1978年第4期、1979年第10期、1982年第3/6/7期、1983年第2期
                        我知道,书贩子对这些东西毫不稀罕,我却把它们当成宝贝。2004年11月16日,我曾3元购得《朝H》第2期,如今又得到两期,而且是全新的,书中也没有讨厌的图书馆印章。
                        2008年6月13日,我曾2元购得《狐狸列那的故事》的1979年3印本,插图叶飞。它的初版本插图作者为比·卢沙,估计是法国人,但画得太粗犷了,而且没有喜剧效果。我买到的这个初版本非常破旧,结尾又被撕掉了,但总比买不到要好。
                        今天买到的几本《儿童文学》中,我最喜欢的是1978年第4期和1979年第10期,因为它们都是我小时候拥有过的。1978和1979年的《儿童文学》,书名题字是HGF,虽然没有之前的漂亮,倒也富有童趣,看久了反而感觉舒服。    


                  IP属地:山东30楼2011-04-06 22:35
                  回复
                    【书痴吧刊】《痴于书》(2011年3月号,总第7期)目录
                    1、写在前面(烟雨满城西)..........................................1楼
                    2、烟雨淘书小记(烟雨满城西).....................................5楼
                    3、三月淘书日记(谢祥)........................................6-7楼
                    4、洗闲阁购书日志(xixiange1963)................................8-9楼
                    5、长安淘书(文金)..............................................10楼
                    6、笔记本上的故事(熟了庄稼).....................................12楼
                    7、藏书的乐趣(苏和之城).........................................13楼
                    8、淘书小记( 紫冰).............................................14楼
                    9、淘书是件快乐的事(孙朱朱)...................................15楼
                    10、买的不是书,买的是书时光(青岛薛原).....................16-17楼
                    11、厦门淘书记(张冲甫)........................................20楼
                    12、淘书随感(乾斋).............................................21楼
                    13、小书商日记(木头和蜜蜂)..................................22-23楼
                    14、关于书的日记(啸天).........................................24楼
                    15、关于书的那些事儿(4)........................................26楼
                    16、我和书的初相遇(枫叶能红多久)............................27-28楼
                    17、三月之书(肖毛)..........................................29-30楼
                    18、淘书记趣(哀红尘)........................................31-33楼
                    19、目录(烟雨满城西)............................................34楼
                    20、编后记(烟雨满城西)..........................................35楼


                    IP属地:山东34楼2011-04-07 18:47
                    回复
                      编后记
                           
                        近日诸事多不顺,心里烦闷。吧刊匆匆编就,呜呼,就这样吧。
                                                                        书痴吧刊小编1号:烟雨满城西
                                                                               2011年4月7日
                      


                      IP属地:山东35楼2011-04-07 18:50
                      回复
                        回复:20楼
                        晓风书店在我就读厦门大学时还没开张,这个书店这几年去过几次,也购到了不少的好书


                        36楼2011-04-08 10:11
                        回复
                          LS是厦大的啊...................


                          IP属地:山东37楼2011-04-08 17:41
                          回复
                            回复:37楼
                            所以我的个头也长不高,呵呵


                            38楼2011-04-08 19:37
                            回复


                              IP属地:山东39楼2011-04-09 1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