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03年,自我登上互联网起,所有论坛的用户名我都是以这个电话号码命名的:2301223,因为它见证着父亲曾经的风雨兼程的奔波和辛劳、他的贡献与荣光,虽然它已追随父亲而去,成了空号。
那是在后来,听父亲在沈阳的侄儿说的:父亲的父亲的父辈们并不是沈阳人,是在解放前的灾荒和战乱中流离出来的,大概也叫闯关东吧,在某个刚擦亮的早晨携家带口,挑着家当背井离乡。我不知道那逃荒的队伍有多长,或许就是他们孤零零的一家或者就是一个人,来到了辽中平原。也许是看到、看出了肥沃葱茏的辽中平原土地,还是累了还是没有财力了,反正就在这里扎下了根直到现在。我能想象到当初做出这个决定的风险压力和勇敢。我的祖辈又在我爷爷那辈,勇敢地闯入了沈阳市市区,靠做小手工立足生存,养家活口。我的父亲这时就出生在这里。
由于小手工生意人特有的“职业”身份养成了和善待人讨好顾客的习性,爷爷有着温软的韧性和公认的好人缘,这也影响着父亲的性格。在05年,我终于从辽中的老家从父亲的大哥手里拿到了爷爷的照片:这是个背驼得厉害的爷爷,他正努力地抬起头来留了一个很温暖的笑,他像极了我父亲,浓眉大眼,眉毛又弯又长向上弯着――这也像我(当然应该是我们像他了!)他年纪不大就去世了,也许是因为背驼的残疾吧,慈善的爷爷过早就没了。于是父亲的母亲就成了寡妇,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代寡妇一定要“恶”才能生存,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成了一个异常严厉刻薄刁钻的城市老太婆,她费尽全力地搜刮家庭财产,以防她老了没人养。奶奶,一个没有文化的没有职业的家庭妇女,能在60年代,当时一个大学生的月伙食费就是6元的年月里,她居然囤积了600元人民币藏在饭盒里……对此,现在生活在沈阳的众多的奶奶的儿女和孙子孙女们居然没有一个人说她好话的。父亲就在这样的母亲的阴影里长大,没有父爱母爱,父亲的少年、青年是没有人爱的。
爷爷去世后家境贫寒了,父亲初中没读完就被迫辍学了。父亲是爱读书的,他给我讲过因为他辍学他的老师找到他家,劝说家里让他继续读书,因为他是读书的料是好学生――那个时候全社会还没有提倡读书的……这真是个惜才好老师啊!父亲是那么爱读书,他竟然能把他的成绩单保存到了我上初中时:从箱子底找出来给我看,那上面通通都是“5分”,他是那么在乎读书,在乎那次没继续读书对他的伤害,在乎了几十年!可能也在乎了一辈子……
父亲10几岁时进了街道的鞋厂做学徒,后来沈阳矿山机械厂招工,他又去应试,由于聪明伶俐,厂长喜欢他,把他留在厂长办公室当勤务员打杂,做诸如服务厂长接待来访等事,可父亲没有就此满足,其间自学完初中课程,在后来考进了沈阳机器制造学校。我从小就看到家里的镜框上的照片就是这时期的父亲:着学生装,上衣口袋插着钢笔,口袋上方别着长方形的校徽,眉清目秀的,梳着分头,他表情祥和,微笑,大概内心中一定充满着喜悦和憧憬吧!这时候的父亲生活在沈阳市太原街,这也是让在后来我一定要到这个风景不是怎么美好的城市来的缘由。我去寻找找太原街,找到了那块写着“太原街”字样的那块普通的白底黑字的标志牌,在那里久久伫立,想象着那个如同黑白影片中的旧街上,父亲的少年和青年的身影曾在这里无数次的徘徊、奔走和跳跃……
父亲成了我的父亲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是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了,在我记事时,父亲因为要支援三线建设到了当时满眼荒凉的四川工作了。大概是每逢过年时,他才回齐齐哈尔,回家。那时候火车没提速,中途还要在北京转车,出川的铁路好像只有一条线――蜀道难啊,更何况是春运!(当然当时还没有春运一词)他每每是从四川站着火车直到黑龙江的,每次回家脚都是肿的……而我每次得知他回家都是被邻居们唤来的:“二杰子,你爸回来了!”――邻居的唤声里透着为我的喜悦,我也马上抛开正玩的小朋友径直跑回家,一推门——父亲清瘦、在那间铺着红色木地板的小屋在暖气散发的温暖里,穿着浅蓝色的开衫毛衣坐在那里,大眼睛看着我冲着我笑……
父亲在家的日子,我总是站在窗前的那排暖气上向楼下张望着等外出的他回来。冬天的窗户玻璃都结了霜,我哈着气化出一片小孔,终于看到父亲的身影了,那个拎着灰色人造革拎包的父亲,我就要马上从暖气上跳下来在爬上门背后的一只白色木箱上,潜伏。只等他一开门,我狼一般从背后扑上去,他也马上能抓住我的手,然后背我一阵——这个戏剧我不厌其烦地不知演了多少回,父亲也配合了多少回:他是知道我总在门后的、总在一推开门的一霎那快速麻俐地把手伸过肩膀去接住我……在2002年我写一篇童年的文章,写到这个情节时我突然悟出了一个细节问题:父亲要腾出手来接住我,那他手里总拿的那个灰色的拎包放在哪里了呢?是开门前就放在了门外了吗?——现在,我已经是永远也不能知道这个谜底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810457242a7d933bfa8e47b9d4ad194/1be254fbb2fb4316aa81051c20a4462308f7d34d.jpg)
童年的我在齐齐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