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让ωǒ感动↘
与家长谈儿童美术教育(一)
●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要像”。
●科学的理论是讲道理,艺术的理论是不讲道理。
●我们做教师和家长的,在表扬和批评孩子时,不能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要多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要当个有心人,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做到心细些再细一些。要“惜话如金”,不要轻易的表扬和批评孩子,尤其是批评更要慎重。现实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和想法,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谈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当好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拿你当朋友。
●五岁左右的孩子在看问题时,仅凭感觉或直感,还不懂得理性思考,孩子奇异美妙的幻想与想象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他们相信一切神话、童话都是真的,家长一定不要告诉他们“灰姑娘是不可能骑着由动物变成的马车参加王子舞会的,孙悟空不可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不过是神话故事,实在没必要这时扫孩子的兴。
●五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孩子画的画,不符合比例,不合乎逻辑,画得房子歪歪斜斜,人比房子都高,甚至乱七八糟都是正常的。如果楼房画得很直,人和动物画得很象,画面完整,不乱,很干净,反而不正常,至少能确认画上的东西不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有成人思维、成人意识的嫌疑。
●什么时候家长能从孩子的画中看出孩子在想什么,而不是在画什么,家长确实进步了。
●家长总想以自己对绘画的看法或生活经验来指导孩子,而孩子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这种不是自己感受的,提前获得的所谓"经验"。给孩子少一点约束,多一点放松,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去办。
●艺术作品的个性代表着一个人的作品面貌,没有个性的作品是不会有感染力的,孩子的画也是这个道理。
● 绘画带给孩子的应是快乐,而不是单纯的教育。
● 对孩子画上的错误,点击最小化,对孩子画上的优点点击最大化。
●一个好的教师不一定是好的画家,一个好的画家也干不了美术教师的"活",但儿童美术教师的"活"要求二者必须兼之。试想,一个不懂美术专业的教师,怎么教好课呢?反之,一个只会抹两笔而不懂儿童教育的教师也是教不好的。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既懂教育又懂专业的美术教师。
● 在画画中培养孩子快乐的心态,远比会画几笔画重要,快乐地画画,快乐地交流,快乐地玩耍,快乐地做一切事情。长大后他们就能快乐的对待社会,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可爱,我们培养孩子不就是这样想的吗?
●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是块"材料",但究竟孩子能不能成为"材料" ,还得看他们的工作有没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果干工作没有创造性,只是一个在家听父母在单位听领导的"乖孩子",很有可能这个孩子最终不能成为有用的"材料",至少不会是一个在工作上很出色的人。有些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解决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好的方法是画画,至今还没发现比画画更好的方法。
● 孩子在家画画,最需要的不是家长没完没了的唠叨,而是静静的看孩子怎么想?怎么画?在这些问题上,家长还是不发表意见的好。这时,家长最需做的就是宽容、理解,接纳孩子作画的任何效果。
● 有的家长说,孩子每画一幅画,都应有进步,这在理论上没错,但又有谁能做的到呢?那不过是个理想。其实,孩子每一个大的进步,都是反反复复,循序渐进,长期认知、实践的结果,并不是后一幅画就一定比前一幅好。
● 儿童画只有好与不好,没有对与不对。
● 失败是成功之母,家长们都懂,但事一旦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怎么就不懂了呢?孩子画得成功就高兴,画得失败就来气,就批评,就指责,有的还打骂、惩罚孩子。请家长想一想,天底下有没经过失败就成功的事吗?我们自己不就是在做错事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才变得逐渐聪明起来的吗?我们为什么能原谅自己却不能宽容孩子呢!少一点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家长的一句肯定和鼓励的话,传递给孩子的是无穷无尽的力量和自信,胜过一千句"苦口婆心"的唠叨。
● 懂教育的家长问孩子今天画得开心吗!不懂教育的家长问孩子,我看你画得象不象
与家长谈儿童美术教育(一)
●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要像”。
●科学的理论是讲道理,艺术的理论是不讲道理。
●我们做教师和家长的,在表扬和批评孩子时,不能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要多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要当个有心人,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做到心细些再细一些。要“惜话如金”,不要轻易的表扬和批评孩子,尤其是批评更要慎重。现实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和想法,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谈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当好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拿你当朋友。
●五岁左右的孩子在看问题时,仅凭感觉或直感,还不懂得理性思考,孩子奇异美妙的幻想与想象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他们相信一切神话、童话都是真的,家长一定不要告诉他们“灰姑娘是不可能骑着由动物变成的马车参加王子舞会的,孙悟空不可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不过是神话故事,实在没必要这时扫孩子的兴。
●五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孩子画的画,不符合比例,不合乎逻辑,画得房子歪歪斜斜,人比房子都高,甚至乱七八糟都是正常的。如果楼房画得很直,人和动物画得很象,画面完整,不乱,很干净,反而不正常,至少能确认画上的东西不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有成人思维、成人意识的嫌疑。
●什么时候家长能从孩子的画中看出孩子在想什么,而不是在画什么,家长确实进步了。
●家长总想以自己对绘画的看法或生活经验来指导孩子,而孩子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这种不是自己感受的,提前获得的所谓"经验"。给孩子少一点约束,多一点放松,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去办。
●艺术作品的个性代表着一个人的作品面貌,没有个性的作品是不会有感染力的,孩子的画也是这个道理。
● 绘画带给孩子的应是快乐,而不是单纯的教育。
● 对孩子画上的错误,点击最小化,对孩子画上的优点点击最大化。
●一个好的教师不一定是好的画家,一个好的画家也干不了美术教师的"活",但儿童美术教师的"活"要求二者必须兼之。试想,一个不懂美术专业的教师,怎么教好课呢?反之,一个只会抹两笔而不懂儿童教育的教师也是教不好的。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既懂教育又懂专业的美术教师。
● 在画画中培养孩子快乐的心态,远比会画几笔画重要,快乐地画画,快乐地交流,快乐地玩耍,快乐地做一切事情。长大后他们就能快乐的对待社会,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可爱,我们培养孩子不就是这样想的吗?
●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是块"材料",但究竟孩子能不能成为"材料" ,还得看他们的工作有没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果干工作没有创造性,只是一个在家听父母在单位听领导的"乖孩子",很有可能这个孩子最终不能成为有用的"材料",至少不会是一个在工作上很出色的人。有些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解决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好的方法是画画,至今还没发现比画画更好的方法。
● 孩子在家画画,最需要的不是家长没完没了的唠叨,而是静静的看孩子怎么想?怎么画?在这些问题上,家长还是不发表意见的好。这时,家长最需做的就是宽容、理解,接纳孩子作画的任何效果。
● 有的家长说,孩子每画一幅画,都应有进步,这在理论上没错,但又有谁能做的到呢?那不过是个理想。其实,孩子每一个大的进步,都是反反复复,循序渐进,长期认知、实践的结果,并不是后一幅画就一定比前一幅好。
● 儿童画只有好与不好,没有对与不对。
● 失败是成功之母,家长们都懂,但事一旦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怎么就不懂了呢?孩子画得成功就高兴,画得失败就来气,就批评,就指责,有的还打骂、惩罚孩子。请家长想一想,天底下有没经过失败就成功的事吗?我们自己不就是在做错事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才变得逐渐聪明起来的吗?我们为什么能原谅自己却不能宽容孩子呢!少一点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家长的一句肯定和鼓励的话,传递给孩子的是无穷无尽的力量和自信,胜过一千句"苦口婆心"的唠叨。
● 懂教育的家长问孩子今天画得开心吗!不懂教育的家长问孩子,我看你画得象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