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代至明代,江西逐步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重地,书院讲学之风大兴,学者层出不穷。仅从书院来看,有明一代1239所书院当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1]明代中后期,王阳明心学风行大江南北,江西成为王学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程朱理学及其他各种学派也并未拱手让出讲坛,而是积极活动,自振门户,与王学诸派交辉互映。在学术争鸣中,王学诸派逐渐取得优势,特别是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传播,更给江西学术带来强烈的“异端”色彩。这种王学取代朱学,并进一步向异端化发展的趋势存在于整个晚明江南社会中,反映着一种新的社会要求和时代取向。
一、 明中后期江西学术的隆盛与主要派别
明中后期江西学术派别林立,各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代表,但从总体上可归为程朱派、甘泉派和王学诸派。
1、程朱学派
王学兴起之前,程朱理学在江西已有很大势力。明中期两个重要的理学家吴与弼、胡居仁都出身于江西。吴与弼是抚州府崇仁县人。他毕生致力于讲学,为学注重道德实践,强调克己力行。胡居仁是余干人,师承与弼。在为学工夫上,他格外强调朱子主敬之旨,是朱学在江西最得力的传播者。与胡居仁同时倡讲朱学于江西的还有其门友娄谅、胡九韶以及罗伦、张元祯等学者,他们在余干县共创讲会、聚集门徒,形成一个共同的以程朱为号召的学术圈,史称余干之学。[2]
在此之后,江西最著名的程朱学者是罗钦顺。罗钦顺,吉安泰和人。嘉靖初辞官返乡,“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潜心格物致知之学。”[3]罗钦顺之学虽承程朱,但在理气和心性诸问题上又对程朱之学有所变革。他认为“理气一物”,“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4]将在程朱学中被割裂了的理气关系统一起来,而以气为唯一实体,由此实现了明代理学理本论向气本论的转变。
2、白沙派与甘泉派:
江西虽然程朱学者麋集,但它在南宋时就是陆九渊心学的大本营,因此至明代时心学余韵犹存。江西地区的心学主要有白沙派和甘泉派。
白沙派指以陈献章(号白沙)为宗、以心体涵养为功夫的心学学派。陈白沙是有明一代心学先驱,影响遍及全国。白沙派在江西的主要传人有邓德昌、傅明应和史桂芳等。史桂芳,番阳人,是陈白沙的三传弟子。“其学以知耻为端,以改过迁善为实,以亲师取友为佽助。”[5]还是明伦一路。
白沙之后,堪与王阳明并驾齐驱的是同时代另一心学宿儒湛若水。湛若水是陈白沙弟子,他的学术宗旨是 “随处体认天理”,于白沙门内另启学脉。遵从他这一派的学者形成甘泉派。甘泉派在江右的代表主要有吕怀及其弟子杨时乔、何迁等。吕怀,广信府永丰人。受学于湛若水,认为“此理此心,流行天地,默而识之,随处充足。”[6]何迁,德安人。其学以知止为要,并强调疏通王、湛之学,重本体,也重工夫。
3、江右王门正统派
王阳明于正德五年(1510)入赣知庐陵县,授徒讲学,王学始传入江西。到嘉靖七年(1528)冬阳明去世时,江西已诞生了大批王学弟子,形成一个较大的王门学者群体。阳明去世后,围绕良知异见问题,王学分化为许多派别。[7]各派几乎都能在江西找到其代表,其中以邹守益和聂豹等为首的王学正统派人数最众。
江右王门正统派代表首推吉安府邹守益和欧阳德。邹守益,安福县人,于正德十四年赴赣州从学阳明。邹守益信守师说,为学主敬,提倡“戒慎恐惧所以致良知”,是当时江右王学最重要的传人。黄宗羲谓:“阳明之没,不失其传者,不得不以先生为宗子也”。[8]守益子善、孙德涵、德溥、德泳俱传阳明之学,世为儒宗。欧阳德,泰和县人,正德十二年从王阳明于赣州。欧阳德一生以讲学为事,门徒广进。《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二·欧阳德传》称:“当是时,士咸知诵‘致良知’之说,而称南野门人者半天下。” 嘉靖年间曾主盟京师灵济宫讲会,倡导阳明学说,天下翕然从之,是王学风行于世的有力推动者。
一、 明中后期江西学术的隆盛与主要派别
明中后期江西学术派别林立,各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代表,但从总体上可归为程朱派、甘泉派和王学诸派。
1、程朱学派
王学兴起之前,程朱理学在江西已有很大势力。明中期两个重要的理学家吴与弼、胡居仁都出身于江西。吴与弼是抚州府崇仁县人。他毕生致力于讲学,为学注重道德实践,强调克己力行。胡居仁是余干人,师承与弼。在为学工夫上,他格外强调朱子主敬之旨,是朱学在江西最得力的传播者。与胡居仁同时倡讲朱学于江西的还有其门友娄谅、胡九韶以及罗伦、张元祯等学者,他们在余干县共创讲会、聚集门徒,形成一个共同的以程朱为号召的学术圈,史称余干之学。[2]
在此之后,江西最著名的程朱学者是罗钦顺。罗钦顺,吉安泰和人。嘉靖初辞官返乡,“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潜心格物致知之学。”[3]罗钦顺之学虽承程朱,但在理气和心性诸问题上又对程朱之学有所变革。他认为“理气一物”,“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4]将在程朱学中被割裂了的理气关系统一起来,而以气为唯一实体,由此实现了明代理学理本论向气本论的转变。
2、白沙派与甘泉派:
江西虽然程朱学者麋集,但它在南宋时就是陆九渊心学的大本营,因此至明代时心学余韵犹存。江西地区的心学主要有白沙派和甘泉派。
白沙派指以陈献章(号白沙)为宗、以心体涵养为功夫的心学学派。陈白沙是有明一代心学先驱,影响遍及全国。白沙派在江西的主要传人有邓德昌、傅明应和史桂芳等。史桂芳,番阳人,是陈白沙的三传弟子。“其学以知耻为端,以改过迁善为实,以亲师取友为佽助。”[5]还是明伦一路。
白沙之后,堪与王阳明并驾齐驱的是同时代另一心学宿儒湛若水。湛若水是陈白沙弟子,他的学术宗旨是 “随处体认天理”,于白沙门内另启学脉。遵从他这一派的学者形成甘泉派。甘泉派在江右的代表主要有吕怀及其弟子杨时乔、何迁等。吕怀,广信府永丰人。受学于湛若水,认为“此理此心,流行天地,默而识之,随处充足。”[6]何迁,德安人。其学以知止为要,并强调疏通王、湛之学,重本体,也重工夫。
3、江右王门正统派
王阳明于正德五年(1510)入赣知庐陵县,授徒讲学,王学始传入江西。到嘉靖七年(1528)冬阳明去世时,江西已诞生了大批王学弟子,形成一个较大的王门学者群体。阳明去世后,围绕良知异见问题,王学分化为许多派别。[7]各派几乎都能在江西找到其代表,其中以邹守益和聂豹等为首的王学正统派人数最众。
江右王门正统派代表首推吉安府邹守益和欧阳德。邹守益,安福县人,于正德十四年赴赣州从学阳明。邹守益信守师说,为学主敬,提倡“戒慎恐惧所以致良知”,是当时江右王学最重要的传人。黄宗羲谓:“阳明之没,不失其传者,不得不以先生为宗子也”。[8]守益子善、孙德涵、德溥、德泳俱传阳明之学,世为儒宗。欧阳德,泰和县人,正德十二年从王阳明于赣州。欧阳德一生以讲学为事,门徒广进。《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二·欧阳德传》称:“当是时,士咸知诵‘致良知’之说,而称南野门人者半天下。” 嘉靖年间曾主盟京师灵济宫讲会,倡导阳明学说,天下翕然从之,是王学风行于世的有力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