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凰岁月吧 关注:40贴子:1,236
  • 5回复贴,共1

【卿凰·碧云轩〗吧员原创关于本吧——羽卫雕阑,舜韶先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创包括图片,美文,视屏等。
有好的作品就多晒晒哈~


IP属地:山西1楼2011-04-02 21:35回复
    先来几张图图~



    IP属地:山西2楼2011-04-02 21:38
    回复



      IP属地:山西3楼2011-04-02 21:39
      回复



        IP属地:山西4楼2011-04-02 21:39
        回复



          IP属地:山西5楼2011-04-02 21:39
          回复
            发一篇看完《柔福帝姬》后写的吧
            其实我不是支持赵构呵,只是觉得他可怜……
            ————————————————————————————————————————
            一去不平成永忆,唯有承平和少年
            “一去不平成永忆,唯有承平和少年”,很多时候,历史都会给我们开一个玩笑,尘埃和天堂的距离,不过一线之隔。赵构大概如此。说起他,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有好映象,冤杀岳飞已成为他洗不清的污点。赵构为人,我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价,他想要的是他穷极一生也无法到达的高度;他能做的,只能以沉默来掩饰。
            赵构乃徽宗赵佶第九子,母韦氏,极不受宠。一个永远在夕阳中等待的母亲,一个永远游遍芳丛的父亲。在九重宫阙内,无法靠母亲,那么只能凭借自己,研诗书,御骑射,博得父亲欢心。
            艮岳八芳,奇禽异兽,一切繁华盛景遮盖了重重阴云,赵佶的雄心早在珠玉美人中消磨殆尽,如何看的清金兵压境,战火纷纭?
            汴京城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靖康内讧”暗波汹涌。宋钦宗就这样背上了父亲的担子去面对那群虎狼之师。以亲王为人质的条件一出,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的皇子们哪有半分胆色?也许,这正是我一展抱负的机会吧?康王赵构毅然前行,毫无畏惧。当时的他,只是19岁的少年,意气风发,欲以一己之力救国家于水火。
            于是,他对金人挑衅意气闲暇。一个有血性的青年理应如此,明知前路渺茫,却决不退缩。金兵将领完颜宗望疑虑:“此人必是将门之子,否则大宋的皇子怎会有这样的胆色?”于是人质换成了肃王赵枢。赵构这场博弈,赢得很漂亮,挽回了大宋尊严,间接促成了他登上帝位。
            好景不长,汴京的一场雪淹没了北宋的历史,徽钦二帝被俘,三千余人北上。领兵在外的赵构成为唯一的皇家血脉。家仇国耻这顶沉重的帽子压在了他头上,靖康耻,汉人愤慨,一日之间义兵就达五十万之多。可是,真正会打仗的又有几人?初期的南宋朝廷又如何承担起这么多的财政支出?汉武帝之所以能与匈奴对抗,是有“文景之治”的积累。而赵构有什么呢?满腔热血?还是满目疮痍的残破河山?
            外患未除,内乱又起,流年不堪,东躲西藏,连唯一的儿子也在颠沛流离中逝世。怕,流民暴起;痛,靖康未雪;忧,金兵苦逼。也许换任何一个人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世人从来都是只看结果,不顾过程:只看到将要“直捣黄龙府”的岳飞被冤死,却不曾想过只怕徽钦二帝连半壁江山夜保不住,只能效仿崇祯自缢煤山。
            帝王虽站在最高点,但始终是山河永寂。江山,天下,权臣,敌寇。漫漫人生,却无一人能与之并肩。
            岳飞的错就在于太完美,韩非强调帝王需权术掌控国家,一个没有把柄的人怎样控制?岳飞忠的是国,并非宗高宗赵构。一味说迎回二圣,不知二圣迎回,三个皇帝如何相处?苗刘兵变葬送了他对武将的信任。昔日王翦出兵攻楚,屡次向秦皇上书索要金银珠宝来打消猜疑。可岳飞位高权重却不知自保,秦桧曾对赵构言:“太祖也曾是忠臣啊。”靠陈桥兵变起家,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从开始就铸成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中强外弱,三分兵权,再加上徽宗年间花石纲引发的方腊起义,早已千疮百孔。
            我是怀着同情的心态来看赵构的,他留给我的只有无奈。在大体制下,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所有的命运无法按预定的轨道出发,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后来的模样。雨打风吹去的浮萍,总是在努力地寻找依靠,不随波逐流,只能葬身湘江。我对后者抱以敬意;对前者表以同情。
            ————————————————
            反正没事干,把我以前写的东西搬过来吧


            7楼2012-06-16 1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