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即将推出的电影音乐专辑就可以为证。这张2003年的全新录音室专辑可谓筹划已久。芭芭拉的童年时代可以说是在失去父亲的痛苦中度过的。布鲁克林区生活环境的破败不堪,加之母亲照顾上的不周、情感上的疏离以及继父的奚落排斥使她幼小的心灵更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创。长期的精神压力加上营养不良导致的免疫系统失调使她患上了神经性耳鸣。街坊邻居们常常看见年幼的芭芭拉在布鲁克林溽热的夏天用棉织品罩上耳朵。然而正是由于这双对声音具有异常敏锐的捕捉能力的耳朵,芭芭拉常常能听到一些别人听不到的泛音,唱歌时可以自动校音。这样一来,她就能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歌曲的表达上。也因此在发声技巧优越的同时比别人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达到收放自如。闲暇时她常常跑到邻居家去看电视,模仿肥皂剧里的丑角,在楼道里随心所欲地大唱当时的流行歌曲,沉迷于美丽的幻想世界中。她的艺术天赋给她赢来了第一个称号:没了爹、但是会唱歌的那个小孩儿。也就是从那时起,芭芭拉开始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她当时的信条是“当大明星就得当电影明星”,她也经常将自己称作“会唱歌的女演员”,然而后来的《往日情怀》、《星梦泪痕》以及《杨朵》的成功无一不是由于其延续了处女作《妙女郎》的风格,将感人的电影情节与极具表现力的主题音乐完美地融为一体。其中《星》剧与《杨》剧更是巧妙地借鉴了《妙女郎》的制作手法,让主人公在片尾高歌一曲,使本来难以用言语、行为来表现的复杂情绪通过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高亢豪放的演唱表现得淋漓尽致,闻者为之动容。1986年9月6号,她在自家后院举行小型演唱会(详见下文)时首次和现场的友人提起了她的创作意图。演唱会进行过半,她当着全场500名贵宾的面卖了个关子,说道"Recently I've been doing some research for an album that I'm planning to do. And I came across what is one of the finest songs I think ever written. But I thought I couldn't sing it, because it's identified with one of the greatest singers who ever lived. But, the lyrics felt so right, so relevant tonight that... what the hell, I decided to sing it. But I would like to dedicate it to this wonderful woman who first sang it - this woman who I had the privilege of working with and who touched me so deeply. Who knows she may even be listening..."。由于茱蒂迦兰对这首歌曲的诠释演绎堪称经典,史翠珊唯恐自己表现得不到位,辜负了迦兰的在天之灵,所以在演唱前向这位已过世的前辈深深鞠了一躬。时隔8年,史翠珊在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饭店举行她的跨洋巡演的首场演出时也说道"I've always loved singing theater songs because they tell a story..."。1999年的世界巡回演唱会更是被她匠心独具地设计成为类似于百老汇标准三幕音乐剧的形式。她把自己的演艺生涯划分为百老汇时期和大银幕时期,并从两者中精选了一些最能触动她心灵深处的作品而不是一些所谓的自己的代表作来演唱。由此可以看出,她在电影音乐上所倾注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在百老汇经典唱段上所倾注的。而后者早已结晶为她1985年的The Broadway Album,并且当年发片时歌迷反响空前热烈,销量方面也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这次倍受瞩目的电影音乐专辑被广泛认为是百老汇专辑的姊妹篇。仅选曲就耗时至少15年之久,虽然过程断断续续,不过相信向来以慢工出细活著称的史翠珊是不会令歌迷失望的。这一次制作阵容之巨,后期制作之繁复,据说是创下了有史以来录音室专辑制作费用最高的纪录。专辑暂定于2003年的10月14号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