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早年的艺术教育观与近、现代之交的美育思潮
邱春林(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摘 要]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国内对他的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力度稍嫌不够。本文将丰子恺早年的“艺术教育”观置入近、现代之交的美育思潮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他早年的“艺术教育”的真正内涵。本文认为,丰了恺所倡导的“艺术教育”实质上是广义上的美育,与蔡元培所鼓吹的美育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出发点不同,具体的美育主张也就不尽一致。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民国时期的美育思潮与社会变革关系密切,以丰子恺为代表的现代美育思潮则更贴近人生,因而更富于实践性。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教育;美育
一
光绪三十一年,李叔同在日本作《图画修得法》,归国后曾在天津、杭州等地任教,第一个尝试用西洋教学法授课。光绪三十四年秋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之时,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初专攻心理学。后来逐渐转向美学。民国元年,蔡回国就任教育总长,始倡美育。是年二月八、九、十三日连载于《民主报》的《对于教育之意见》一文,提出教育五项方针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主张美育占全部教学内容的百分之二十五。深藏意味之处在他将世界观教育与美学归属同一性质的教育。经许寿棠荐举,蔡元培延揽鲁迅入教育部,司第二科科长之职,专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音乐会、演艺会等。民国二年,鲁迅发表《拟播布美术之意见书》,后又大力倡导大众木刻艺术,推行艺术教育大众化。是年夏,蔡元培再次到德国求学,为时不及半年,修课三门,其中两门属美学及艺术课程。归国不久,二次革命大爆发,蔡元培偕家人去国,滞留法国数年,其间编写《欧洲美学丛述》、《欧洲美术小史》、《康德学术学》。谓以法国之学补中国科学、美术之不足。民国五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作《我之欧战观》的演讲,初次指出道德的养成,与宗教毫无关系,而美术的作用至大。又一年,他在北京神州学会作《以美育代宗教说》演讲,正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
蔡元培等人提倡美育,兴国立人之心昭昭自明,所发之宏论洋洋,虽未能在教育实践中立竿见影,然有几个方面的成效不容忽视:一是在知识界,尤其是艺术界,美育一词广为传播,成为现代教育不可规避的热门话题,甚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民国七年春,吕与陈独秀围绕美术革命展开对话。吕说:“美育之说,渐渐流传。”(1)民国八年,(1919年)刘海粟撰文《画学上必要之点》,亦称:“数年来所谓美育者,渐振吾人耳目。”1920年,《绘学杂志》载胡佩衡文《美术之势力》,其中有言:“今之谈教育原理者,最注重美育”。林凤眠受蔡元培之托,南下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之前,发表了著名的通讯《致全国艺术界书》。该文所阐述的对艺术本质以及艺术与宗教之关系的看法,明显地与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相衔接。(2)二、伴随着这股美育思潮的涌动,中国出现新式艺术学堂热,艺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国立艺术院和上海美专。西学东渐,中、西艺术的冲撞,直接引发艺术教育观念的大讨论,美育思潮因此而更引人关注。三是新式教育中,中、小学校普遍设有图画科、音乐科。尤其是师范学堂培养了不少从事艺术教育的专门人才。丰子恺就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位。
二
丰子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民国初年,蔡元培发美育之先声时,丰子恺已是溪西两等小学堂”二年级学生。在这里,他能感受到美育思潮对乡村教育的波及。学校开设音乐课,置办有一架风琴。正是在这里,丰子恺第一次接触到李叔同的音乐作品。民国五年,他考入浙江第一师范,接受艺术教育。(3)三年后毕业,开始了他的从教生涯,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先行者之一。他兴趣广泛,涉足大部分艺术门类。他有丰富的教学和办学实践经验,并且勤于总结,从中过滤出艺术思想的清流。民国八年,即1919年,他开始发表艺术教育论文。《普遍教育上图画教材之研究》一文是我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专论。1922年,又发表了《艺术教育原理》一文。此后,重要的艺术教育论文尚有《一般人的音乐》(1928年)、《关于学校中的艺术科》、《关于儿童教育》、《告音乐初步者》(1930年)、《深入民间的艺术》(1932年)等(4)。译著有《艺术教育》(1932年)等。此外,还编撰了中、西方美术史多种。他关于艺术教育的论著之多,所涉及面之广,其时少有。然,丰子恺身前身后以漫画家闻名于世,时下之人对他的艺术教育思想之宏富少有了解。我们有必要深入地在历史情境中廓清他的艺术教育观与近、现代之交的美育思潮的关系。
邱春林(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摘 要]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国内对他的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力度稍嫌不够。本文将丰子恺早年的“艺术教育”观置入近、现代之交的美育思潮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他早年的“艺术教育”的真正内涵。本文认为,丰了恺所倡导的“艺术教育”实质上是广义上的美育,与蔡元培所鼓吹的美育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出发点不同,具体的美育主张也就不尽一致。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民国时期的美育思潮与社会变革关系密切,以丰子恺为代表的现代美育思潮则更贴近人生,因而更富于实践性。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教育;美育
一
光绪三十一年,李叔同在日本作《图画修得法》,归国后曾在天津、杭州等地任教,第一个尝试用西洋教学法授课。光绪三十四年秋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之时,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初专攻心理学。后来逐渐转向美学。民国元年,蔡回国就任教育总长,始倡美育。是年二月八、九、十三日连载于《民主报》的《对于教育之意见》一文,提出教育五项方针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主张美育占全部教学内容的百分之二十五。深藏意味之处在他将世界观教育与美学归属同一性质的教育。经许寿棠荐举,蔡元培延揽鲁迅入教育部,司第二科科长之职,专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音乐会、演艺会等。民国二年,鲁迅发表《拟播布美术之意见书》,后又大力倡导大众木刻艺术,推行艺术教育大众化。是年夏,蔡元培再次到德国求学,为时不及半年,修课三门,其中两门属美学及艺术课程。归国不久,二次革命大爆发,蔡元培偕家人去国,滞留法国数年,其间编写《欧洲美学丛述》、《欧洲美术小史》、《康德学术学》。谓以法国之学补中国科学、美术之不足。民国五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作《我之欧战观》的演讲,初次指出道德的养成,与宗教毫无关系,而美术的作用至大。又一年,他在北京神州学会作《以美育代宗教说》演讲,正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
蔡元培等人提倡美育,兴国立人之心昭昭自明,所发之宏论洋洋,虽未能在教育实践中立竿见影,然有几个方面的成效不容忽视:一是在知识界,尤其是艺术界,美育一词广为传播,成为现代教育不可规避的热门话题,甚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民国七年春,吕与陈独秀围绕美术革命展开对话。吕说:“美育之说,渐渐流传。”(1)民国八年,(1919年)刘海粟撰文《画学上必要之点》,亦称:“数年来所谓美育者,渐振吾人耳目。”1920年,《绘学杂志》载胡佩衡文《美术之势力》,其中有言:“今之谈教育原理者,最注重美育”。林凤眠受蔡元培之托,南下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之前,发表了著名的通讯《致全国艺术界书》。该文所阐述的对艺术本质以及艺术与宗教之关系的看法,明显地与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相衔接。(2)二、伴随着这股美育思潮的涌动,中国出现新式艺术学堂热,艺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国立艺术院和上海美专。西学东渐,中、西艺术的冲撞,直接引发艺术教育观念的大讨论,美育思潮因此而更引人关注。三是新式教育中,中、小学校普遍设有图画科、音乐科。尤其是师范学堂培养了不少从事艺术教育的专门人才。丰子恺就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位。
二
丰子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民国初年,蔡元培发美育之先声时,丰子恺已是溪西两等小学堂”二年级学生。在这里,他能感受到美育思潮对乡村教育的波及。学校开设音乐课,置办有一架风琴。正是在这里,丰子恺第一次接触到李叔同的音乐作品。民国五年,他考入浙江第一师范,接受艺术教育。(3)三年后毕业,开始了他的从教生涯,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先行者之一。他兴趣广泛,涉足大部分艺术门类。他有丰富的教学和办学实践经验,并且勤于总结,从中过滤出艺术思想的清流。民国八年,即1919年,他开始发表艺术教育论文。《普遍教育上图画教材之研究》一文是我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专论。1922年,又发表了《艺术教育原理》一文。此后,重要的艺术教育论文尚有《一般人的音乐》(1928年)、《关于学校中的艺术科》、《关于儿童教育》、《告音乐初步者》(1930年)、《深入民间的艺术》(1932年)等(4)。译著有《艺术教育》(1932年)等。此外,还编撰了中、西方美术史多种。他关于艺术教育的论著之多,所涉及面之广,其时少有。然,丰子恺身前身后以漫画家闻名于世,时下之人对他的艺术教育思想之宏富少有了解。我们有必要深入地在历史情境中廓清他的艺术教育观与近、现代之交的美育思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