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70年代吧 关注:84贴子:1,497
  • 7回复贴,共1

《生逢70年代》正文 第89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把洁婷当成救世主向她忏悔的时候洁婷却说:“涛你没做错什么啊你只是做了在那个环境中大家都做了的事情其实很多事情对与不对并不是靠我们评价的大家都那么做就应该有那么做的理”洁婷这个歪理邪说当时真的说服了我后来我回忆我的洁婷的时候我发她在我生命里既像是灯塔又像是港湾在我停留的时候她能包容我在我前进的时候她能给我指引方向但在洁婷中事实不是这样的洁婷说她对自己老公的个人崇拜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甚至她给自己立下了两个人生信条“第一涛涛说的和做的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不对请参照第一条”洁婷还在给我的一封E-MAIL中对我说:“对于小涛涛来说洁婷只是世界上的一个人但对于洁婷来说小涛涛却是整个世界”这让我每次想起这句话的时候都有想哭的感觉



1楼2011-04-14 10:59回复
    不过洁婷那天并没有一下子说出这么多话她那天后来跟我重点说的是另一个话题洁婷说:“涛我发工资了1200你缺钱不我给你汇过去?”我说:“不用你自己花吧我上个月分到了600块红包这个月已经搞到700块了我不缺钱而且我还给你买了一个充气的小猪”洁婷说:“多少钱?”我说:“75”洁婷说:“骗人你才舍不得呢快说到底多少钱?”我说:“75能买25个”洁婷说:“这还差不多你要真是75买的我会生气的——你保存好哦等我去石宁发现小猪被你搞坏了就打扁你……”
            于是那个夜晚我就在被洁婷打扁的期盼中幸福的睡去了
    


    2楼2011-04-14 11:00
    回复
              石宁的天气和我对洁婷的期盼一样开始逐渐热烈起来了而我的实习记者工作也因为全国书市的来临而变得异常忙碌起来那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出版社都携着畅销书和最新推出的作品云集在石宁国际会展中心7天的时间里新闻发布会、新书签售会、图书定货会层出不穷用一场连着一场都无法准确形容因为很多发布会之间会“撞车”因此我和郑老师不得不分开各自忙各自的晚上的时候再去官方指定的宾馆参加市委宣传部的官方新闻发布会那时候由于时间太赶很多时候我就直接趁新闻发布会的间隙写一些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稿件
              我那个挂着记者胸牌爬在走廊窗台上写稿子的画面往往让很多参展的人侧目或者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有敬业神的记者只是他们不知我衡量重要稿件的标准其实和红包的厚度很是有关
      


      3楼2011-04-14 11:00
      回复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采访一些出版商召开的只给100元红包的发布会我们一般是前门登记领了红包和通稿后直接进会场从旁门就出去了一是这样的发布会那几天实在是太多我们不可能各个都给发稿二是从红包的厚度上看他们也明显没多大诚意我们的版面那段时间可是珍贵的我说过它是留给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的
                连续7天如战争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闭幕的那天晚上省里特意在官方酒店为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招待晚宴那顿饭质量很好但我吃的一点也不开心因为几乎我每吃一菜就会有组织者带一个领导摸样的人过来敬酒自然满桌子人都要站起来领导说几句感谢的话后离开然后大家刚动筷下一个领导又来了就这样几乎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屁股不断抬起来坐下再抬起来再坐下——如果把这一镜头进行快放很像在做一个很流氓的动作于是我的能量也随之巨大消耗一直到宴会结束我都觉得自己并没吃饱
                我在《石宁导报》的实习生涯在这样不断抬起坐下之后不久也结束了高潮进入了不应期——2000年六月的石宁全国文化艺术节开完了全国书市也闭幕了因此我迅速变得很清闲那段时间我的那位郑老师和我深谈了好几次她问我和副总编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说是亲戚介绍的我和他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郑老师说:“我不好跟你多说什么但小林其实你现在就可以注意一下其他报社有没有招聘的信息毕竟你在报纸上也发了60多篇稿件了拿出去应聘也算有些分量”我说:“再等等看吧”郑老师说:“其实像你还算蛮聪明的我到觉得你做记者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我有个表弟在房地产公司做原来就是卖楼的现在做得也很不错了”郑老师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房地产对于石宁的百姓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8年后的今天我不得不佩服郑老师的高瞻远瞩了但当时郑老师的这番话只能让我感觉莫名其妙甚至是鼠目寸光
        


        4楼2011-04-14 11:00
        回复
          不过当时我还是对郑老师的话进行了仔细品味的但我品味的重点是她那句:“注意一下其他报社有没有招聘的信息”这好象是暗示我不太可能被留在报社于是在发了60多篇稿件后我出于对自己前途的无限好奇敲开了副总编的办公室门
                  那天副总编对我还算客气但给我的回复依然莫棱两可他说;“现在编制太难了你再实习一段时间等等看看看能不能给你先安排个合同工但现在没人走合同工也不好办”于是最终我从副总编的房门里出来还是没能弄清楚我的转正的事情到底能不能办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那时世界已经开始给我逐步公布了答案只是有点太不显山露水上帝给我的提示是也是一个副总编辑介绍来的实习生他当时实习的是编辑岗位和一个老师一起去编国际新闻版由于我们报社那时候每天都从北京买稿件卖稿方会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发传真过来他经常来取传真我们见面还会打个招呼不过当时我对他选择实习的这个岗位感觉挺奇怪的国际新闻版的技术含量有点太低了而且完全没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我真有点迷惑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5楼2011-04-14 11:01
          回复
            不过对于别人的事情我也没空去想因为我自己开始出事了一家音像出版社一天大早打电话过来指名姓说要告我事情起源于一天前我去法院采访的被外界称为的“石宁第一知识产权案”一位本土知名作曲家状告某音像出版社未经其同意在其出版物中使用了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我当时参加的是法庭的一审过程挺简单的也就是原被告双方各自说了诉讼理由和答辩理由后审判长就宣布休庭了而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说的也就是这事只是车轱辘话反过来说正过来说的问题当天回来后我就把这个稿子写好了郑老师也看过了一遍也说你直接给主任吧没想到第二天发出来就出了问题那天我把其他媒体的关于此事的报翻出来看了一下发现他们写的和我写的内容几乎一摸一样


            6楼2011-04-14 11:01
            回复
              《东洲商报》那个老师“你这么写不怕人告你啊”的提醒在一年后的今天终于发挥了威力现在终于有人指名姓要告我了


              7楼2011-04-14 11:01
              回复
                不过洁婷那天并没有一下子说出这么多话她那天后来跟我重点说的是另一个话题洁婷说:“涛我发工资了1200你缺钱不我给你汇过去?”我说:“不用你自己花吧我上个月分到了600块红包这个月已经搞到700块了我不缺钱而且我还给你买了一个充气的小猪”洁婷说:“多少钱?”我说:“75”洁婷说:“骗人你才舍不得呢快说到底多少钱?”我说:“75能买25个”洁婷说:“这还差不多你要真是75买的我会生气的——你保存好哦等我去石宁发现小猪被你搞坏了就打扁你……”
                        于是那个夜晚我就在被洁婷打扁的期盼中幸福的睡去了
                        石宁的天气和我对洁婷的期盼一样开始逐渐热烈起来了而我的实习记者工作也因为全国书市的来临而变得异常忙碌起来那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出版社都携着畅销书和最新推出的作品云集在石宁国际会展中心7天的时间里新闻发布会、新书签售会、图书定货会层出不穷用一场连着一场都无法准确形容因为很多发布会之间会“撞车”因此我和郑老师不得不分开各自忙各自的晚上的时候再去官方指定的宾馆参加市委宣传部的官方新闻发布会那时候由于时间太赶很多时候我就直接趁新闻发布会的间隙写一些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稿件
                        我那个挂着记者胸牌爬在走廊窗台上写稿子的画面往往让很多参展的人侧目或者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有敬业神的记者只是他们不知我衡量重要稿件的标准其实和红包的厚度很是有关
                


                8楼2011-04-14 1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