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唐朝,一个中国历史上难以超越的时代,不仅是它的富丽堂皇,那个时代的有些女人,以无比的自信,甚至有些狂妄的心态凌驾于男人之上,她们指点江山,妄图开创一个以女人为主导的新时代,颠覆人们对于传统意义上女性的认识,从高宗到玄宗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女人们之间的斗法,成为那个时代宫廷斗争的主旋律。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公主,其权力之煊赫,心态之霸道,生活之糜烂冠绝历史,她就是太平公主。
看电视剧《大明宫词》的时候就逐渐由这么一种想法,这个王朝的世纪命运实际上是掌握在三个女人的手中,武则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她们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小团体,用她们特殊的智慧在引导着大唐的前进。说实话,太平公主这个位置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不像武则天和上官婉儿那样在台前可以风光无限,她在幕后工作,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说明有多少抉择时武则天与自己的女儿商定后做出的,肯定这个女人的工作和奉献,就像今天总得有人在幕后,为台前风光一时的人们默默工作的。但她的野心,也在逐渐地膨胀,当她逐渐爱上政治,并热衷于皇权斗争的时候,她已经把自己推进火坑,尤其是晚年的武则天已经决定百年之后还权于李唐,她还继续做着自己的帝王梦时,她就太傻了,就像一只愚蠢的青蛙,一定要和牛去比赛自己的大小,最终只会葬送自己的命。
太平公主,和历史上很多公主一样,只有姓,没有名。她生在帝王之家,从小深得父母的宠爱,宫中的各种斗争都耳濡目染。逐渐长大,这个女人似乎好的没有学到,没有学到像父亲高宗那样的仁慈,相反是母亲武则天的蛮横,骄纵到学到不少,但真正的精髓——制衡和包容,太平公主看来只学到了皮毛,甚至根本没有。当李隆基开始准备着手除掉她的时候,不知道她作何反应,按照当时的斗争情况来看,太平公主取胜的概率是更大一点的,不知道她是怎们想的,是同情心发作还是不在执着于皇帝的梦想,让她的迟疑断送了她之前的一切努力,也遭致灭顶之灾。皇权斗争,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总是最血腥,最残酷的,结果永远只是单选,成功的人可以主导历史,失败的将被灭族。太平公主死在了离梦想最近的一道石阶上,登上它,太平公主将可以睥睨众生,就像古语所讲“行百里者半九十”,更何况是性命攸关的皇权之争?太平公主还是太嫩了,还是缺少一点冷酷,缺少一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忍,相比她的母亲,太平公主还是很可爱的,有些时候还有那么一点幼稚,充满理想主义色彩,至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比她的母亲武则天可爱,偶尔也会闪烁人性的光辉。女人要搞政治可以,但要有靠山,要懂进退,一味的前冲,不懂曲径通幽,怀有幻想,最终只会死的很难看。
太平公主也是一个感情多舛的女人,嫁了三次,绝望了三次。薛绍因涉及谋反,饿死狱中;武承嗣身陷政治漩涡,无力自保;武攸暨生性谨慎,估计太平公主和她结婚后,两口子也是寡言少语,缺乏交流,更谈不上交心了。感情空虚的女人都是很寂寞的,总想找点乐子,于是一些列男宠便出现在太平公主的后院之中,冯小宝,张易之,只是他们之中的著名代表,还有更多的,估计只是一次性用品的,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用现在的话讲,太平公主包养了很多男人,是伦理绝对不能容忍的,但为什么那个时代就合法化了呢?因为武则天也在包养,而且质量更好,于是历史上又出现了绝无仅有的一幕,武则天和自己的女儿抢夺优秀的男性资源,太平公主估计也记不住自己“被迫”进贡多少男宠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武则天在深宫,机会绝对比太平公主要少,少得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而且这种事情也是极度不光彩的,母女两也只能关起门来干。对于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观念,她们做到了最大意义上的颠覆,这究竟是那个时代男人的荣幸,还是莫大的悲哀?
翻遍浩如烟海的典籍,看过很多武周时代的古装剧,我都难以发现太平公主究竟为历史做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可能劝睿宗保留下上官婉儿的诗稿是唯一能够看到的。这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公主,皇族在中国历史名人簿上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公主们留名青史,大多数是凭借她们温柔如水,抑或是远嫁他乡。真正热衷于政治斗争的,估计也就是唐朝的几位了。太平公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公主干政”的时代,并将这种趋势推向顶峰,随着她悲惨的离去,后代的公主们就算想干,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种能耐了。她是一个悲剧的模板,至少她母亲武则天在登上帝位之前,有一个吕后可以借鉴,她呢?只能是白手起家,我其实很钦佩那些开拓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就是他们的存在,让历史真正的成为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古今,折射人性,从这个角度讲,她还是我心目中一个伟大的女性,尽管很腐朽,但就像有人说的,越是坏的东西,就越有借鉴的意义。
她出生在一个太好的时代,一个太过耀眼的家庭,父母都是帝王,这种尊荣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太好的环境并没有使她拥有一颗容纳天下的心,相反这种优越感逐渐腐蚀并堕落了这样的一个女子,让她变得轻浮,骄纵,自大甚至有些狂妄,有一个好的开始并不一定都有好的结束,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
太平公主,不像她名字那样,要给王朝带来太平之景,要给百姓营造太平人间,相反她,其实只是一把粉饰太平的刷子,为这个浮华的大唐增添一抹悲剧剧色彩,于人,于己;太平公主,其实只是一堵粉饰太平的围墙,庭院深深深几许,锁住的只是残酷血腥的宫廷斗争,人们在一千余年后回望唐初那段盛世时,也要感谢这堵围墙,没有让宫内斗争滔天的巨浪打翻民间富足的生活。
太平公主,太平的盛世下,一个不太平的女人,一段不太平的婚姻,一个不太平的王朝,空留一个悲剧的女人,一个读后只有无尽感叹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