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1993年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占共和国版图的万分之一,辖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45个行政村、48万人口。
高平市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这里工业生产条件优越。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煤、铁、石灰石、陶土、铝钒土等。尤其无烟煤资源得天独厚,地质储量达30亿吨,是国家确定的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年生产能力达1500万吨,年生产总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是重要的煤化工原料基地。这里农业基础较好。耕地总面积58万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为600毫米,无霜期180-200天,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和机械化旱作农业基地、省级黄梨生产基地。这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反映高平古时经济和社会繁荣的寺庙、碑亭、墓葬、民居建筑等历史文化古迹遍布全境,为全省文物大市之一。现整理在册的文物单位达910余处,其中国保单位5处,省保13处,宋金时期以前的古建筑超过长江以南总和。特别是羊头山炎帝文化遗址和长平古战场两大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高平市的投资创业环境十分优越。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太焦电气化铁路、长晋高速公路、207国道连结南北,坪曲线二级公路纵贯全境,境内实现村村通油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十一五”期间还将建设高平至河南新乡的高速公路。电力供应充足,电网结构合理。建有1个220KV、3个110KV和10个35KV变电站,国家投资5.1亿元的500KV和220KV变电站落户高平。城市供水需求基本平衡。建有供水能力3.5万吨的城市第一水厂、第二水厂,开工建设了丹河源头引水和西部供水网络工程,可以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数字高平”初具雏形。全市拥有程控交换机容量近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万户,数据业务用户1.5万户,移动用户6.9万户,移动通讯基站109座,基本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业务功能多样化、网络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整体功能不断提升。在全国800多个县级市中,首家运用863高科技遥感航拍技术,对城市进行了二轮总体规划。广泛引入经营城市新理念,按照“以地生财,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批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综合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务环境高效便捷,投资创业的“洼地”效应显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施“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具备了公正、透明、便捷、高效的投资软件环境。世界500强企业中化集团、全国500强企业天脊集团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相继落户高平。
近年来,高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2001年财政收入1.63亿,2000年2.63亿,2003年3.66亿。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1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1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93元。在全国2012个县中,综合经济实力由638位上升到至350位。2005年,GDP达到48亿,比上年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完成8.6亿元,增长40%。高平市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2003年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第18位,2004年上升到第9位。
“十一五”期间,高平市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振兴县域经济、奋力追赶全国百强为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25亿元。
高平市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这里工业生产条件优越。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煤、铁、石灰石、陶土、铝钒土等。尤其无烟煤资源得天独厚,地质储量达30亿吨,是国家确定的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年生产能力达1500万吨,年生产总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是重要的煤化工原料基地。这里农业基础较好。耕地总面积58万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为600毫米,无霜期180-200天,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和机械化旱作农业基地、省级黄梨生产基地。这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反映高平古时经济和社会繁荣的寺庙、碑亭、墓葬、民居建筑等历史文化古迹遍布全境,为全省文物大市之一。现整理在册的文物单位达910余处,其中国保单位5处,省保13处,宋金时期以前的古建筑超过长江以南总和。特别是羊头山炎帝文化遗址和长平古战场两大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高平市的投资创业环境十分优越。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太焦电气化铁路、长晋高速公路、207国道连结南北,坪曲线二级公路纵贯全境,境内实现村村通油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十一五”期间还将建设高平至河南新乡的高速公路。电力供应充足,电网结构合理。建有1个220KV、3个110KV和10个35KV变电站,国家投资5.1亿元的500KV和220KV变电站落户高平。城市供水需求基本平衡。建有供水能力3.5万吨的城市第一水厂、第二水厂,开工建设了丹河源头引水和西部供水网络工程,可以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数字高平”初具雏形。全市拥有程控交换机容量近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万户,数据业务用户1.5万户,移动用户6.9万户,移动通讯基站109座,基本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业务功能多样化、网络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整体功能不断提升。在全国800多个县级市中,首家运用863高科技遥感航拍技术,对城市进行了二轮总体规划。广泛引入经营城市新理念,按照“以地生财,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批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综合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务环境高效便捷,投资创业的“洼地”效应显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施“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具备了公正、透明、便捷、高效的投资软件环境。世界500强企业中化集团、全国500强企业天脊集团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相继落户高平。
近年来,高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2001年财政收入1.63亿,2000年2.63亿,2003年3.66亿。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1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1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93元。在全国2012个县中,综合经济实力由638位上升到至350位。2005年,GDP达到48亿,比上年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完成8.6亿元,增长40%。高平市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2003年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第18位,2004年上升到第9位。
“十一五”期间,高平市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振兴县域经济、奋力追赶全国百强为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