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古风音乐团队吧 关注:40贴子:370

☆流★—【朝会大殿】—★火☆——每日签到(求人气吖求人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话说介个签到帖为啥叫【朝会大殿】嘞,且听我慢慢道来(其实也没几个字):
    古代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
    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道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倘是君主生病或怠政,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那便是例外了。
    各级地方机关的上班时间,与京朝相似,也有先参加长官主持的会议、然后各自办公的程序。按制度,包括各科书吏、各班衙役在内,所有的“做公”人员,都必须以击响云板七声为号,于每天黎明准时上班,然后书办分别领取各个科室的印章(签押),衙役分别进入各自班次的岗位,以及秘书、侍从开启公堂之门等,亦都有不同的信号,一点不得含糊。
    这是明清的习俗。在此之前,官府的上班信号,还有一个从升旗到击鼓的流变过程。上古时,公府称牙府,各级牙府都有自己的旗帜,称“牙旗”。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八称,古时,凡太守开始办公,皆以“建牙”即升起牙旗作为标志。其后字称讹变,“牙”转为“衙”,办公信号也从建牙变为“衙喏”,就是“兵卒鸣鼓而声喏,每日早晚皆然。……不独州郡如此,其他曹职处往往皆然”。苏东坡《入峡》诗云:“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霸柑。”即此谓也。又,元杂剧《窦娥冤》第二折里楚州太守桃杌令:“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可知元代的衙门,仍以击鼓为上下班的信号。


1楼2011-04-22 00:53回复
    …樾姐…上面那段科普…好长啊…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1-04-22 07:18
    回复
      回复:2楼
      啊嘞,是不是手机看着不方便啊?要不我重开一个?


      3楼2011-04-22 09:32
      回复
        哇…哇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1-04-22 09:32
        回复
          ……


          IP属地:北京5楼2011-04-22 10:26
          回复
            。。。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1-04-23 00:12
            回复
              某乔乖乖来签到~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1-04-23 07:15
              回复
                晕乎。。。


                8楼2011-04-23 08:48
                回复
                  没电的日子真难熬吖~~睡了一天……


                  9楼2011-04-23 21:08
                  回复
                    签到~嘿嘿


                    IP属地:北京10楼2011-04-24 21:04
                    回复
                      555,我今天就睡了不到四个小时……


                      11楼2011-04-24 22:09
                      回复
                        不是吧……不到四个小时……为神马啊


                        IP属地:北京12楼2011-04-25 22:57
                        回复
                          考试呗,万恶啊……


                          13楼2011-04-25 23:06
                          回复
                            签个到~~啊……


                            14楼2011-04-26 15:51
                            回复
                              我好饿……


                              IP属地:北京15楼2011-04-26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