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演讲者:关承华(北京市育英中学高级老师)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办者:国家图书馆
■演讲者小传
关承华,从教30年,担任班主任25年,海淀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2003年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多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受学生欢迎,被家长认可的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著书《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两部。
■编者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教师节,《原声讲堂》版特选发一位在中学从教30多年高级教师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是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剖析孩子们的烦恼,解答家长们的困惑。
在中国,“更年期”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之间的碰撞,一直以来十分激烈,甚至在家庭、在社会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成为一个非谈不可的话题,非治不愈的顽疾。关承华老师在演讲中分析了这一矛盾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理解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
演讲中,关老师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例如,“家庭教育仅靠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绝对不行的”,还要“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高明的家长会倾听”;“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青春期阶段孩子对异性的向往、追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与孩子的品质无关”等等。
关老师的观点来自于教育实践,对广大的家长有着很大的启示性。
家庭教育仅靠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绝对不行的。家长请好好学习,学习怎么做父母,学习怎么爱孩子,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
由于我30多年来始终从事的是初、高中教育,接触的学生从年级来说是从初一到高三,从年龄来说是12—18岁;家长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这时的孩子们基本处于青春期前后,思维活跃,渴望独立,逆反心理极强。而家长人到中年,或事业有成,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碌碌无为,更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父母们绞尽脑汁,按照自己的愿望,采取各种自认为应该有效的方法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陪读、请家教、物质奖励、唠叨、责骂、收电脑、掐电话——等等均不奏效后则发出无奈的叹息“这会儿的孩子怎么了?”而孩子们却以不屑的口气一言以蔽之:“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表面看似两个不同生理时期的碰撞,其实包含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困惑与无奈。
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就是这“非常时期”的“非常状况”。尤其在完成了《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这本书后,全国各地许许多多家长,带着无尽的烦恼与困惑,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我,希望通过我帮助她们治治孩子的“病”。
但是,凡是找我来咨询、求助的家长,凡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束手无策的父母,只要引导他们稍作反思,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根儿,其实在他们自己身上。在不断地接待、倾听、协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仅仅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还不够,因为孩子的教育是有时效性的,时不可待,否则就有可能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于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观点作为一种逻辑关系,逐渐浮现在脑海中,因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下,家庭教育仅靠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绝对不行的,今天中国“关于70后的讨论”,“80后现象”,最近又在讨论“90后的孩子怎么教”,已经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的态度是:想要孩子吗?准备当父母吗?对你的孩子有期望值吗?如果是肯定的回答,就请好好学习,学习怎么做父母,学习怎么爱孩子,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虽然中国古话说“有苗不愁长”,但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歪瓜裂枣”不是?
■演讲者:关承华(北京市育英中学高级老师)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办者:国家图书馆
■演讲者小传
关承华,从教30年,担任班主任25年,海淀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2003年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多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受学生欢迎,被家长认可的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著书《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两部。
■编者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教师节,《原声讲堂》版特选发一位在中学从教30多年高级教师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是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剖析孩子们的烦恼,解答家长们的困惑。
在中国,“更年期”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之间的碰撞,一直以来十分激烈,甚至在家庭、在社会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成为一个非谈不可的话题,非治不愈的顽疾。关承华老师在演讲中分析了这一矛盾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理解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
演讲中,关老师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例如,“家庭教育仅靠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绝对不行的”,还要“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高明的家长会倾听”;“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青春期阶段孩子对异性的向往、追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与孩子的品质无关”等等。
关老师的观点来自于教育实践,对广大的家长有着很大的启示性。
家庭教育仅靠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绝对不行的。家长请好好学习,学习怎么做父母,学习怎么爱孩子,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
由于我30多年来始终从事的是初、高中教育,接触的学生从年级来说是从初一到高三,从年龄来说是12—18岁;家长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这时的孩子们基本处于青春期前后,思维活跃,渴望独立,逆反心理极强。而家长人到中年,或事业有成,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碌碌无为,更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父母们绞尽脑汁,按照自己的愿望,采取各种自认为应该有效的方法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陪读、请家教、物质奖励、唠叨、责骂、收电脑、掐电话——等等均不奏效后则发出无奈的叹息“这会儿的孩子怎么了?”而孩子们却以不屑的口气一言以蔽之:“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表面看似两个不同生理时期的碰撞,其实包含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困惑与无奈。
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就是这“非常时期”的“非常状况”。尤其在完成了《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这本书后,全国各地许许多多家长,带着无尽的烦恼与困惑,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我,希望通过我帮助她们治治孩子的“病”。
但是,凡是找我来咨询、求助的家长,凡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束手无策的父母,只要引导他们稍作反思,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根儿,其实在他们自己身上。在不断地接待、倾听、协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仅仅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还不够,因为孩子的教育是有时效性的,时不可待,否则就有可能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于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观点作为一种逻辑关系,逐渐浮现在脑海中,因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下,家庭教育仅靠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绝对不行的,今天中国“关于70后的讨论”,“80后现象”,最近又在讨论“90后的孩子怎么教”,已经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的态度是:想要孩子吗?准备当父母吗?对你的孩子有期望值吗?如果是肯定的回答,就请好好学习,学习怎么做父母,学习怎么爱孩子,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虽然中国古话说“有苗不愁长”,但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歪瓜裂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