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言文翻译九大易错点
翻译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除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警惕以下几个错误。
误译文言实词
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2006年高考天津卷)〔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①读“nán”,困难,与易相对;②“nàn”,责难,责备。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例: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北史·裴侠传》)(2005年高考全国卷I) 误译: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记考虑公事,由于听到了大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坚定吗?
“恪”是翻译本句的一个得分点,意为“谨慎”,译为“坚定”是错误的。 应译为: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记考虑公事,由于听到了大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
翻译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除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警惕以下几个错误。
误译文言实词
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2006年高考天津卷)〔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①读“nán”,困难,与易相对;②“nàn”,责难,责备。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例: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北史·裴侠传》)(2005年高考全国卷I) 误译: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记考虑公事,由于听到了大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坚定吗?
“恪”是翻译本句的一个得分点,意为“谨慎”,译为“坚定”是错误的。 应译为: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记考虑公事,由于听到了大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