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的恩宠吧 关注:6贴子:244
  • 11回复贴,共1

艰难而充满乐趣的挑战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前进的力量。” 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向着理想前进是清华和北大人最朴实的成功之道,而勤奋则是他们最根本的生存法则,只有凭借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成功的种子才会在嫩绿的枝头发芽开花,向春天昭示出自己的勃勃生机。



1楼2011-04-27 21:57回复
    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那篇名为《君子》的演讲为清华优良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清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近百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已经演变成一种战胜苦难、锐意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而北大,则在战火硝烟中挺起做人的脊梁,勇往直前地追求着人生的理想。事实证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只有在时代的变迁中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才能在惊涛骇浪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楼2011-04-27 21:57
    回复
      烈日暴晒,百合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失去了神采。只有向日葵对炎炎赤日毫不在意,阳光越是强烈,它开得越是灿烂,越是热情,越是旺盛。而选择枯萎还是盛放,完全取决于向日葵自己。苦难也是如此,它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低人格。这完全取决于每个青少年自己的选择,专心于路,别专心于困难,希望之神就会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
      


      3楼2011-04-27 21:57
      回复
        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这个时代是一个呼唤创新思维的时代,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让整装待发的青少年一起跟随他们创新的脚步,做新时代的领航者吧。


        4楼2011-04-27 21:58
        回复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惊涛骇浪,百转千回,清华和北大在史无前例的苦难、曲折、坎坷中奋斗并前进着。它们从惊涛骇浪中走来,染着烟尘,浸着鲜血,依然高昂着头颅。俗话说“人可以被杀死,却不能被打败”,每段历史都会赋予青少年不同的责任,只有像清华北大人那样勇敢地擎起我们肩膀上的重担,才能在风雨中迎来希望,等来辉煌。
          


          5楼2011-04-27 21:58
          回复
            白天对于懒惰者等于黑夜,黑夜对于勤奋者等于白天。懒惰者等待机遇,勤奋者创造机遇。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在人生这块沃土下,埋藏着无数装满宝藏的秘密之门,只有通过充满智慧的耕耘,才能找到那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钥匙。古往今来,清华北大那些声名远播、流芳百世的大师们所取得的成绩不是靠天赋、侥幸或者所谓的“聪明”,而是得益于旁人意想不到的艰苦学习和劳动。
            


            6楼2011-04-27 21:58
            回复
              知识是智慧的强大后盾,它能帮助青少年窥探到智慧的一角。不管是清华人还是北大人,对于知识的渴求都是近乎贪婪的,而正因为这种“贪婪”,才让他们拥有了渊博的学识,摘取了成功的桂冠。清华、北大有很多“书虫”,他们在消化知识的同时,又吐出了智慧与真理,为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7楼2011-04-27 21:59
              回复
                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变得黑暗。”真正的幸福不是金钱的丰足和物质的享受,而是能够明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并按照自己的渴望去生活。北大人往往乐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超脱于金钱、名利、世俗之外,把自己的感动带给每一个人;清华人则喜爱在奉献爱心和收获真爱中过着一种淡然、平和、感恩、幸福的生活。当阳光洒遍大地,春天到了,花儿开了,鸟儿歌唱了,这个世界一片温情。那么,我们为何不用一颗晶莹剔透的心去感受阳光,感受温情,感受这个春色满园的世界呢?
                


                8楼2011-04-27 21:59
                回复
                  这真是一块圣地。数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


                  9楼2011-04-27 22:00
                  回复


                    10楼2011-05-02 16:30
                    回复


                      11楼2011-05-02 16:31
                      回复


                        12楼2011-05-02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