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扰”?
自我又是如何**扰的呢?
首先,“我”、“自我”、“我自己”等等名字无法指出实质的东西。
通常,当你为某种事物命名时,
总有个东西存在,因此能为“它”取名,
但是提到自我的时候,自我在哪里,而它又是什么呢?
仔细考量一下,我们就会了解:
当我们说“我”的时候,连自己也不清楚“我”指的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一边说“我”,一边手指着自己的胸部,
标示“我”就住在这个肋骨笼中。
如果有人踩到了我们的脚,
我们会说:“你踩得我好痛!”——
“我”又变到脚趾上去了。
这表示我们对于“我”到底是指什么并不确定,
同时,“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挥所或发源地。
如果你打电话给好朋友,你可能会说:“喂,是我啊!”
好像确定沿着电话线传播的声波就是你。
如果女朋友离你而去,你可能会告诉别人:
“当我失去她的时候,也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
这表示“你”是可以分割的,
“你”的各部分不一定都在同一个身体内。
这些话看起来可能没什么,但以较深的层次来看,
它们表示了我们对于自己是谁?
是什么?在哪里?隐藏着疑惑。
造成这种疑惑的根本原因在于:
我们一直感到自己是实质且真正的。
特别是当我们情绪爆发的时候,
这种真实感这样地强烈,
以致于我们顺理成章地认为有个实体的东西存在,
而不是幻觉,也不是由歪曲看法所引起的错误见解。
问题还不只是幻觉而已!
由于我们太习惯它了,因此不知道除了它之外还有什么——
所有的生命都以它为根本。
我们在自我上投资庞大,
所以与它片刻不离,
而且不惜代价地保护它。
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拿来擦亮这一付琥珀色的眼镜,
设计美丽的新镜框,
一直相信事物透过眼镜所显现的样子就是事物的本性。
因为我们执着于这种幻觉,
又缺乏任何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自我不是个幻觉,
所以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收集某些情况下的证据,
以证明自我的存在。
有一种证明的方法,就是创造出一个自我可以比对的“对方”,
这是以证明客体存在的方式,
间接地证明了主体的存在。
没有主体也就没有客体,
因此只要客体存在,主体也必定存在
(简单地说,我们现在是以自我为主体、现象界为客体,
而不是前面“以自我同时当主、客体”的情况。
然而,这两种情况并没有真正的差别,
因为以现象界作为客体,
只不过是把原来以自我作为客体的观念加以延伸,变成比较复杂的状况)。
自我又是如何**扰的呢?
首先,“我”、“自我”、“我自己”等等名字无法指出实质的东西。
通常,当你为某种事物命名时,
总有个东西存在,因此能为“它”取名,
但是提到自我的时候,自我在哪里,而它又是什么呢?
仔细考量一下,我们就会了解:
当我们说“我”的时候,连自己也不清楚“我”指的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一边说“我”,一边手指着自己的胸部,
标示“我”就住在这个肋骨笼中。
如果有人踩到了我们的脚,
我们会说:“你踩得我好痛!”——
“我”又变到脚趾上去了。
这表示我们对于“我”到底是指什么并不确定,
同时,“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挥所或发源地。
如果你打电话给好朋友,你可能会说:“喂,是我啊!”
好像确定沿着电话线传播的声波就是你。
如果女朋友离你而去,你可能会告诉别人:
“当我失去她的时候,也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
这表示“你”是可以分割的,
“你”的各部分不一定都在同一个身体内。
这些话看起来可能没什么,但以较深的层次来看,
它们表示了我们对于自己是谁?
是什么?在哪里?隐藏着疑惑。
造成这种疑惑的根本原因在于:
我们一直感到自己是实质且真正的。
特别是当我们情绪爆发的时候,
这种真实感这样地强烈,
以致于我们顺理成章地认为有个实体的东西存在,
而不是幻觉,也不是由歪曲看法所引起的错误见解。
问题还不只是幻觉而已!
由于我们太习惯它了,因此不知道除了它之外还有什么——
所有的生命都以它为根本。
我们在自我上投资庞大,
所以与它片刻不离,
而且不惜代价地保护它。
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拿来擦亮这一付琥珀色的眼镜,
设计美丽的新镜框,
一直相信事物透过眼镜所显现的样子就是事物的本性。
因为我们执着于这种幻觉,
又缺乏任何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自我不是个幻觉,
所以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收集某些情况下的证据,
以证明自我的存在。
有一种证明的方法,就是创造出一个自我可以比对的“对方”,
这是以证明客体存在的方式,
间接地证明了主体的存在。
没有主体也就没有客体,
因此只要客体存在,主体也必定存在
(简单地说,我们现在是以自我为主体、现象界为客体,
而不是前面“以自我同时当主、客体”的情况。
然而,这两种情况并没有真正的差别,
因为以现象界作为客体,
只不过是把原来以自我作为客体的观念加以延伸,变成比较复杂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