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在北京电视台录节目时,朱大哥唱的几首歌发挥得都非常好,效果完全没有下降。
除了开场和与于老师合作的两个环节是完整演绎了滚滚长江和沂蒙小调两首歌。另有一个环节是歌迷“点歌”。观众点了驼铃、乌苏里船哥,送别,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除了滚滚和沂蒙山小调,其他多数都只唱了一段。
我注意到还有一些细微的变化,那就是有些地方的处理带有朱大哥自己的风格了。比如说。滚滚长江里最后一个“笑”字,他唱时他没有像原唱那样“笑~ao~ao”这样处理,而是唱成了一个平直的音,即“笑ao—”。我理解是朱大哥意在尝试有一点变化,而不是全盘照搬杨洪基老师的唱法。
《九九那个艳阳天》是头一回在音响效果比较好的环境下听到,非常好听,美妙。
《乌苏里船歌》朱大哥谦虚说这首是高声唱不好,但事实上唱得非常好,很完美。
《驼铃》在某一个高音处有一个轻微的破音,非常细微,那是我注意到的全场唯一的一点小小的缺憾。
《送别》唱得也很好,不过的确不如大哥2009年那个白衬衣视频中唱的那泉水淙淙般的清透感,可能跟朱大哥较为疲劳的状态有一定关系,但整体没有缺陷。
PS:朱大哥在台上的确跟在台下判若两人,光芒四射。作为观众,虽然听到美妙的歌声十分震撼,但与此同时却不断走神,一方面可能是舞台灯光太强烈了。另一方面,我是又想着听,又想着要看,还想着要不要拍。于是颇有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感觉。呵呵。
除了开场和与于老师合作的两个环节是完整演绎了滚滚长江和沂蒙小调两首歌。另有一个环节是歌迷“点歌”。观众点了驼铃、乌苏里船哥,送别,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除了滚滚和沂蒙山小调,其他多数都只唱了一段。
我注意到还有一些细微的变化,那就是有些地方的处理带有朱大哥自己的风格了。比如说。滚滚长江里最后一个“笑”字,他唱时他没有像原唱那样“笑~ao~ao”这样处理,而是唱成了一个平直的音,即“笑ao—”。我理解是朱大哥意在尝试有一点变化,而不是全盘照搬杨洪基老师的唱法。
《九九那个艳阳天》是头一回在音响效果比较好的环境下听到,非常好听,美妙。
《乌苏里船歌》朱大哥谦虚说这首是高声唱不好,但事实上唱得非常好,很完美。
《驼铃》在某一个高音处有一个轻微的破音,非常细微,那是我注意到的全场唯一的一点小小的缺憾。
《送别》唱得也很好,不过的确不如大哥2009年那个白衬衣视频中唱的那泉水淙淙般的清透感,可能跟朱大哥较为疲劳的状态有一定关系,但整体没有缺陷。
PS:朱大哥在台上的确跟在台下判若两人,光芒四射。作为观众,虽然听到美妙的歌声十分震撼,但与此同时却不断走神,一方面可能是舞台灯光太强烈了。另一方面,我是又想着听,又想着要看,还想着要不要拍。于是颇有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感觉。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