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日光唱歌吧 关注:37贴子:2,020
  • 8回复贴,共1

「指尖有束阳光-」城市与日光倾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是写城市的歌,风格大有不同。城市让人听着很high,而日光倾城则让人听着很depressed.
阿悬是一个超然的人。或许,那是南国中泥土的气息赋予的。
卡奇是忧郁的。或许,他们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态。
有时候真在想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文化沙漠的时代。娃娃,台湾的;阿悬,台湾的;陈绮贞,台湾的;连周董都是台湾的。电视剧鲜见当代的题材,不是谍战就是韩剧。
以前有人让我写同学录,问到我最喜欢的书,我竟不知道如何回答,“惭愧,没读过什么书”。
文化,一方面是接受,另一方面是创造。有时我们只在做前者;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一个也没有。我们懒得思考。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其实我觉得我挺超然的(恋self),其实,“不安往往是来自我的内心”。我还差得很远。



1楼2011-05-06 17:18回复
    都是城市,为什么态度差别如此大?Please think.


    2楼2011-05-06 17:20
    回复

      你听过卡奇社的《神奇星》吗。
      “覆没的手掌
      城市的绝望,与我无关
      仰浮的喘息
         城市的希望,与我无关
      世人在厌倦,再无力倾诉
         他漫无目的地找寻
         匆忙地绽放
         悄悄地死亡
      疯狂在案,静在覆亡”
      嗯,这只是一段,可是足以表达一种思想形态,面对明亮喧嚣的城市,有时,我们的耳边十分嘈杂;有时,我们感觉世界都安静了。
      城市,我们爱,爱是不爱。
         在城市里奔走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一副行尸走肉,我们被高楼的阴影笼罩着,我们被肮脏的废气包围着。我们开始怀念,有那么一个南部村庄,里面有俨然的平房,有好闻的炊烟。我们向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们渴望逃离城市。
         可是到了乡村,更多的人开始厌恶土气的平房,讨厌的炊烟。动物虫鸣成了噩梦。这时候,人们开始怀念,有那么一座东方大城,里面有前卫的高楼大厦,有方便时尚的大商场,怀念烛光晚餐,甚至连肮脏的废气也开始变得可爱。
         所谓精神享受终于屈从在现实物质的脚下,无可避免。
         于是所谓先进文化被人们抛在了一边,毕竟我们的工作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说白了,就是钱。
         所有在城市行走的人们都像浮云,一不小心就失重,一不小心就失去存在感。
         然而城市依然喧嚣。
         一度觉得阿悬和颗粒的声音有些相似。
          经过旋律与内容的洗涤以后,这种感觉渐然消失。
         我想,阿悬是站在城市里看城市,而颗粒是从城市走出来,在喧嚣的后面看城市。
         我想,我们并不是生活在文化的沙漠,恰恰我们生活在文化的城市。
         然而,更多的文化被丢在的城市的角落里,如颗粒,waa,班长,张悬。喧闹和聒噪开始流行,比如**,**,**。**。
          我想我还是没有勇气去在这么一个公众的地方当面指责那些大众文化,毕竟我还不能做到那样漠然世俗的眼光。
         又或者,我已经漠然了,以至于我不屑于去指责。
         我在城市中长大,成为凡人,我依赖城市生存。
          创造需要境界与心,需要书与笔的结合。
          创造都是痛苦的,就像艺术一样。
         是坐以待毙,还是忍痛投身。
         是依赖这城市,还是控制的城市对自己的控制。
         我们都是城市的孩子啊,我们需要创造。
      


      IP属地:广东3楼2011-05-06 20:18
      回复
        城市我们爱还是不爱


        IP属地:广东4楼2011-05-06 20:19
        回复
          从莫奈,到梵高,再到蒙克。物质生活在不断进步,而艺术所表现的则日益疯狂。在很多时候,精神与物质是捆绑到一起的。
          而我们,一只只蚂蚁,爬行在这道路上,随时会被踩死。个人总是有种孤立感,危机感。而经历的多了,这种危机感也变的麻木了。然而,我们并不是真的不在乎这一切了,而是我们假设自己不在乎,高傲的说服自己不在乎。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前几天脑中总是充斥者神奇星的旋律,今天才知道歌词(我又没好好听歌词
          我们或许是冷漠的一代,或者是冷漠的一群人,但我们依然活在方格里,天生的,不可避免的。
          我觉得不能脱离阿悬与卡奇的生活背景来说。不过,我知之甚少。
          或许,“落在土地上的,腐败后,成为肥沃”。We could only be an on-looker.
          沙漠中,才有胡杨,尤其是枯死的胡杨。
          我想你是在刚真正接触流行音乐时就听到独立音乐了吧?
          谢谢加精。本人第一个精品呀……
          


          5楼2011-05-06 21:20
          回复
            我很喜欢梵高,可是这种喜欢很纠结。
            他走在思想的前端,他死在别人的前面。他有勇气自杀,他没勇气活着。
            生要比死更需要勇气啊。
            前面说过,漂泊在城市里的人都是浮云,一不小心就死去了存在感,也许,这就是麻木的根源。
            我觉得每个人都给自己画了一个范围。
            有的人给自己画圆,他们觉得这样空间会大,会更有安全感。可是,在这样一个处处相同的圆中,只有无穷无尽奔走的日子,没有终点。
            有的人给自己画方格,他们喜欢曲折,却又不敢太曲折。没有到一个角,他们会喜悦,会失落。走到最后一个方格,他们死在了角落,死在了追逐。
            其实每个人都是命运或者生活手里滑落的粉末,不停滑落,最后终于会尘埃落定。
            隐秘的病症只有依靠死亡才能痊愈,但愿能像白杨树一般,也但愿能不像白杨树一般。
            我对大众音乐有些抵触,嗯,除了小众歌曲,我更喜欢老一点的歌曲。


            6楼2011-05-06 22:00
            回复
              老一点的轻音乐


              7楼2011-05-06 22:00
              回复
                你们深刻了 我只是了路过的


                IP属地:天津8楼2011-05-07 09:32
                回复
                  得承认我是坐以待毙的。同化,然后异化,我什么都不知道。表面上看我与别人相处的很好,实际上我们之间有一层看不见的墙。其实或许每个人都是这样。We needn't be too cynical.
                  我不愿意给别人造成压力或不安感,虽然有时这是事实,不过比以前还是强些。
                  我们依赖城市生存,但也不屑与它的某些方面。正如看到报纸上的负面新闻,看到空洞的文章,如同没看见。


                  9楼2011-05-07 1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