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1日漏签0天
高沙吧 关注:8,929贴子:85,28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高沙吧
>0< 加载中...

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节选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三章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性课题,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到2015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2250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19.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标准良田建设,大力实施52个县1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核心的新增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动农业生产田园化、水利化、良种化、信息化和机械化。严格保护耕地和后备耕地资源,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地力,提高旱涝保收高标准稳产农田比重。加大超级杂交稻、高档优质稻育种培育推广力度,持续提高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因地制宜发展旱杂粮。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加强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和储运安全。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构建以长株潭都市农业圈、环洞庭湖适水农业区、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带和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地生态农业带等为重点的农业主体功能区,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奠定农业规模发展总体格局。发展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探索规模化经营激励政策。推进优质粮食、优质蔬菜、双低油菜、优质棉花、品牌柑橘、品牌茶叶、生猪、家禽、草食动物、淡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推进长沙县、屈原区、鼎城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县(市、区),以及一批出口导向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三品一标”认证比例达80%左右。
专栏3:湖南省大宗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
大宗优势农产品
粮食:实施以改造1500万亩中低产田为主的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实施以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推广为主的湘米产业提升工程。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00万亩左右,优质水稻达430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油料:到2015年,油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200万亩,产量提高到260万吨。建设高产油茶800万亩,茶油总产超过30万吨。
蔬菜:在市州郊区以及重要县城郊区建设标准化专业基地,蔬菜面积达2000万亩。
畜禽水产:建设50个生猪基地县,出栏生猪达8200万头。家禽出笼7亿羽。肉类总产量700万吨,禽蛋产量110万吨,水产品产量230万吨。
名优果茶:在国家及省优势县,建设万亩茶叶良繁基地,150万亩高标准茶园,茶叶总产量达15万吨。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柑橘总产量达500万吨。
天然纤维:建设180万亩高产棉田基地、100个万亩高产优质棉示范片、8个优质高产苎麻示范基地,以及8个优质桑生产基地、10个优质茧原料基地。



2025-05-21 08:38:15
广告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地方特色农产品
水果:主要包括麻阳冰糖橙、新宁脐橙、洞口雪峰蜜橘、石门柑橘、浏阳金橘、泸溪椪柑、靖州杨梅、湘西猕猴桃、江永香柚、娄底突尼si软籽石榴等。
茶叶:主要包括安化黑茶、君山银针、桃源野茶王、保靖黄金茶、张家界茅岩莓茶、梅山毛尖等。
经作:主要包括湘潭湘莲、江永香芋及香姜、祁东黄花菜、桂阳烤烟、邵东玉竹、邵阳百合、常德朝鲜蓟、怀化葛根、沅江苎麻、衡东贡椒、桃江楠竹等。
药材:主要包括浏阳绞股蓝、隆回金银花、慈利杜仲、永州栝蒌等。
畜禽:主要包括宁乡花猪、新晃黄牛、湖南黑猪、湘中黑牛、东安鸡、雪峰乌骨鸡、衡阳湘黄鸡、临武鸭、攸县麻鸭、武冈铜鹅、炎陵白鹅等。
水产:主要包括沅江清水银鱼、湘阴湘云鲫种苗、张家界大鲵、洞庭湖闸蟹、汉寿甲鱼、资兴东江鱼等。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1.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进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农产品优势资源,引导加工企业和产能向优势农副产品产区集聚,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油料、肉食、水产、茶叶、果蔬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构建产供销、工贸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核心骨干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培育知名品牌,注重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提高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重点建设生猪产业化、品牌茶叶提升、优势水果产业提升和环洞庭湖优质水产品开发等重大产业化工程。到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7500亿元以上,农产品原值与加工产值比调整到1:1.9,培育50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2. 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种业做大做优,促进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重点实施优质粮棉油、种禽、生猪等良种繁育工程,建设80万亩种子生产基地,60个种质资源繁育场。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加强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推进劳动过程机械化,扶持农机合作组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100万千瓦。整合农技推广资源和力量,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2015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8%以上。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推进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抓紧建设一批特色化、规模化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国家重要的稻谷、生猪、食用油等战略储备基地,构建供销系统农资储备配送网络和农产品加工购销网络。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超市、学校等对接。推进长沙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建设。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四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把优化城镇布局与培育城市群主体形态结合起来,把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提升以城促乡辐射带动功能结合起来,促进城镇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第一节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推进形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市州中心城市为骨干、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
31. 培育壮大城市群
把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推动城市群向心发展、融合发展,统筹协调区内城市功能和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资源配置和利用、生态保护和建设,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联建共享,加快将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群,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将岳阳建设成为我省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推进郴(州)资(兴)桂(阳)“两型社会”示范带、怀化鹤(城)中(方)洪(江)芷(江)经济一体化、衡阳西(渡)南(岳)云(集)大(浦)经济圈、永州冷(水滩)零(陵)祁(阳)经济圈和邵阳东部城市群发展。到2015年,长株潭城区人口达500万以上,衡阳、株洲、湘潭发展成为城区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
32. 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把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支点,立足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进一步加强市州中心城市基础建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城市能级,形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强化常德、郴州、怀化、永州等省际边界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推进与周边省份交通、旅游、商贸、物流、人流的有效对接。积极挖掘现有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的中小城市,推动具备条件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成为新的区域次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
33. 积极发展小城镇
把小城镇作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积极做大做强县城,引导县域次中心镇发展。加强县城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交通枢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强化聚集能力,支持一批县城发展成为中小城市。结合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名镇创建等,积极实施县域中心镇和次中心镇提质扩容计划,统筹水、电、气、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功能型、特色型精品小城镇,成为向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中心。到2015年,60%以上的县城城区人口规模超过10万。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二节 加强城镇建设管理
适应农村人口向城镇加速聚集的趋势,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加速提升的需要,加强城镇建设科学引导,创新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34.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适应城市扩张、功能提升的要求,提高城市就业承载力,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城市服务经济,强化产业支撑,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以交通、水电、通信为重点,积极实施城市路网工程、清洁能源普及工程、大中城市供水设施提质改造和第二水源工程,加强电力、信息、人防、防灾、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化、立体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承载力,配套完善面向大众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积极关注城镇弱势群体。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逐步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加强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和森林、湿地、水体生态系统保护,适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人文环境。
到201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000公里,大中城市供水水质全面满足新国标要求。
35.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强化城镇化规划管理,加快建立以城镇化发展规划为基础,城市规划和市县空间规划为支撑的城镇化规划体制。强化对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投资市政公用事业。积极探索城镇管理新模式,加强部门联动,建立集社会管理、经济运行、文化生活、环境卫生、应急处置、治安防控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积极创新城镇管理手段,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和运行效率,让更多的人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三节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36.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努力消除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规划,积极制定和实施城乡一体的新型村镇布局和建设规划,以县域为单元,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三规融合”。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城乡联动的县域经济体,推动适宜农村发展的工业、服务业项目向农村布局,提高城乡产业关联度和经济融合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重点,支持城市公共设施向村镇延伸,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布局和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将征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和进入城区定居的农业户口人员纳入城镇就业管理体系,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平等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改变城乡分离、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制度,推动城乡结对帮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逐步提高土地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推动湘潭、汉寿、嘉禾、冷水江等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
37.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加快建立分类有序的农民工市民化推进机制,逐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优先解决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问题,对于暂不具有落户条件的农民工,积极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实施进城农民工安居乐业工程,开展农民工公寓及廉租房建设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纳入公共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提高农民工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探索建立转户农民宅基地、承包地有偿退出和置换城镇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相互衔接的社保体系,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开辟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5年累计实现500万农村人口市民化。
38.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扩权强县,稳步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大力支持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工业、农业、科技和物流园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小区,促进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在建设用地、人才科技等方面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推进“万企联村”行动,激活县域各类创业资源。


2025-05-21 08:32:15
广告
  • 高沙一员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图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高沙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