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靡菲斯特是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的重要角色。传统观点将其当作恶的化身,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代表一种否定精神。实际上靡菲斯特的形象并不全是反面的。他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甚至具有某些后现代主义特征。
关键词:靡菲斯特 性格 后现代
靡菲斯特是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代表的靡菲斯特精神,作为浮士德精神的对立面,对浮士德追求理想的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靡菲斯特身上集中了黑暗,愚昧,毁灭等恶的特性,但是他又并非西方传统悲剧中的“反派人物”,并不只起着毁灭善与美的反面作用。“吸毒靡菲斯特的台词,令人无不惊讶地发现:他对于理想主义的嘲弄,对于黑暗的赞美,以及他认为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空’与‘无’的虚无主义观念,他那种既无感伤,更无激情,对任何事都采取嘲讽和幽默的态度,同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某些思想直接相通。”[1]靡菲斯特的形象是复杂多变血肉饱满的。他的性格的复杂相与丰富性甚至超过了浮士德,体现出许多现代主义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一靡菲斯特与解构
靡菲斯特首先是一个反传统的叛逆形象。对上帝权威的挑战,对人类理性的嘲弄,无不显示出一种彻底的怀疑主意与虚无主义。它对追求终极价值嗤之以鼻,对浮士德的理想主义不屑一顾。他奉行及时行乐的原则,消解崇高,反叛权威,阉割信仰与永恒,这一切都与二十世纪后期的解构主义颇为相仿。解构主义要消解几千年来的西方传统文化,否定一切终级永恒的东西,连历史,真理都被视为“话语权威”的产物。在他们看来,一切传统意义上对崇高事物的信念都是话语的短暂产物,是无足轻重的,不知的真诚,严肃地对待。靡菲斯特在《浮士德》中的言行经常体现出这样一种倾向。
靡菲斯特对传统的审美观念持否定态度。他对我们一般人认为的美不屑一顾。当希腊美女海伦出场时,他说:“这就是她!我觉得后不在乎,她虽然长得漂亮,我却不敢兴趣。”[2]这与浮士德立即为海伦倾倒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靡菲斯特虽然不喜欢海伦,却乐于和丑陋的女妖肆意调情并认为他们是美的,“在这昏光朦胧之处,你们像是漂亮的美女”。[3]这种以丑为美的思想试图消解传统的审美观念。靡菲斯特对浮士德的理性精神也进行了否定与嘲弄。当浮士德因海伦而昏倒后,靡菲斯特嘲讽说:“现在瞧吧,收到傻瓜的拖累,结果连恶魔自己也跟着倒霉。”[4]然后照例无奈地将浮士德扛在肩上。靡菲斯特虽然是上帝的仆人,却蔑视其权威,把上帝创造的人嘲笑为可怜的存在,对上帝身边的天使更是不留情面地讽刺道:“也是些恶魔,但戴着些面具。”[5]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靡菲斯特应当算是一个否定一切权威,传统乃至一切既存社会体制和理论的解构主义大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