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的确是一项十分迷人的乐器,个人认为它真正迷人之处在于仅仅六条弦的简单构造,却能发出从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共鸣。正因如此,它吸引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吉他爱好者,不断地努力练习、积极研究。
一幌眼已接触吉他二十多个年头,两年前结束了国外七年拜师求艺的旅程。回到国内后,看到年轻一辈的吉他学子们,仍旧继续地在台湾燃烧这股热情,心里深受感动。同时感谢对台湾吉他音乐有着强烈使命感的林显东先生、游步斌先生,目前他们正积极地筹划出版台湾吉他演奏家传记一书。而显东兄特别热情约稿,希望在附录中登录篇对台湾吉他爱好者有所帮助的文章。本来写文章对文采不佳的自己是项苦差事,但盛情难却之下,也鼓起勇气,写些东西,希望能将自己一些学琴的心得分享给所有的吉他朋友们。
当位「智能型」的吉他手
在台湾一般学吉他的人,大部份是从高中,甚至上大学以后参加社团才开始,起步比较晚。但是学音乐并不是像跑百米的竞赛,而像是场马拉松。相信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寓言,到最后得胜的是坚持到底的乌龟。所以每天保持适量的练习和进步,即使是一小步,有天也会登上音乐的顶峰,看到更宽广的天空和景色。
记得二十八岁那年到乌拉圭和亚贝尔.卡雷巴洛大师(Abel Carlevaro)开始了第一课。他叫我弹一些东西给他听,结果我挑了难度颇高的巴哈BWV998之赋格,弹完之后,大师对我说:「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吗?」然后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头说:「从现在开始,你要训练的是这里(头脑)!如果你能找到自己问题在哪里,自然会找到答案。」
我想这句话指出了所有学习吉他者的努力目标。在台湾有许多「苦练型」的学习者,用练习时数的长短和曲目的大小来衡量自己进步的情况,而克服曲子的方法,便是苦练,希望借着反复重复手指的动作,去解决演奏上的困难。殊不知强迫手指的肌肉去做出超出它能力以外的工作,不仅无法使自己的演奏出色流畅,最后可能将手和肌腱练伤了而不自知。所以真正要练习的不是手指,而是头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找琴,就如同找另一半一样,必须很认真、很有耐心地找,经验多了以后,便会愈来愈清楚适合自己音色观念和触弦方式的吉他是什么。挑选吉他是一门大学问,诸如材料、力木结构、漆、弦的配合问题…等等,都会影响到琴的音质和个性,而这些问题就留给制琴家们去伤脑筋吧!对一个演奏者而言,挑琴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清晰的音色,丰富持续的共鸣,均衡的声响和适中的张力。一把具有音乐性的好琴,对演奏者的各种不同触弦方式,都能灵敏的反应出来,且能不费力地"唱"出自己的音乐。
现代制琴的观念,似乎弥漫着一种偏颇的看法,便是开始追求大的音量及厚重的共鸣,这种为了增加音量而牺牲吉他音质的制作观念,个人并不苟同。我本身较偏爱松板的Torres及Hauser I等传统力木结构的音质,因为他们有着容易弹的特点而且具有清澈的音质和典雅的共鸣。
另外,买琴不要迷信名牌(这点我非常赞同,我曾在“购琴指南”一文中阐述过类似观点,因此吉他岛推荐的音乐会吉他都不是所谓的“顶级名琴”,而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独立制作家制作的精品。版主注)。世界上有许多价格便宜,由尚未成名年轻制琴师制作的优秀作品,出色的音质完全不输给所谓的名琴。
因此个人认为挑琴比较理想的地点有:
一、 琴展(Exhibition)。例如在美国每年GFA国际吉他大赛,都有为期一周的吉他、CD、乐谱、附件的大展,来自世界各地许多优秀的制琴师(Luthier)和吉他中介商(Guitar Dealer)聚集在会场摆摊位,数十把的名琴,令人大开眼界。同时有些二手名琴在脱售中,可以杀价一番,也许可以用不错的价格找到顶尖的吉他。
二、 吉他中介商。找些规模较大,收藏较丰的琴商。新琴比订制琴贵,这也是合理的,就像成屋一定比预售屋贵的道理是一样的,毕竟琴商提供了更多、更安全的选琴机会。(我补充一点,接触吉他越多的代理机构经验必定更丰富,这也为购琴者提供了更多的无形附加值。版主注)
一幌眼已接触吉他二十多个年头,两年前结束了国外七年拜师求艺的旅程。回到国内后,看到年轻一辈的吉他学子们,仍旧继续地在台湾燃烧这股热情,心里深受感动。同时感谢对台湾吉他音乐有着强烈使命感的林显东先生、游步斌先生,目前他们正积极地筹划出版台湾吉他演奏家传记一书。而显东兄特别热情约稿,希望在附录中登录篇对台湾吉他爱好者有所帮助的文章。本来写文章对文采不佳的自己是项苦差事,但盛情难却之下,也鼓起勇气,写些东西,希望能将自己一些学琴的心得分享给所有的吉他朋友们。
当位「智能型」的吉他手
在台湾一般学吉他的人,大部份是从高中,甚至上大学以后参加社团才开始,起步比较晚。但是学音乐并不是像跑百米的竞赛,而像是场马拉松。相信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寓言,到最后得胜的是坚持到底的乌龟。所以每天保持适量的练习和进步,即使是一小步,有天也会登上音乐的顶峰,看到更宽广的天空和景色。
记得二十八岁那年到乌拉圭和亚贝尔.卡雷巴洛大师(Abel Carlevaro)开始了第一课。他叫我弹一些东西给他听,结果我挑了难度颇高的巴哈BWV998之赋格,弹完之后,大师对我说:「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吗?」然后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头说:「从现在开始,你要训练的是这里(头脑)!如果你能找到自己问题在哪里,自然会找到答案。」
我想这句话指出了所有学习吉他者的努力目标。在台湾有许多「苦练型」的学习者,用练习时数的长短和曲目的大小来衡量自己进步的情况,而克服曲子的方法,便是苦练,希望借着反复重复手指的动作,去解决演奏上的困难。殊不知强迫手指的肌肉去做出超出它能力以外的工作,不仅无法使自己的演奏出色流畅,最后可能将手和肌腱练伤了而不自知。所以真正要练习的不是手指,而是头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找琴,就如同找另一半一样,必须很认真、很有耐心地找,经验多了以后,便会愈来愈清楚适合自己音色观念和触弦方式的吉他是什么。挑选吉他是一门大学问,诸如材料、力木结构、漆、弦的配合问题…等等,都会影响到琴的音质和个性,而这些问题就留给制琴家们去伤脑筋吧!对一个演奏者而言,挑琴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清晰的音色,丰富持续的共鸣,均衡的声响和适中的张力。一把具有音乐性的好琴,对演奏者的各种不同触弦方式,都能灵敏的反应出来,且能不费力地"唱"出自己的音乐。
现代制琴的观念,似乎弥漫着一种偏颇的看法,便是开始追求大的音量及厚重的共鸣,这种为了增加音量而牺牲吉他音质的制作观念,个人并不苟同。我本身较偏爱松板的Torres及Hauser I等传统力木结构的音质,因为他们有着容易弹的特点而且具有清澈的音质和典雅的共鸣。
另外,买琴不要迷信名牌(这点我非常赞同,我曾在“购琴指南”一文中阐述过类似观点,因此吉他岛推荐的音乐会吉他都不是所谓的“顶级名琴”,而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独立制作家制作的精品。版主注)。世界上有许多价格便宜,由尚未成名年轻制琴师制作的优秀作品,出色的音质完全不输给所谓的名琴。
因此个人认为挑琴比较理想的地点有:
一、 琴展(Exhibition)。例如在美国每年GFA国际吉他大赛,都有为期一周的吉他、CD、乐谱、附件的大展,来自世界各地许多优秀的制琴师(Luthier)和吉他中介商(Guitar Dealer)聚集在会场摆摊位,数十把的名琴,令人大开眼界。同时有些二手名琴在脱售中,可以杀价一番,也许可以用不错的价格找到顶尖的吉他。
二、 吉他中介商。找些规模较大,收藏较丰的琴商。新琴比订制琴贵,这也是合理的,就像成屋一定比预售屋贵的道理是一样的,毕竟琴商提供了更多、更安全的选琴机会。(我补充一点,接触吉他越多的代理机构经验必定更丰富,这也为购琴者提供了更多的无形附加值。版主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