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落尘吧 关注:7贴子:212
  • 13回复贴,共1

央落尘吧第一贴【繁华落尽真淳自见:林清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度娘


IP属地:河北1楼2011-05-10 17:47回复


    IP属地:河北2楼2011-05-10 17:49
    回复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才情敏慧,受到文坛瞩目。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90年代的畅销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同时创作“现化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45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被誉为有声书的典范。50岁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百篇,被称为青少年最佳读本。52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
      


      IP属地:河北3楼2011-05-10 17:50
      回复



        IP属地:河北4楼2011-05-15 13:13
        回复



          IP属地:河北5楼2011-05-15 13:31
          回复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IP属地:河北6楼2011-05-15 13:31
            回复
              一巴掌打到埃及
                    林清玄14岁之前都在农村生活,他的祖先来自福建漳州,来到台湾台南旗山定居后世代务农,到林清玄已经是第11代,从没有走出农村的,难怪他说自己是农家苦孩子出身。
                    究竟有多苦有多穷?林清玄说,他家里一共有1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如果生活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他可以称为林十二少。不过这个“林十二少”对小时候的印象却是从来没有吃饱过,除了过年以外。平常吃饭,每一个小孩只添三分之一碗饭,吃完就没有了,小孩拿到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吐一口唾液进去,拌一拌,这样吃得就比较安心,否则眼睛一眨饭就不见了,被哥哥姐姐拿走了。
                    穷乡僻壤教育条件自然也不好。林清玄记得初中学校开始教英文,“匆促上阵”的英文老师教一个单词“today”,老师说这个很难记,你们写两个字就很好记了,叫“土堆”,那么yestoday,“也是土堆”,那么明天tomorrow就是“土马路”。这样你就永远都会记住,过了四十几年,林清玄还牢牢记住,“今天是土堆,昨天也是土堆,到了明天就是土马路。”后来有一天学校来了一个美国人,林清玄上厕所,发现所有的英文老师都在那里,因为没有一位“英文老师”会讲英文,大家都躲起来了。
                    不过,虽然在偏僻的乡下长大,林清玄却异常热爱文字,每读一本书,都感觉珍贵异常,抱着、枕着,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他每天都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段好文章,才肯睡觉。渐渐地,他立下了一个志向:长大要当作家。
                    林清玄从小立志要当作家还挨过父亲的一巴掌,父亲问他长大要干什么,林清玄说要当作家,父亲问作家是干嘛的?林清玄说,作家就是坐下来写字寄出去,人家就把钱寄过来。父亲很生气当场给他一巴掌,骂道:“傻孩子,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如果有这么好的事情,我就先去做了,不会轮到你了。”
              


              IP属地:河北7楼2011-05-24 19:26
              回复
                      林清玄还有一个志向,长大要去环游世界。他小学五年级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给他一本世界地图,林清玄很开心。有一天,他打开地图看,正好翻到埃及那页,边看边感慨世界的辽阔,想像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埃及艳后。那一天轮到林清玄给家人烧水,父亲走出来问他在干什么,林清玄说在看埃及的地图。父亲过来就是一巴掌,看什么地图,赶快生火。父亲走开之前跟林清玄说:“我给你保证,你这辈子绝对不可能去到埃及那么远的地方。”
                      20年后,林清玄第一次出国就到了埃及,跑到金字塔下面买了一张明信片寄给爸爸,上面写到:“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就坐在埃及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我一巴掌,保证我不可能到埃及这么远的地方,现在我就在这里写信。”林清玄一边写一边掉眼泪,据说他父亲收到那封信,刚刚从田里回来,他父亲回去跟他妈妈说“哎呦,这哪是一巴掌啊,一巴掌打到埃及去了!”后来很多朋友问林清玄为什么到埃及,他说因为他的生命不要被保证。不过,去过很多国家以后,林清玄却觉得家乡旗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至今已经出版了百余本著作的林清玄自17岁起每日坚持写3000字,须发皆落的他给孩子“作家很辛苦”的印象——尽管他的头发是年轻时因失恋而掉的。林清玄的儿子小时候回答老师提问“我的志愿”时,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工程师,就是不想当作家,老师好奇,你爸爸不是作家吗?为什么不想当作家?他跟老师说:“老师,你别逗了,我还要保护我的头发呢!”
                      11月22日,林清玄来到深圳,进大中小学授课、到中心书城签售,他说自己已经到了“繁华落尽”的时期,未来要为祖国大陆的孩子们做点事,为人们的身心安顿写点文章。
                


                IP属地:河北8楼2011-05-24 19:26
                回复
                  林清玄说,现在想起来,那一次失恋对于人生来说只是一件小事。历尽沧海后才会发现当年觉得过不去的大河也就是一条小溪而已。年轻人面对这样的小溪一定要想远一点,跨过去就好了。
                  生活的迷茫和感情的挫折让林清玄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一段话让他的人生产生变化:“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林清玄说,“觉悟”这两个字当时给他极大的震撼,他到处查书要了解“觉悟”究竟是什么,最后发现佛家讲得最多,“觉”就是省觉学习,“悟”就是看见我的心。“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从那个时候开始,林清玄开始读佛经。
                  1984年,林清玄干脆辞掉了工作,找了个地方隐居,专心“觉悟”。
                  为学佛理送南怀瑾一箱烟
                  当然,“觉悟”离不开老师。
                  林清玄前后共拜了一百多位老师学佛,他说自己发挥了“记者”的本色,誓要找到最好的为止,不过后来他发现,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最好,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着名佛学家南怀瑾老先生也是林清玄的老师之一,当时老先生在香港,林清玄特意跑到香港去求学问道,林清玄记得南怀瑾老师当时住在香港太平山下一座大厦33楼,去之前,林清玄问熟悉南老师的人,南老师喜欢什么?有人说,南老师最喜欢抽三五牌香烟。林清玄就抬着一箱香烟去拜访南怀瑾,结果南怀瑾老先生特别高兴,因为一般的人拜访他都带高雅的礼物,没有人带香烟。林清玄说,大师也需要一点人间烟火。
                  在林清玄眼中,南怀瑾老师是一个很自在的老人,当时他八十多岁,鹤发童颜,一根根抽香烟,完全没有什么执着和固执。那一天,他们谈了一整夜。林清玄问,为什么南老师写的很多书都只有上册,没有下册。南怀瑾说,当年他拜虚云法师门下也问过这样的问题,虚云法师捐助盖了很多庙宇,可是都是盖好框架就完了,南怀瑾很不解,虚云法师说,如果都盖完了,弟子们盖什么?南怀瑾同样解释:“如果都写完了,你们写什么?林清玄,我的下册就留给你写吧。”
                  在诸位佛学大家的帮助下,林清玄开始走上“觉悟”之路,但他没有写“南怀瑾下册”,而是开始写“林清玄上册”,他的写作从“旭日东升”进入“镜花水月”时期,受到佛学的影响,他的文字变得含蓄和内敛,文章追求出尘出世、清净淡泊,写作态度也走向静观,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
                  在这个时期——1985年到1995年期间,林清玄的散文集“菩提系列”、“身心安顿系列”为人们传递着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喜乐逍遥的生命境界,一时洛阳纸贵,为他赢得“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
                  快乐活在当下
                  林清玄说,他并不认为书的畅销是他人生的大成功,他认为真正的成功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包容,今天比昨天更知道怎么去生活。所以要乐其心,心要常常保持快乐。读者看到他的文章会发现大部分都是喜悦的、快乐的,充满着希望的,那并不表示他的人生没有辛酸,而是这些辛酸经过“觉悟”到了更理想的状态。
                  很多人都觉得佛理很难懂,林清玄跟记者说,其实不是这样的。例如说快乐活在当下,佛家也讲究这个。“当下”是佛经里面最小的时间单位,1分钟有60秒,1秒钟60个刹那,也叫做“刹摩”,一刹那有60个当下,1秒钟有3600个当下,把时间切到很小很小的单位,当下就是永恒。
                  林清玄还讲起了佛偈,他说,有位禅师修行很好,弟子问他,师傅啊,怎么修行才会那么好?师傅回答说,我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徒弟就觉得很奇怪,一般人不也是这样吗?这个师傅就说,一般人吃饭的时候百般拘束,睡觉的时候千般计较,所以不同。吃饭的时候还在想昨天那顿比较好吃,或者明天还要吃更好的,所以百般拘束;睡觉的时候想,明天要赚更多的钱,明天要更有成就,明天有很多想象,所以睡觉千般计较。吃饭的时候要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专心睡觉,恋爱的时候专心恋爱,失恋的时候也专心失恋,那你也会快乐的。
                  


                  IP属地:河北10楼2011-05-30 22:20
                  回复
                    让穷孩子可以上学
                    进入新世纪,林清玄更多的时间回到祖国大陆,他给记者的名片没有印着“著名作家”,而是印着“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他说自己已经到了“繁华落尽”的时期,他要为跟他当年一样的“穷孩子”做点事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林清玄的著作引进祖国大陆,林清玄就把所得的版税零散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不久,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成立,他首先用自己的版税所得在黄河边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贵和希望小学,以他岳父方贵和的名字命名,亦取富贵和平之意。
                    他亲自到黄河边为小学落成剪彩,夜晚,他与村民们一双筷子夹菜,一个酒杯喝酒,一个土炕睡觉。在窑洞前听村民质朴粗犷的陕北爬山调,给村民唱台湾的民歌。
                    林清玄说,贫苦孩子有两种,一种是长大以后完全没有办法抵抗现代社会的诱惑,因为他小时候从来没有满足过;另外一种是小时候就对欲望有清楚的认识,有理想有志气,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第一种可能。
                    现在,林清玄在祖国大陆也名气很大,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收录了他的3篇文章,初步估算大约有1.5亿人在读他的作品,林清玄说他蛮感动,如果自己的文字能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一点作用,他很安慰。
                    在深圳中心书城,有读者问起林清玄未来的写作计划,他回答说,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价值多元,像他在深圳逛商场,看到一双皮鞋还不错,一问价钱,9800元还是打了折的,他认为人们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的判断,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
                    林清玄说,在这样的时代,人们会有很多的情绪滋生,这些情绪需要得到安抚,需要出口,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扮演一个安抚和出口的角色。
                    另一位读者问,怎样才能解除欲望的捆绑,看到人生的真美?林清玄说,一天有24小时,人最好每天有24分钟来静心,把你的心安定下来,放松,就好像听到木鱼在敲响,心如果放松就可以听到那更细微的、更敏感的、更动听的声音,就会看见人生的美。
                    爱情    感情生活只对家人负责
                    曾有人评价林清玄说,“如果不是那场婚变,林清玄几乎就是个完人。”“那场婚变”指的是当年林清玄与结发妻子离婚,然后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新太太。此事当时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台湾的妇女团体甚至在大街上当众焚烧林清玄的书,以示抗议。很多人指责林清玄虚伪,甚至有读者感到自己受了愚弄。
                    曾几何时,他的《打开心内的窗》、刘墉《萤窗小语》、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等,成为一代人的“床头书”,不读难睡。林清玄更是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灵导师”。但数年前的一场婚变,却使林清玄在众人心目中的“光辉形象”顿时坍塌,林清玄也因此从大众视线中“淡出”。
                    当旧事重提,林清玄十分平静。“事情过去那么久了,不应该再成为话题。我的婚姻产生的影响,我觉得意外,也感得好笑。我的感情生活只对家人负责,新闻效应是暂时的,生活却是一辈子。如果一生有一件事可以用幸运这个词,那就是遇到了现在的太太,我很爱她。”
                    连续多年来稳坐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的宝座。在人们的心里,林清玄似乎已不再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世俗男子,而是为大众指点迷津的“圣人”和精神领袖,大众容不得他有半点的瑕疵。于是,当林清玄因感情破裂,与发妻离婚,娶了小自己十余岁的少妻方淳珍,并在婚后三个月即生下儿子时,大众暴怒了:林“圣人”岂能犯凡夫俗子的错误!林清玄偕新婚妻子上电视倾谈“我眼中的另一半”后,有人打来匿名辱骂电话;接受平面媒体专访,喜气洋洋报告自己即将得子,希望大家分享他的喜悦,第二天报纸出来,却又是骂声一片——报道的内容竟和事实差了十万八千里,颠倒是非,一派胡言乱语。
                    


                    IP属地:河北11楼2011-05-30 22:22
                    回复
                      然而,面对谩骂和攻击,林清玄一律保持缄默。
                      岁月匆匆流过,时间帮林清玄夫妇驱散了爱情的乌云,日光重现。林清玄终于面对大陆媒体,重新袒露了心声:“找到淳珍,找到我一生的幸福。”他坦诚地向记者细述了自己那条纵使充满艰难困苦,也依然无怨无悔的爱情婚姻之路……
                      爱情观
                      林清玄:一个人无论男女,在他20岁的时候,他的成熟只在生理。在这个年龄段与他匹配的另一半,以全世界的人口计算,至少有30亿的人可以合格;人到30岁的时候,情感与心理也成熟了,他这时候的婚姻选择犯错率就会降低很多;而到了40岁,真正在灵性与价值观上匹配的那一半,可遇而不可求。
                      有人问林清玄,“这场婚变震动很大,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写的文字这么富有感情,却做出这样无情的事?”
                      林清玄答:“有两位和尚赶路过河,看到河边有一位女子想过河又不敢下水,大和尚就抱起女子趟过河,然后将女子放下。两位和尚又赶了十几里路,小和尚实在忍不住,就问师兄:“我们是出家人戒女色,可是你刚才为什么要抱女子过河呢?”大和尚听后淡淡地说:“过完河我已经将女子放下了,难道你还没有放下吗?”过了这么多年的事情,大家还没有放下吗?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有所成就,在情感方面都无法如实地看到自己的内在世界。我是一个比较入世的人,我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转变。当时看到别人激烈的反对我很错愕,你管别人的情感世界干什么?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很洒脱,别人怎么说无所谓,在痛苦的婚姻里人犹如行尸走肉,那还不如走出来。我现在坚持认为,如果一生有一件事可以用幸运这个词,那就是遇到了现在的太太。”
                      


                      IP属地:河北12楼2011-05-30 22:25
                      回复
                        初次婚姻没有爱情
                        1953年,林清玄出生在台湾高雄的一个普通人家,是标准的贫家子弟。
                        成年后,林清玄很快有了一场初恋。那时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让女朋友快乐更重要的事了,为了送女友一串风铃,他甚至放下自尊心去借钱,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段爱情。但是,5年后,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在一家咖啡馆,初恋女友竟向林清玄提出了分手。看着女友熟悉而倏忽变得陌生的脸庞,林清玄好像遭了晴天霹雳,心里一阵阵绞痛,端着咖啡的手一直在颤抖。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想向她下跪,只求她回头,但为了男子汉的尊严,他咬牙忍住了,眼睁睁地看着决绝的女友飘然而去。
                        因为投入太多、用情太深,所以一旦失去就痛得特别深,整个人都像被抽空了似的了无生趣。分手以后,林清玄体会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心境——因为他自己的头发和眉毛竟伤心得掉光了!
                        头发和眉毛慢慢长出来后,林清玄把生命的重心投放到了事业上面,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在这期间,林清玄又谈了几次恋爱,但他已经不再把爱情放在第一位了,甚至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当林清玄其中的一位女友也在一间咖啡馆向他提出分手的时候,他只是端起咖啡杯,淡淡地说:“只想请你等一下,等我喝完这杯咖啡。”这个时候的林清玄,已经不再相信爱情。


                        IP属地:河北13楼2011-05-30 22:25
                        回复
                          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不再相信爱情的林清玄遇到了女大当嫁的陈彩鸾,一下子就结婚了。陈彩鸾是一个善良的传统妇女,她虽然不懂爱情,但她一切以丈夫为重,支持他的一切。生活上再无后顾之忧的林清玄写成了《身心安顿》一书。


                          IP属地:河北14楼2011-05-30 22:26
                          回复
                            书一出版就开始畅销,竟在台湾连续一年保持销量第一。声名大噪的林清玄成了人气最旺的畅销书作家,身份开始水涨船高。


                            IP属地:河北15楼2011-05-30 2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