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稌。文山、勾祢(mí)、风雨、騩之山①,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毛)[用]一吉玉。熊山,(席)[帝]也②。其祠:羞酒,太牢具,婴(毛)[用]一璧。干儛,用兵以禳(ráng)③;祈,璆(qiú)冕舞④。
①文山:指岷山。②帝:主体。这里是首领的意思。③禳:祭祷消灾。④璆:同“球”。美玉。冕:即冕服,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服。这里泛指礼服。
中次十经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jū)①,多封石,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
①椐:椐树,也叫灵寿木。树干上多肿节,古人用作手杖。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kuì)之山,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勾①。
①枝、勾:就是上文所说的桃枝竹、钩端竹,矮小而丛生。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水。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
又西三十里,曰楮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垩。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阳多青雘,其阴多铁,其鸟多鸜(qú)鹆(yǔ)。
又西五十里,曰涿(zhuó)山,其木多榖柞杻,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檀,多弞(shěn)杻①。
①弞杻:杻树的树干都是弯曲的,而弞杻的树干长得比较直,不同于一般的杻树。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①。堵山②,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婴(毛)[用]一璧瘗。騩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合巫祝二人儛③,婴一璧。
①五种之糈:指黍、稷、稻、粱、麦五种粮米。②堵山:指楮山。③巫: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即女巫。祝:古代在祠庙中主管祭礼的人,即男巫。
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zhuān)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kuà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①。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珉(mín)。
①蛟:据古人说是像蛇的样子,却有四只脚,小小的头,细细的脖子,脖颈上有白色肉瘤,大的有十几围粗,卵有瓮大小,能吞食人。
又东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潕(wǔ)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xíng),其中多人鱼。其上多梓、枏,其兽多麢、麋。有草焉,名曰莽(wàng)草①,可以毒鱼。
①莽草:就是上文所说的芒草,又叫鼠莽。
又东南二百里,曰帝囷(qūn)之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铁。帝囷之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多鸣蛇。
又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①,名曰天井,夏有水,冬竭。其上多桑,多美垩、金、玉。
①井:也和上文所说的井一样,是指自然形成的水泉,而非人工挖掘的水井。古人把四周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或四面房屋和围墙中间的空地称作天井,因其形如井而露天。所以,这里也把处在低洼地的水泉叫做天井。
①文山:指岷山。②帝:主体。这里是首领的意思。③禳:祭祷消灾。④璆:同“球”。美玉。冕:即冕服,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服。这里泛指礼服。
中次十经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jū)①,多封石,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
①椐:椐树,也叫灵寿木。树干上多肿节,古人用作手杖。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kuì)之山,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勾①。
①枝、勾:就是上文所说的桃枝竹、钩端竹,矮小而丛生。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水。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
又西三十里,曰楮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垩。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阳多青雘,其阴多铁,其鸟多鸜(qú)鹆(yǔ)。
又西五十里,曰涿(zhuó)山,其木多榖柞杻,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檀,多弞(shěn)杻①。
①弞杻:杻树的树干都是弯曲的,而弞杻的树干长得比较直,不同于一般的杻树。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①。堵山②,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婴(毛)[用]一璧瘗。騩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合巫祝二人儛③,婴一璧。
①五种之糈:指黍、稷、稻、粱、麦五种粮米。②堵山:指楮山。③巫: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即女巫。祝:古代在祠庙中主管祭礼的人,即男巫。
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zhuān)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kuà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①。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珉(mín)。
①蛟:据古人说是像蛇的样子,却有四只脚,小小的头,细细的脖子,脖颈上有白色肉瘤,大的有十几围粗,卵有瓮大小,能吞食人。
又东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潕(wǔ)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xíng),其中多人鱼。其上多梓、枏,其兽多麢、麋。有草焉,名曰莽(wàng)草①,可以毒鱼。
①莽草:就是上文所说的芒草,又叫鼠莽。
又东南二百里,曰帝囷(qūn)之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铁。帝囷之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多鸣蛇。
又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①,名曰天井,夏有水,冬竭。其上多桑,多美垩、金、玉。
①井:也和上文所说的井一样,是指自然形成的水泉,而非人工挖掘的水井。古人把四周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或四面房屋和围墙中间的空地称作天井,因其形如井而露天。所以,这里也把处在低洼地的水泉叫做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