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
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
道光十八年(1838 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
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
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
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
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北宋
宋仁宗时,张方平上书指责道:“臣尝入朝,见诸军帅从卒,一例新紫罗衫,红罗抱肚,白绫裤,丝鞋,戴青纱帽,长带绅,鲜华烂然。其服装少敝,固已耻于众也。一青纱帽,市估千钱,至于衫裤,盖一卒之服,不啻万钱。”
《宋会要辑稿·仪制》9之33。
元丰年间,江西买军须衲袄,官方按每件800文支付给百姓,而百姓需3贯才能办齐:“官估八百,实费三千。”
宋仁宗时,丁度曾指出:“在京西,有强盗杀人,取其弊衣,直不过数百钱。”。
宋徽宗朝初期,赵明诚在太学读书,“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人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元丰年间,在江宁府居住的王安石,把一件包头的旧乌巾(幞头)送给仆人,被拿到市上卖了300文:“卖得钱三百文”。
苏轼记载:“齐之士子,相尚裹乌纱帽,长其顶,短其檐,直其势,以其纱相粘,谓之虚粘奇帽。设肆相接,其一家自榜其门曰:当铺每顶,只卖八百文……为他人皆卖九百文,尔独卑于价以欺吾也。”
宋代话本小说《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载:宣和四年(1122年)在开封,有一宣和三年铺户任一郎制作的四缝乌皮皂靴涉案,“这只靴又不是一件稀奇作怪,眼中少见的东西,止无过皮儿染皂的,线儿扣缝的,蓝布吊里的,加上楦头,喷口水儿,弄得紧棚棚好看的。”被人拾到后卖给收杂货的。妇人道:“你是收买杂货的,却有一件东西在此,胡乱卖几文与小厮买嘴吃。你用得也用不得?……只凭你说罢了。只是要公道些。”冉贵便去便袋里摸一贯半钱来,便交与妇人道:“只恁地肯卖便收去了。不肯时,勉强不得。正是一物不成,两物见在。”妇人说:“甚么大事,再添些罢。”冉贵道:“添不得。”挑了担儿就走。小厮就哭起来。妇人只得又叫回冉贵来道:“多少添些,不打甚紧。”冉贵又去摸出二十文钱来道:“罢,罢,贵了,贵了!”取了靴儿,往担内一丢,挑了便走。这单只靴子买了1贯520文。一双当至少4贯左右。
如真是1贯当1两银的话,清朝买1套4合院的钱,拿到北宋就只够买几套或10几套棉衣,或十几双破鞋
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
道光十八年(1838 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
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
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
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
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北宋
宋仁宗时,张方平上书指责道:“臣尝入朝,见诸军帅从卒,一例新紫罗衫,红罗抱肚,白绫裤,丝鞋,戴青纱帽,长带绅,鲜华烂然。其服装少敝,固已耻于众也。一青纱帽,市估千钱,至于衫裤,盖一卒之服,不啻万钱。”
《宋会要辑稿·仪制》9之33。
元丰年间,江西买军须衲袄,官方按每件800文支付给百姓,而百姓需3贯才能办齐:“官估八百,实费三千。”
宋仁宗时,丁度曾指出:“在京西,有强盗杀人,取其弊衣,直不过数百钱。”。
宋徽宗朝初期,赵明诚在太学读书,“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人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元丰年间,在江宁府居住的王安石,把一件包头的旧乌巾(幞头)送给仆人,被拿到市上卖了300文:“卖得钱三百文”。
苏轼记载:“齐之士子,相尚裹乌纱帽,长其顶,短其檐,直其势,以其纱相粘,谓之虚粘奇帽。设肆相接,其一家自榜其门曰:当铺每顶,只卖八百文……为他人皆卖九百文,尔独卑于价以欺吾也。”
宋代话本小说《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载:宣和四年(1122年)在开封,有一宣和三年铺户任一郎制作的四缝乌皮皂靴涉案,“这只靴又不是一件稀奇作怪,眼中少见的东西,止无过皮儿染皂的,线儿扣缝的,蓝布吊里的,加上楦头,喷口水儿,弄得紧棚棚好看的。”被人拾到后卖给收杂货的。妇人道:“你是收买杂货的,却有一件东西在此,胡乱卖几文与小厮买嘴吃。你用得也用不得?……只凭你说罢了。只是要公道些。”冉贵便去便袋里摸一贯半钱来,便交与妇人道:“只恁地肯卖便收去了。不肯时,勉强不得。正是一物不成,两物见在。”妇人说:“甚么大事,再添些罢。”冉贵道:“添不得。”挑了担儿就走。小厮就哭起来。妇人只得又叫回冉贵来道:“多少添些,不打甚紧。”冉贵又去摸出二十文钱来道:“罢,罢,贵了,贵了!”取了靴儿,往担内一丢,挑了便走。这单只靴子买了1贯520文。一双当至少4贯左右。
如真是1贯当1两银的话,清朝买1套4合院的钱,拿到北宋就只够买几套或10几套棉衣,或十几双破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