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其,60届校友。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书法家
朱德其,笔名泰颉,号三友轩主,1960年从我校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先是任教于南京一中学,后调至白下区机关工作。
1940年,朱德其出生在孤山镇的双庙村姜家埭,朱家是典型的贫穷农民家庭,条件很艰苦。作为家里的长子,朱德其一边承担家里的各类农活,一边刻苦读书,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家庭,最后飞出了一只“金凤凰”。1960年,朱德其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这在当时,无疑是轰动性的新闻。
“我从小就喜欢书画,一直临摹柳体,上了大学后,受一位老师的影响,更加喜欢书画了。”朱德其说。他记得很清楚,60年代上大学期间,南师大中文系有个叫沈子善的老师,擅长书法,班上许多学生都跟着他后面爱上了书法,朱德其也不例外,在这种整体的氛围中,朱德其自发地走上书画之路。
“我没有拜名师,我的老师就是古人的书画。”朱德其说。和许多人走上艺术道路采用“拜名师”方法不同,朱德其的书画几乎全是自己在业余时间“临摹”出来的。细细品味朱德其的书画,其书画作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南帖与北碑相融合,以“二王”为主脉;坚持“师造化”与“练内功”相结合,坚持艺术形式的民族性与作品内容的时代性相统一,写当代事,抒自己情。其作品筋骨兼备,气韵生动,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可能,正是不受“名师”拘束,朱德其反能自成创新的风格。
大学毕业后的四十多年,朱德其主要是当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并且担任了领导职务,工作自然是很忙的,而他又利用业余时间精研书画,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这不得不让人敬佩。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朱德其,一个非专业的书画家能评上最高职称,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一是出于他的文学素养,一个经过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中文系毕业生,必然具有文学及一切相关艺术的兴趣,而文学与书画是血脉相通的,所以他当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实践书画艺术。朱德其的诸多头衔中有一项是“南京甲骨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他告诉记者,喜欢甲骨文是大学时代的爱好,那是从研究古文字的角度出发,后来对书法感兴趣,一度狂热地临摹甲骨文,这就结合了文学和书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师俞律评价朱德其说,除了自身的文学素养外,朱德其在平常的工作中,是极其勤奋敬业的,这种精神也影响了他的艺术实践。比如在他的书画中,人们能看到他注意艺术韵味生发,看到了他传统的书法根基,这正是他在正确的传统道路上长期磨练的结果。
是的,朱德其一开始是习柳字,在书法的骨气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转而学颜字,遂使自己的书法筋骨兼备,无纤弱之虞,继而学禇字,增其书法之韵味,后又专攻二王,同学北碑……大量的勤奋的学习,这是朱德其书画之路越走越精彩的根本原因。
细看朱德其的作品,除了有真、草、隶、篆(含有小篆、大篆、甲骨文)书法外,还有绘画作品(涵盖山水、花卉等)林林总总,涉及门类之多,让人惊叹。他主攻行草,兼善诸体,不仅书法功力深厚,还善作诗词,涉足中国山水花鸟画,是艺坛上的多面手。
对于朱德其来说,前半生忙于工作,并没有太多时间来从事艺术实践。50岁后,朱德其把主要精力交给了书画,在国内书画界赢得了阵阵喝彩。他自己评价自己是:50岁才真正开始书画人生。
50岁后,朱德其终于有时间来“专业”从事书画,并一发不可收。他的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21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文化部主办的“艺海精英·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中国收藏家协会等主办的“首届中国书画之星精品大展”等八十余次全国性书画大展赛,并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及金奖(含一等奖)10多次。作品选送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入编《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典》等近百部大型书画集。多次在古都金陵举办书法作品展览,出版《朱德其书法作品选》、《朱德其书法》专集……
4月6日,朱德其兴致勃勃地回到母校参加母校70周年校庆书画联谊会,不久的将来他还会回到母校举办个人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