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photos.baidu.com/%C8%CB%C9%FA%BB%B9%D0%E8%D2%AA%CA%B2%C3%B4/pic/item/d29fffc0f8d9a24f9c163d65.jpg?v=tbs)
曹丕设“临水县”与曹操墓有无关系?
山尖子
临水县,最早是222年曹丕设置的。原县治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临水镇。
《三国志》载:二年春正月,“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
《邯郸历史大事编年》记: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割武安县一部及邺县一部,置临水县,因临滏水,故名。属广平郡,县治即今峰峰矿区临水镇。
《峰峰志》载: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始置临水县。
我们可从《峰峰志》的《峰峰矿区隶属沿革表》来看临水县的地域变化。(附后)
依据以上史料,我的探讨方向是,临水县的设置到底与曹操墓有无关系?特别是与“索井曹操墓”有无关系?
一、 三国时“临水县”地域认定: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认定,曹丕设临水县所割邺县一部,就是原邺县靠近山区的平原、丘陵一部;所割武安县一部,就是靠近原邺县平原的山区一部,即今天武安县山区南界再南至漳河一块。两部加起来,就是现今的磁县全境加上峰峰矿区全境。这也是1950年6月峰峰矿区建置前的磁县全境。而现今的磁县东边界与邺城遗址的最近距离约2公里。(见图)
二、 设置“临水县”意图分析:
(一)、可能导致设置临水县的三大原因。
依照这里的地理及资源等方面条件,寻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丕要设临水县。大概有三方面原因:
1、这里有石墨矿井,即采煤井。这一当时较为稀缺的燃料资源,很可能让人猜测它会成为设置临水县的一个原因。
2、这里有滏口陉这一战略要地。在那战争年代,也有理由成为人们猜测设县专守的一种可能。
3、这里有曹操墓。看临水县的管辖范围,是邺城西几里处、漳河以北、跨越滏阳河向西百多里的广大地域。这个漳河阳岸直通太行山中的大地块,很可能是曹操墓的所在地。
(二) 、设临水县可排除因素。
第一、 可排除为管理石墨开采而设临水县。
纵观临水县境,其主要特产之一是这里有煤。当时称为“石墨”。陆云《与兄平原书》记:“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云烧此消复可用。然烟中人不知,兄颇见之不?今送二螺。”左思《魏都赋》:“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三台之冰井台有窖藏石墨。如果我们判断是为管理石墨开采而设临水县,显然理由不充分。因只为管理矿井计,它没必要将一大片山区划过来。就拿现在的峰峰矿区来说,它明显是为煤炭为主的工业区管理而设置的,但并不需要划拉那么大一块地盘。况三国时几个小煤井与现在的现代化煤炭基地是无法比拟的。所以将此作为设置临水县的认定理由,显然不充分。
第二、 可排除为专守战略要地滏口陉而设临水县。
从战略要地方面考虑,滏口陉是进出太行山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如将设临水县与加强关隘防守联系起来,似乎也讲不过去。因为这一要地与产煤区属同一地域,在原有的邺西一部、包含鼓山西丘陵盆地这一范围完全可以实现地域囊括。临水县所割武安山区一块,似与这一关隘并无关系。再则,对于战略要地来说,使其脱离邺都管辖而另置于小县之手,也非战略意义所在。
(三) 、诸多迹象表明,设临水县与“索井曹操墓”不无关系。
在排除了“石墨开采管理”和“战略要地守护”成为设置临水县的原因之后,我们且单纯与“索井曹操墓”联系起来,从临水县的地理特征、所割两部来源及组合后的地域特色等不同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山尖子
临水县,最早是222年曹丕设置的。原县治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临水镇。
《三国志》载:二年春正月,“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
《邯郸历史大事编年》记: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割武安县一部及邺县一部,置临水县,因临滏水,故名。属广平郡,县治即今峰峰矿区临水镇。
《峰峰志》载: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始置临水县。
我们可从《峰峰志》的《峰峰矿区隶属沿革表》来看临水县的地域变化。(附后)
依据以上史料,我的探讨方向是,临水县的设置到底与曹操墓有无关系?特别是与“索井曹操墓”有无关系?
一、 三国时“临水县”地域认定: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认定,曹丕设临水县所割邺县一部,就是原邺县靠近山区的平原、丘陵一部;所割武安县一部,就是靠近原邺县平原的山区一部,即今天武安县山区南界再南至漳河一块。两部加起来,就是现今的磁县全境加上峰峰矿区全境。这也是1950年6月峰峰矿区建置前的磁县全境。而现今的磁县东边界与邺城遗址的最近距离约2公里。(见图)
二、 设置“临水县”意图分析:
(一)、可能导致设置临水县的三大原因。
依照这里的地理及资源等方面条件,寻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丕要设临水县。大概有三方面原因:
1、这里有石墨矿井,即采煤井。这一当时较为稀缺的燃料资源,很可能让人猜测它会成为设置临水县的一个原因。
2、这里有滏口陉这一战略要地。在那战争年代,也有理由成为人们猜测设县专守的一种可能。
3、这里有曹操墓。看临水县的管辖范围,是邺城西几里处、漳河以北、跨越滏阳河向西百多里的广大地域。这个漳河阳岸直通太行山中的大地块,很可能是曹操墓的所在地。
(二) 、设临水县可排除因素。
第一、 可排除为管理石墨开采而设临水县。
纵观临水县境,其主要特产之一是这里有煤。当时称为“石墨”。陆云《与兄平原书》记:“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云烧此消复可用。然烟中人不知,兄颇见之不?今送二螺。”左思《魏都赋》:“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三台之冰井台有窖藏石墨。如果我们判断是为管理石墨开采而设临水县,显然理由不充分。因只为管理矿井计,它没必要将一大片山区划过来。就拿现在的峰峰矿区来说,它明显是为煤炭为主的工业区管理而设置的,但并不需要划拉那么大一块地盘。况三国时几个小煤井与现在的现代化煤炭基地是无法比拟的。所以将此作为设置临水县的认定理由,显然不充分。
第二、 可排除为专守战略要地滏口陉而设临水县。
从战略要地方面考虑,滏口陉是进出太行山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如将设临水县与加强关隘防守联系起来,似乎也讲不过去。因为这一要地与产煤区属同一地域,在原有的邺西一部、包含鼓山西丘陵盆地这一范围完全可以实现地域囊括。临水县所割武安山区一块,似与这一关隘并无关系。再则,对于战略要地来说,使其脱离邺都管辖而另置于小县之手,也非战略意义所在。
(三) 、诸多迹象表明,设临水县与“索井曹操墓”不无关系。
在排除了“石墨开采管理”和“战略要地守护”成为设置临水县的原因之后,我们且单纯与“索井曹操墓”联系起来,从临水县的地理特征、所割两部来源及组合后的地域特色等不同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http://hiphotos.baidu.com/%C8%CB%C9%FA%BB%B9%D0%E8%D2%AA%CA%B2%C3%B4/pic/item/d69e7919531f41a1e1fe0b65.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