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运动特点
藤球是一项很高技术的项目,要求用特殊的技巧来处理球。一般每支参赛队拥有2名到3名的队员,得分主要依靠在用脚将球踢到对方场区(球场大概是羽毛球球场大小)内,而对手无法救起。 踢,是特球比赛的主要动作,他要求在半空中踢球的位置至少达到肩的高度。“sepak”是马来西亚语,为藤球的专业用语“踢”的意思。藤球比赛中,选手不能用手,他们能够用脚,腿,肩和头触球。选手常常在藤球比赛中有非常高难度带杂耍意味的动作来控制球的运行。 在早期,藤球比赛是一个用大家在玩一个用藤条做成的球,他们尽力不用手或者手臂触球,但是使得球不落地。随着比赛规程的日益完善之后,成为了队制的比赛。“Regu”是马来西亚语中球队的意思。比赛有3种类型: 踢球
- 单组赛(Regu Event):4人(包括1名替补) - 团体赛(Team Event):12人(包括3名替补) - 圆场比赛(Circle Game):6人(包括1名替补) - 运动员的位置:三名选手中必须有一人在后场担任后卫(负责发球)。剩下的两名选手一人在左,一人在右。 在比赛开始时,双方运动员都必须回到各自的区域内做好准备。后位选手在发球时一只脚要站在发球区内,另外一只脚用来发球。发球方的其他队员要站在各自的区域之内。 接发球方的队员可以站在己方场地的任何地方。在每局比赛中先得到15分的一方获胜,每局的中间休息2分钟。如果总局数打成1:1的话,则要进行决胜局的比赛,在决胜局中先得到6分的一方获胜。在决胜局中,任何一方得到三分时双方交换场地。在进行圆场比赛时,5名选手围成一个圆形进行10分钟的连续传球,在没有失误的前提下传球数最多的一方获胜。 藤球运动源于15世纪的苏丹国统治下的马六甲一带地区。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用头顶球、用脚踢球,使之不落地。这就是现代藤球运动的前身。这种轻松愉快、消除疲劳的运动很快便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传开了。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开展得较好。尔后,它又迅速地传入印度、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地。泰国开展这项活动已经有几百年时间了。在缅甸,700多年前的蒲甘王朝时就相当盛行。作为民间的体育活动,它犹如中国的踢毽子,可做出 各式各样巧妙、复杂的动作。 在不同的国家,藤球的叫法不同。在泰国叫做“takraw”,菲律宾叫做“ sipa”。“sepakraga” 是马拉西亚、新加坡和缅甸的叫法,也成为了国际叫法。由于藤球比赛类似于排球的规则,但是更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因此在东南亚地区非常流行。在1945年俄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就已经开始举行比赛。1960年一系列的规则开始健全。